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逐渐驶入“快车道”,然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国家层面有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专项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各地为应对实际需求和问题,开展了多样的探索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方面重点问题进行探讨,包括地下空间规划的设计特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下公共空间、设计特点、发展趋势
中***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在谈起“规划”这个概念时,我们往往仅局限于地面的规划,而忽略了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从土地权属及管理界面角度,可以将地下空间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地块用地范围内单体建筑的地下空间利用,人们已经意识到此部分的地下空间价值,会在地下室设计附属用房、停车、设备用房以及商业等功能;另一部分则是公共区域的地下空间,如市***道路、公园、公共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地下。后者涉及范围较大,传统意义上没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所以容易被规划管理者、设计师所忽略,但其对于城市功能的补充及完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设计进行简要探讨。
一、地下公共空间开发设计的意义
作为构成城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对于整个城市的塑造具有多重意义,主要包含两个层面:
1、地下公共空间可以分流地面交通
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建筑密度越来越大,道路交通也愈发紧张,而通过地下公共空间可以将交通引入地下,提高建筑密集区域的通行速度,从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2、地下空间可以提高用地的土地价值
地下空间的拓展不仅可以增加建筑面积,同时也可以增加城市不同地块但具有同种功能的设施的连通性,这种连通性对于许多功能来说具有重要价值,如商业、停车、城市管道等。
二、地下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建设特点
地下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建设特点主要体现在“综合性”上,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各专业设计的综合
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内容较为复杂,一般会涉及地铁、行车、停车、商业、市***等功能,所以从设计角度,会掺杂很多不同专业知识,一些技术也是跨行业的。一般来说,包括的专业有规划、建筑、结构、水、暖、电、交通、道桥、地铁线路、市***、排水、商业策划等。这就需要一个知识较为全面的设计主体来明确各方责任及协调各专业,也需要一个设计团体的协作与配合,才能完成较为完善的设计。
2、地上、地下空间的综合
对于地下空间的设计不能仅局限于对于地下空间的分析,而是首先要研究地面的需求,将地下与地面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地上与地下空间的综合包括交通的一体化、结构衔接的一体化、功能的联通、景观的立体化、市***设施的一体化等几个方面。
(3)地下公共空间与分地块的综合
地下公共空间的建设与管理不同于单体建筑,由于与其他地块衔接,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单位需要与分地块的开发商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设计也需要全面、综合地考虑公共空间与分地块的出入口位置、标高等问题。在运营管理阶段,由于一些配套设施建在公共区域,各分地块依旧会互相协作。
三、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的重点
1、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和地面建设的差异性,不论是制定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的法律法规,都应作为首要考虑的前提。
2、不宜“一刀切”地对各地规划编制的层次和规划体系做出要求。相较而言,对于指导和约束地下空间建设项目,控规可能更加重要;地下空间的总规可能更应该强调战略性和基本安全的考虑;而在一些地下空间开发需求较少的地方,如果实施得当,即使只是通过规划条件可能也可以起到引导和约束地下空间发展的作用。
3、规划编制内容方面,应对应不同层次的规划各有侧重,区分强制性内容和指引性内容,刚性和弹性相结合。
4、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可能难以直接照搬地面建设的套路。主要是由于很难在项目提出之前预测地下空间的开发需求和确定各项规划指标,如果一定要求“规划先行”,可能不切实际以及带来巨大的行***成本。规划管理可能更需要面向项目而开展,考虑到地质勘测和环境评价及交通状况和地下综合管网的重要性。
5、地下空间使用权相关问题。地下空间的土地管理和规划管理的关系,可能异于地面建设。第一,选址不仅应适用于划拨土地使用权的项目,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出让项目的选址可能也是必要的。第二,规划条件和土地出让金的联系,在地下空间可能不再适用。
四、地下空间设计发展趋势
1、地下空间设计的首要定位是辅助解决地面问题
地下空间开发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成功建筑是将地下空间首先作为解决地面问题的途径或辅助手段,进而进行一定量的商业开发。
地下公共空间不能仅仅理解为“地面空间的扩大”或“排布更多的功能”,因为增加功能可能会导致地面交通拥堵加剧、市***设施增容等一系列问题。首先要解决地面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区域交通与停车问题,同时紧紧依靠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自身价值及地面土地价值。
2、TOD模式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主导模式
随着城市交通结构的调整,地铁出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地铁周边物业价值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正在从TAD模式转变为TOD模式,从一种自发地向地铁周边聚集到主动地根据规则进行地铁沿线的业态规划。
此外,在提倡低碳生活的大环境下,作为绿色出行方式的城市轨道交通也值得提倡。
3、建立城市多维文化体系
地下公共空间是城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气候寒冷地区,地下空间的“城市客厅”作用愈发体现。地下公共空间与地面设计一样具有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通过地下城市空间的塑造,更完善地建立起城市多维的文化体系。
4、创造丰富的立体景观环境
城市用地紧凑,景观设计很难通过平面的扩大取得变化,而从立体化角度去设计景观环境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景观将地下、地面乃至连廊(平台)层贯穿起来,不仅可以解决地下采光、通风、防灾问题,还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立体景观特色。
5、集约化的市***设施――管廊
市***管廊作为地下各类管线的载体,更容易与其他地下空间融合为一体,也符合增容与维修的需求,目前在一些城市的核心区已经开始实施。管廊又名“共同沟”,即将管线集中在一个构筑物中,一般根据管线功能不同,分仓组合。由于初期投资比较大,一些项目会采取管廊与直埋管线并行的方法,即将强弱电、给水、热力管线整合在管廊中,保留燃气、排水预留位置。
6、绿色地下空间设计
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社会环境中,地下空间的绿色设计也是各国设计师研究的重点,作为覆土建筑的地下空间本身在护结构保温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不同于地面建筑的是,其很难得到自然通风与采光。为此通常要采用下沉广场、拉槽、开天窗等方式。如在CBD方案中设计了与交通核相结合的光孔,提出了“可呼吸的地下空间”概念。在成都大源商务区地下空间设计中使用了大量的光导管,将自然光引入地下。
五、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核心区的用地愈发珍贵,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土地,地下公共空间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与探索的方向。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规划中的很多问题,如交通与环境等。此外,通过分地块的连通与整合,可以提升城市商业、文化品质等功能。地下公共空间由于涉及很多专业与主管部门,其综合性很强,从管理、设计理念、实施时序等方面还要进行更系统化的总结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