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中华民族要再续辉煌,需要大批创新的人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处于基础教育改革前沿的中学教育,必须从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搭建交流平台、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才。
一、更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首要前提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过去的教育,是面向过去、维持现状,以教育不变应对社会万变。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教育从“再现过去社会状态”向“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态”转变。教育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的形成,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当前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仍然固守传统的教育目的与教育观念,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高分低能的“应试高手”,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革新。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成为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等方面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追求是自由创造,也就是人的高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他认为,人人都具有创造潜能,但创造潜能的发挥不仅需要文化教育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需要心理上的安全与自由。
人存在多种潜能,人的多元智能开发来源于教育,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石。懵懂少年要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接受人类社会的良好教育,否则,就会是一个与动物无异的“狼孩”。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类的创新学习,只有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创新教育是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
三、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至为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各国在提高综合国力过程中采取的一项共同的战略措施。美国阿克隆大学董事会杰出教授、著名高分子科学家程正迪教授认为,要使中国的教育和科研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就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型教师来培养,学校培养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至为关键。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如下特征:拥有饱满的教育热情;具备完善的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善于引导管理的教育机智;持续激发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思维等方面。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信息得出某一正确的结论,拘泥于刻板的程式和统一的答案,对学生提出的异议持打击的态度,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就会被老师扼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完善自身素质,提高信息素养,更新自己的知识,注重教育科研,成为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教师。教师在教育中要注意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敢于求异,不因循守旧,对学生不拘一格、独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思维火花热情赞扬、细心保护、大胆维护。
四、搭建交流平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整个世界形成了一个“地球村”,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教学理念与知识信息很容易做到资源共享。学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闭关自守、足不出户,而要对外开放、海纳百川。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第一,学校需要做好“走出去,引进来”工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要多派出教师到发达地区和先进学校去“补脑”充电、开阔眼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通过讨论交流,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总结运用,融会贯通,争取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少走弯路。***开展的“专家、院士校园行”活动,为学校引进创新思维“头脑风暴”创造了条件。社会精英的人格魅力与非凡学识,可以涤荡学校师生封闭的心灵,启迪愚钝的智慧,激发创新的火花。第二,学校要广开渠道,招贤纳才。科学研究表明,近亲繁殖,容易畸形。学校不能原地踏步,用固有眼光或应急就近引进本地人才。这样的师资力量,缺乏新鲜血液,难见清新空气,不易造就创新型人才。学校可招聘全国各地的优秀师资,使其各显神通,方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五、营造创新氛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举措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能够提高各种心理机能;相反,消极压抑的心理氛围会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可以高达±70%。提倡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的社会环境和积极良好的创新心理氛围有利于师生教、学、行。学校应通过营造创新文化与改革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鼓励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与浓厚氛围。
一方面,营造创新文化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创新热情。结合学校实际,我认为学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一是学校投入资金完善信息技术网络,建立现代化的多功能科技活动通用教室,为师生提供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条件和实践场地。二是大力宣传和弘扬“两弹一星”与“航天科技”英雄故事和创新精神,为师生提供科技创新活动的学习榜样和精神动力。三是经常开展科技创新作品展示与创意评比活动,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全国各级创新比赛,为师生提供科技创新活动的交流平台和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改革教学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促进创新行为。每个人都有渴望得到别人承认和尊重的心理需求,当其行为得到组织肯定评价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这种自信心就会产生创造欲望,转变为自觉的创新行动。学校应该从建立奖励制度和注重课堂教学与关心师生情感等方面,来改革教学评价标准。一是学校要建立奖励师生勇于创新的制度条例,专门设立一笔创新基金,为师生提供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二是学校要制订教师创新教学行为指南,强化创新教学标准,注重创新课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为师生提供科技创新活动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支持。三是学校要大力发动师生们进行创新活动,困难时多支持,失败时多鼓励,成功时多嘉奖,为师生提供科技创新活动的心灵慰藉和后勤保障。
总之,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需要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人的创新能力需要教育来培养,中学教育阶段则是人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黄金时期。只有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大量的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体现“三个面向”的教育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龚春燕.创新学习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晓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造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4(3):94―96.
(作者单位:傅洪明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校;胡家敏 重庆市渝北区长安锦绣实验小学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