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朋友篇1
朋友似乎只是一个名词,可通过我的发现,我可以这么说,朋友之情大于天,深如海。
朋友会在你失落时陪伴你,朋友会在你伤心的时候安慰你,朋友会在你落难时出手相助,朋友会在你被冤枉时依然相信着你!
当你心情不好想找个人散散心时,你最想打给谁——是朋友;当你快过生日的时候,你最想要邀请谁——是朋友;当你发现什么新奇好玩的东西时,你最想要告诉谁——是朋友!
朋友让你获得友谊,友谊让你获得快乐,是你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让我们来珍惜这宝贵的友谊吧!
五年级:2437169864
仅仅是朋友篇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仅是享乐;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不仅仅是享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仅是享乐。
是书改变了我,是书改变了我的心里
小时候我是个淘气包。这天上大学的姑姑回来了,她送给我一套连环画。郑重其事地跟我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我当时就疑惑地想,这是什么礼物还不如送给我一辆玩具汽车呢!
这时,我把连环画拿到沙发上,小心翼翼的拆开来。我翻开书本,立即被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了。里面的小朋友年纪和我相仿,而他们却懂礼貌,主动帮父母干活。想想自己每天除了吃就是睡,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看了这本书,我从此就每天向这些小朋友学习。妈妈见我每天都规规矩矩的坐在沙发上,便吃惊地问:“怎么了,这和你平时的作风不太一样啊?”“妈,我要向里面的这些人学习。”我拿着这本书高高兴兴的对妈妈说。
读了《海的女儿》,让我明白爱,就是要不顾一切代价,去保护身边的人,爱惜身边的人。读书不仅仅是享乐,还能使你明白一些道理。
读了《西游记》让我明白,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且不断的去努力实现它,不怕任何困难,到达理想彼岸的唯一目标就是:认准目标一直往前走。也要向孙悟空学习,不被任何困难打倒。
读书不仅仅是享乐,还能改变一个人。
仅仅是朋友篇3
昨天晚上和女友去小酒馆坐坐,看到在小酒馆的墙上贴着一张海报:一个大学毕业生要去西藏、尼泊尔、印度旅行,希望得到陌生人的帮助,大家可以在淘宝上买他做的明信片,15元一册。我和朋友都觉得这种方式真的不靠谱,而且更让我困惑的是:既然根本没有能力去实现愿望目标,为什么非要一直追求呢?
前段时间有个北京的朋友给我写了一封信。他刚大学毕业,然后开始“穷游”,在路上走了一个月,“经常要联系住处,有的时候还需要露营,觉得自己真的是在流浪,而不是旅行。天气冷了,经常半夜冻醒,每到那时我就问自己:我为的什么呀?风景早就不是关注的重点,我开始觉得自己就是在瞎折腾,以为通过这次的行走可以成长,但是现在好像一直在原地踏步……出来一个多月了,我没有什么特定的规划与路线,因为我总是变得太快,不想回家,不想面对工作、生活,我觉得恐惧,还没有做好准备……”
对这位朋友,我有着深深的担忧,如果用旅行的方式逃避现实生活,逃避工作上的压力,生活必然也会远离你,甚至给你重重的一击。旅行纵然辛苦和不易,但是跟人生中其他的挑战诸如干好一份工作、找到一个爱人、赡养年老的父母相比,它并不更难。更糟糕的是有部分想骑行的人其实并非热爱旅行,仅仅是因为盲目跟风,渴望刺激与不平凡,以及希望获得他人关注、称赞的虚荣心作祟。
我在西藏旅行过,也有在云南骑行和徒步的经历,在路上遇到过一些根本没有条件做这些事却仍要坚持的人,退学、辞职,向父母要钱,向同学、朋友借钱来旅行,甚至嘲笑反对他们骑行的父母,说他们没有梦想。尽管他们有热血青年的动人模样,我却觉得他们一点儿都不可爱。他们不仅不成熟不懂担当,而且非常浮躁、虚荣和自私。
这些事对我的触动在于:为什么我们现在有些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会这样粗暴单一,动不动就辞职、退学?当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时,他们是否有能力去缩短这中间的距离?当他们过了一段新鲜刺激的旅途生活之后能否回归现实,承担起平淡生活?还有他们是真的追逐梦想,做得到为自己的梦想吃苦、努力、拼搏,还是以此为借口逃避现实的压力?
一个心怀梦想的人是可爱的,但为了所谓的梦想去伤害家人和朋友,则是可耻的。实现梦想的方式如果不是建立在自己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让爱我们的人痛苦的基础之上,我们的梦想则是虚弱和空洞的,我们的人生同样也是虚弱和空洞的。
作家吴苏媚说:“单漂旅行是修行,结婚生子也是修行。修的都是温柔与耐心,修的都是对宇宙恒定规则的臣服,修的都是对他人和万物生灵的慈悲。如果修的都是爱,那就没有任何区别……旅行不是现实生活的对立面,旅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旅行不是逃避现实生活,旅行就是生活本身,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是不可能被逃避的,就像一座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如何去面对它,有着不同的方法以及位置、角度。”
有时候我们爱得深仅仅是因为没有得到;迷恋远方仅仅是因为还未到达;热爱梦想仅仅是因为还未实现;追逐激情仅仅是因为害怕平淡。因此我常常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要逃避生活,不要害怕生活的平淡,不要被这些生活的假象所欺骗;如果说生活欺骗了你,其实是你从未真切地活在生活中,而是活在自己对生活的想象里。
(摘自《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青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