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感谢徐峥导演,几天前,他的《泰囧》让其他同行太囧,但让强颜欢笑的人民忍不住笑了两小时。我还要感谢徐导,坚定了我做导演的梦想,等杂志做腻了,就导部电影给大家瞧瞧。
我不是开玩笑,在我没上学时,就对电影很感兴趣,曾经追着镇上放映员,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跑。
那是老式胶片机时代,一盘胶片放完,放映员就取下来,把另一盘胶片放到转轴上,然后揪住胶片头用力一抻,十几米长“印着小人”的胶片嗖地拉出来,再缠到另一个转盘上,轻拨转盘,胶片拉直,一束光扑向远方,幕布上的男男女女就开始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放映员缓缓坐下,点上烟,等胶片放完……太帅了。白布上的人从哪来的?
如果你看过《天堂电影院》,就会明白我的好奇,多多就像曾经的自己,放映员艾费多就是未来的我。等长大一些,看过第五代导演们早期那些震撼作品后,又觉得拍电影是特神圣的事,就不想放电影了,而是想有朝一日拍部自己的电影,就拍个《天堂电影院2》吧,多2都没关系。但上大学后就觉得自己幼稚,拍电影一定很难,要不怎么这么多年只有几个人显得成功呢?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第五代其他人似乎水流云散了。其实,看来看去总都是他们,会腻的,我就特别期待其他导演出来走两步,但好像走几步就不走了。
《疯狂的石头》让我眼前一亮,《黄金大劫案》又让我眼前一黑,从此不再期待宁浩。很喜欢的贾樟柯老师四年不拍片,姜文老师好像在闭关修炼,一些特有才华的人玩不合作,只搞地下的。但这个快速繁荣的市场,应该能容得下才华,即使有审查有天花板,但肯定有第三条道路。好莱坞再好,他们终归不懂中国人的哭和笑。
《失恋33天》和《泰囧》就属于“第三条道路”,它们不像《风声》、《画皮》,看上去很厉害的样子,也不像《活着》、《霸王别姬》,看上去有追求的样子,但它们成功了。它们为什么成功?因为它们让人快乐,哪怕快乐完就忘掉快乐。我还看过不同版本的“人类百部经典影片”,我相信大部分能过审,为什么中国人不拍?
做电影也好,做杂志也好,在这片土地上,先不要着急有意义,而要先想有意思,如果先找意义再找意思,那就是春晚了。而且足够有意思的东西,谁能说它没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冯小刚的电影其实很有意义,从《甲方乙方》开始,这么多年冯老师给大家带来那么多快乐,就是因为他会讲故事,冯就是本土故事大王,如果让他主编《知音》、《故事会》,杂志一定卖得好。
就说《知音》和《故事会》吧,如果没心没肺地看,我也会被故事吸引,因为里面有刺激神经的东西,足够煽情足够曲折足够击中泪腺,他们也能成。所以,在中国“会讲故事”是能赚钱的。如果你会讲故事还能搞笑,你是赵本山;会讲故事能搞笑,还有态度,你是郭德纲;会讲故事能搞笑有态度,还能变成影像,你就是有市场的中国导演。
当然,电影不该那么简单,只是在中国变得如此简单,观众期待如此之低:你能讲个好故事就行。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个低水平激烈竞争的市场太有潜力了,以至于连也我想拾起儿时梦想参与一把。只要中国有那么多不快乐的人,只要“会讲故事”还有边际效益,只要那些培养导演的学校还在教育学生怎么教育观众,只要导演们还那么自恋,未来一定有“林导”一席之地。
我就壹说,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