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虽说建筑具有高度的秩序,并且不同住宅组团之间有非常不同的构***,我们仍会感觉缺乏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自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人们的活动已不只局限于斗室之中过安静的日子,居住在这类环境里的人们常常埋怨:“活动的地方都没有”。从这句话里来分析,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
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加上单体设计又是清一色的“砖头块”式住宅体型,住宅组团内间距、层数、色调都强调一律的统一性。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和生气,无新鲜感和人情味,无可供人们回味的地方。这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似乎成为一个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矩一样,在我国各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这种“兵营式”居住小区由于其整体骨架的单一性,使得其间的绿化也便流于单调。目前的绿化形式一般都是在两栋住宅之间载种乔木,这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有的甚至居住多年邻里间尚不知姓名与职业,更谈不上有什么互帮互助的友情,以往庭院中的和睦相处、热情相待、彼此关怀的邻里关系已荡无存。由此,家中老人无聊无快乐之所,邻里间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无信息沟通。更有甚者,使某些偷盗分子有机可乘,竟堂而皇之地以搬家名义将家中贵重物品洗劫一空,而邻里间却全然不知。由此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同时给社区管理等带来许多不便。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规划设计者主观努力的问题,没有活跃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在规划设计中忽视了人们的更高标准的生活需求的设计原则,同时建筑设计与规划脱节,建筑形成单一,对总体的环境效果相对来说考虑得比较少,对外部空间处理流于粗线条。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我国古代建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园林,如苏州的诸园林等,这些庭园,原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常连于宅旁屋后,故当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求静精巧,计划不重对称,免呆滞之,而须曲折,有引人人胜之概,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木为培衬,觉有天之真趣,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之感觉。虽然那时建造的园林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但不论立于任何观点之上来看,其心理手法之宗旨是以人的生活需要而出发,符合人的审美情感。有园林之所以能在当今还受现代人的取悦观赏而久居不衰,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究,古园林的造园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的启迪的。
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宜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要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廊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以变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把居民的居住环境从室内引伸到室外,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的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如英国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家F.吉全德所说:“过去采用单纯的单元式住宅与联排式住宅的混合方式,但在被几乎有无限可能的,多样变化的住宅类型混合修建的形式所取代。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但使建筑物适合于每个住户的特殊的居住形式,而且将它们设计成有机整体,也就是把建筑物组合成一系列相互补充的形态,由单纯的平面变成连续的建筑复合体的组合形式”。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在50—60年代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这一方法上下了很深功夫,创造了一系列的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好的居住环境,壁如:荷兰某居住小区,用地6公倾,人口23000,整个小区由7个大小不等,层数不同,类型多样的住宅组团组成,以此形成独特的多样化的居住环境。又如德国某地居住小区,用地148公顷,人口24000,7200户。居住区由20个环形住宅团组成,每个组团用地90×150米,由7栋层数和类型都不同的住宅组成一个半形敞的院落,每个院落的布局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院内有大片绿地和设有儿童游戏和老人休憩场地。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现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它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又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就好象大家庭一样。此规划布局形式与我国古园林的设计手法普具相似之处,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整体式住宅组团的建筑造型并不是要求五花八门,其中一个组团可以采用一种单体形式也可采用几种形式。关键在于根据地形、地在整体布局和环境布置中着意营造,可以前后错迭、高低错落、因地借势、就其自然,其布置灵活多样。这种居住小区空间环境丰富,通风、视野、朝向均较好,而且还有一个可用来着意刻化的大空间,有利于对其配景予以创造。
居住小区的道路布置,改变以往“横平竖直”的规划模式,大胆采用以典代直的规划方法,创造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自然环境来。壁如,意大利某居住小区用地29.5公顷,道路采用逐级由宽到的树枝状道路网,建筑的布置完全摒弃了行列式规划方式,而用房屋的朝向仍保证了住户良好的日照条件。由于住宅独特的规划布置,使住宅全部为三层的建筑群体,仍然获得与众不同的效果。又如,我国安徽省某地,占地3公顷,整个居住小区内的道路均采用曲线布置,住宅间的小道也曲线连接,塑造成田园风景式的居住环境。居住其间使人如置身于大自然而心情舒畅。
总之,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也同时需要我们每个规划设计者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居住区详细规划》编者:王仲谷、李锡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居住区规划设计》编者:《居住区详细规划》课题研究组编;
3.《市镇设计》编者:[英]F.吉伯德等著,程里尧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