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第一》的分析和讨论

【摘 要】《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限于本人阅读水平,同时基于个人兴趣爱好,我将集中针对《论语・学而篇第一》做一个浅显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论语 学而篇第一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限于本人阅读水平,同时基于个人兴趣爱好,我将集中针对《论语・学而篇第一》做一个浅显的分析和讨论。

一、《论语》概论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其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是孔子讲的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其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二、《学而篇第一》的分析和讨论

一部《论语》千年传承,无数人诵读,无数人注解――由此可见,此书的影响和价值确实非同一般!实质上,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思想角度,《论语》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传统文明的经典之一。

(一)《学而篇第一》的总体把握

《学而篇第一》位列整部《论语》之首,其共包括16段话语:有孔子直接阐述的话语(如“子曰”),也有其弟子的直接话语(如“曾子曰”),更有孔子与其弟子以及弟子之间的直接对话(如第15段孔子和子贡的对话,第10段子禽和子贡的对话)。《论语》首创语录体,通过对《学而篇第一》阅读就能感触十分深刻。

《学而篇第一》――由题可知,其主要是集中讲述与“学习”有关内容的。通过对其通篇诵读、反复研读,我觉得其大致可以认为其讲述了与“学习”相关的四个方面内容:

①学习的根基:为人处世,其包括第2、3、4、8、9、10、11、12、15段话语。

②学习的阶段:三个阶段,其包括第6、7、14段话语。

③学习的方法:三省吾身,其包括第2段。

④学习的态度:人不知而不愠,其包括第1、16段话语。

(二)自己阅读并比照三位大师的解读

凡读《论语》者必读其注,所以我也不例外――以上对论语所做的“总体把握”就是在我反复研读三位大师对《论语》的解读后的浅薄心得,这三位大师分别是大儒朱熹、钱穆先生和南怀瑾老师。

读罢三位大师所做精彩之注,确实受益匪浅,分别出于各自大作:大儒朱熹的《论语集注》,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

通过自己阅读并比照阅读三位大师的《论语》解读,本人确实有些感悟,或对或错暂不顾,权且言之以求给位读者批评赐教吧!限于论文篇幅和本人能力,我想大致挑出《学而篇第一》中的五段话语来集中进行分析和讨论,其分别是第1、6、7、14、16段话语。

①第6、14、7段话语谈“学习的阶段”。

(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先生说:“弟子在家则讲孝道,出门则尽弟职,言行当谨慎信实,对人当泛爱,而亲其有仁德者。如此修行有余力,再向书本文字上用心。”《论语集注》言: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南怀瑾老师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在家爱家人,在外爱他人,做到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然后再“学文”。

综上,不难看出,三位大师的解读基本相通,其都重视德行。我个人认为此段讲的可以看做是学习的第一阶段(亦即前提阶段):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文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则”字,文段意思已经表达得非常明确:你必须做到前面所讲(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然后你才能够真正开始做学问!

(一四)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镇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按钱穆先生的解释是: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居处不求安,敏疾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常向有道之人来辨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算是好学了。” 《论语集注》言:君子之学,能是四者,可谓笃志力行者矣!南怀瑾老师此段话语的意味在于“不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而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

综上,话语中以“君子”起首,所以此段话语当然说的是君子之事;此外以“可谓好学也已”可知,话语中间部分说的是君子为学之事!我认为此段话语可以看做学习的第二个阶段(即个人阶段):怎样学习才是好学!孔子说你得“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慎于言”,最后“就有道而正”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好学!

(七)子于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子夏说:“一个人能好人之贤德胜过其好色之心,奉事父母能尽力,事君上能奉身尽职,交朋友能有信,这样的人,纵使他自谦说未经学问,我必说他已有学问了。”[2]大儒朱熹和钱穆先生认识一致,前四句话分言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四伦!然而南怀瑾老师质疑前面两位大师对“色”“君”的解释,认为“色”乃态度,“君”属朋友,四句话仍是从在家和处外两方面来谈的,并且其证明的是学问的目的!

综上,虽然大师间的解读各有不同,但是如果我们先不看前面四句话语,直接看到最后两句话“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那么一切问题就能够大致清晰:这段话语讲的是学习的第三阶段(亦即人人阶段):怎样学习才是真学!孔子说你即使没有真正去做书本的学问,但是只要你做到了这四个方面(四句皆言人群相处之道,即孔门核心思想之“仁”的具体体现),实际上你就是在学习了。具体来讲,我们应该从学问的目的来理解,学问之道在孔门中兼有人格修养和读书习字两义,而前者重于后者,所以孔子论学当从人格修养讲起,然后才是读书习字,这不得不是学习的最终归宿和升华!

总的来说,第6、14、7阶段分别从学习的前提阶段、学习的个人阶段、学习的人人阶段阐述了学习的真意,层层升华、步步递进!然而文中为何语序错乱,不安顺序排列?一方面,我赞同南怀瑾老师意见:将论文看做一整篇文章去读,而不是一段段的名言警句;由此另一面“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个中心得体验全靠个人体悟了!用钱穆先生的话说就是:然《论语》所言,固当考之于古,亦当通之于今。固当求之于大义,亦当协之于常情。

②第1、16段话语讲“学习的态度”。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

其大致意思是:先生说:“学能时时反复习之,我心不很觉欣畅吗?有许多朋友从远而来,我心不很感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我心不存些微怫郁不欢之意,不真是一位修养有成德的君子吗?”

(一六)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其大致意思是:先生说:“不要愁别人不知我,该愁我不知人。”

大儒朱熹与钱穆先生的解释基本是一致的,然而南怀瑾老师从整体把握《学问篇第一》,认为第1段和第16段首末呼应:这是《学而》这一篇的精神所系。他说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就归结了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由此推知,“人不知而不愠”当然可以看做学习的态度!在南怀瑾老师那里,其把这个看得很重要:你为什么在心中怨恨?不要怕人家不了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别人,这就是全篇的重点!

总的来说,“人不知而不愠”确实很难做到,但是亦并非遥不可及!孔门之学当从日常生活做起,积跬步方可至千里!

此外,限于篇幅和能力,本文虽未对其他语段进行分析和讨论,但是其地位和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自己感悟且反观世间凡人凡事

反复诵读《学而篇第一》第6、7、14段,我耳边时常会想起高中班主任周老师的谆谆教诲:高中三年生活学习没有学好不要紧,但一定要学会做人!统观《学而篇第一》,全篇用了很大篇幅讨论这个问题(即学习的根基:第2、3、4、8、9、10、11、12、15段话语),虽然本文没有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但是在关于学习阶段的这些语段论述中,我们也可以十分深刻的体味到这一点!用南怀瑾老师的话说就是:可见《学而》一篇,并不是说读书就是学问!本文将做人这一层归于“学习的根基”,意思当然也是无出左右的!

反复诵读《学而篇第一》第1、16段,由此反观自己的日常生活,其实有很多不必要的烦恼或不应该的错误!例如待人如亲,但是他人却不领情,由此而愤慨,然读罢《学而》方知法门:你怎么想并不代表别人也得这么想,既然如此,你就应该多去了解别人是怎样想的――知己知彼,方可心无愠言!例如工作面试,不同公司有不同要求,你若一以贯之,不会变通,当然会经常碰壁。然读罢《学而》方知法门:知己还得知人,唯此方可百战不殆!

总的来说,《学而篇第一》短短十六段话语其蕴意无比深厚,道理基础且简明,需要我们反复诵读方可深切体味!南怀瑾老师说得好:至于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

总结

大儒朱熹曰:吾读论语,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钱穆先生自述:我每年都会至少通读一篇论语,每读一遍其见识和感悟又会深刻些许!

南怀瑾老师说:用明于心,汲汲于下学,而求其心之所同然者,功深力到,则他日之上达,无非今日之下学也。于是而读《论语》之书,必知通体而好之矣!

三位大师都是响彻古今的大学术家、大思想家,其读《论语》之法,可见三位大师所见略同!虽然本文只集中针对《论语・学而篇第一》做了一个浅显的分析和讨论,但是其受益却是无法言语的,尤其是读罢三位国学大师的精深注释后!当下,我想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读《论语》之法门,只能是:以心体之,以身验之!

【参考文献】

[1]朱熹. 论语集注. 中华书局,2011.

[2]钱穆. 论语新解. 三联书店,2009.

[3]南怀瑾. 论语别裁.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论语·学而篇第一》的分析和讨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语·学而篇第一》的分析和讨论

学习

动画速写漫谈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动画速写漫谈,内容包括动漫速写概念,动画速写和速写的区别。[摘要]动画速写是动漫专业的基础课程,传统速写是美术类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们同是美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速写是随着动漫专业的出现而出现的新名词,是为了

学习

用三种眼光看“格斯拉”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用三种眼光看“格斯拉”,内容包括哥斯拉爆发真正的力量,格斯拉的深意。【关键词】《品质》;现实意义;社会品质

学习

古代人为何喜欢“托古改制”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古代人为何喜欢“托古改制”,内容包括托古改制通俗解释,托古改制是什么。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小改革几十次,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改革事件,会发现一些奇特的现象即他们采取的改革策略几乎都是“托古改制”。古代的改革者为什么要这

学习

谈美丽经济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谈美丽经济,内容包括美丽经济,美丽经济实践与探索。[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美丽经济成为提升人类文化素养、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力量。但是,美丽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世俗化、纯商业化的负面效应,必须

学习

法律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法律经济学论文范文,经济法学论文范文。法律经济学论文篇1一、权利的依据

学习

太极跑:健康而聪明的跑步法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太极跑:健康而聪明的跑步法,内容包括50岁练太极好还是跑步好,太极跑步法解。当三岁的埃米莉在跑道上跑过时,她毫不费力地“飘”过地面,几乎没有任何声响,她自然柔和的跑姿,深深地吸引了丹尼・德雷尔。他一直为一个问题苦苦地纠

学习

浅析碳五的综合利用及发展前景

阅读(339)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碳五的综合利用及发展前景,内容包括目前碳减排的利用途径主要有哪些,中国碳中和排放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碳五作为重要的有机原料,它的深加工可以得到上百种的化工产品,和作为燃料相比,它的附加值增加了好几十倍。欧美、日

学习

跨越时空的爱恋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跨越时空的爱恋,内容包括穿越时空的爱恋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全篇。1990年元旦,李嘉诚的结发妻子庄月明不幸辞世,伤心欲绝的李嘉诚从此郁郁寡欢。作为拥有180亿美元巨额资产的富豪,有无数美女崇拜李嘉诚,一些亲朋也劝李嘉诚再

学习

清代京官俸禄知多少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清代京官俸禄知多少,内容包括清朝三品京官的俸禄,清京官的俸禄。清代的京官是指在京城供职的官员,虽然身居京城,为天子近臣,但是京官的实际生活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光鲜。与地方官相比,京官的日子过得不是太好,那么,京官的收入到底

学习

晏殊《珠玉词》试析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晏殊《珠玉词》试析,内容包括晏殊珠玉词原文,晏殊珠玉词的主要讲解。关键词:《珠玉词》圆融思致生命意识诗情体悟

学习

地下建筑规划设计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地下建筑规划设计,内容包括地下空间建筑规划设计标准,地下生存基地建筑教程。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逐渐驶入“快车道”,然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国家层面有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专项法律法

学习

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内容包括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管理办法。一、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

《论语》“温故”释义新说

阅读(36)

以上两种注解中,后代学者多遵从郑说,将“温”解释为“温习”,这也是我们今天所普遍接受的解释;遵从后说者,在解释“温故而知新”整句含义时也往往混同于郑说,实际上并无新意。如:皇侃云:“温:温也……所学已得者,则温之,不使忘失……温是寻绎之义,亦

学习

孔子·《论语》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孔子·《论语》,内容包括孔子论语全文解读,孔子论语全文100篇。孔子与“学”

学习

论语之颜渊问仁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论语之颜渊问仁,内容包括论语颜渊问仁原文,论语十二章颜渊问仁解读。注释

学习

《论语》中君子的心性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论语》中君子的心性,内容包括论语之君子品行,论语全文关于君子的。【关键词】《论语》;君子;心性;角度;仁

学习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

阅读(34)

于述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学术史研究。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宣传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学报》执行主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

学习

《论语》中“名”与“字”关系探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论语》中“名”与“字”关系探讨,内容包括论语中取名字的典故,论语中的和字解释。摘要:古人有名有字,并且名和字之间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本文通过《说文解字》对《论语》中相关人物的名字本义探讨,发现《论语》中人物的“名

学习

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特点分析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特点分析,内容包括杨伯峻论语译注繁体与简体区别,杨伯峻论语译注怎么编排的。【摘要】《论语》一直都是学子们必修的文本,因此对《论语》的诠释也从未间断。杨伯峻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古文献学家,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