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重要的选官制度。主要内容是:人们通过自愿报名,参加不同级别和科目的考试,由主管机构根据各人的考试成绩,选取人才,委以不同的官职。自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建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公元598―1905年),沿行一千三百余年,几乎不曾断绝,为历代王朝选取了大量官吏。因此,了解它的发展简史,对于了解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官吏构成、社会时尚、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产生背景
1.全国统一局面提供了一个***治环境
东汉后长期处于***阀割据的状态中,战争频繁,经济凋敝,人人自危。因此无论从上述哪一方面,都不可能为像科举这样广揽人才的制度提供条件。而隋以后的各个王朝虽有更替及***,但都有较长且稳定的统治时期,这为该制度的确立和延续提供了***治环境。
2.地主阶级结构的变化奠定了阶级基础
东汉后的长期战乱从经济和***治上都削弱了士族大地主的实力,中小地主的地位上升与大地主在***治上并驾齐驱,并逐渐占据了优势。这优势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就是以推荐为主逐渐被以考试选官的科举制度代替。
3.封建社会各项制度的发展完善使得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春秋以后封建社会逐步摆脱以前社会形态的影响,至隋唐时成熟。标志是:统治阶级的队伍日渐扩大;***治机构分工越来越细;制度逐渐整齐划一;必要的***治制度相继建立,构成了完整的封建统治体系。科举制度正是为满足对官吏的需要,为适应中小地主***治地位上升的趋势而确立起来的。
二、发展历史
科举制度经隋唐至明清基本上沿用不废。大概经历隋唐、宋、明清三个阶段。
科举制度始于隋,在全国实施当是唐朝,因此隋唐是起始和摸索阶段:从科目上看,带汉魏遗风;从内容上看,杂乱无章;从遴选官吏方面看,无一定之制。
宋代是隋唐向明清过渡的中转阶段,已经完备:科目的轻重划然分开,开始出现由多科目向单科目过渡的趋向;内容趋于一致,有关考试的规章制定;科举开始成为遴选官吏的主要方法,选授官职有制度。
明清是鼎盛时期。科目基本只有一科,用以划分等级的是不同级别的科举考试;考试内容、与考试相关的事务有严格的规定;除授官职有严格的制度,科举成为人们入仕的唯一途径。科举制度已经与经济、***治制度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成为全面、系统的选官制度。
五代辽金元时基本上沿用前代,或有明显民族歧视色彩,无代表性,不加赘述。
三、名目
科举的名目很多,可分三类。
1.常科
也称常举、贡举,每年按时举行的分科考试。
2.制科
皇帝召集一些知名人士而举行的临时性考试。
3.武举
考试以骑、射、弓、马、武术为主,中者进入***队任职。
四、方法
自隋至清选官的方法有很大的变化。就考生成分来说,都要求本人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家人奉公守法;都要求在户籍所在地区报名或考试;如有违反予以除名。考生的来源有两种:一是在校的学生;二是未在校的百姓。
就考试程序来说,各朝代都分国家和地方两大级别,部级的为最高级别,地方级的一般又分省、县,顺序都是从低级到高级(有连中三元之说)。
为了确保科举制度的实施,各朝都制定了许多规则,内容涉及到科举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对所有参与人员的条件、功过赏罚等都有明确条例。
考后任用有共同之处:复试合格后才授予相应官职;通过考试享有特权;通过科举的官员比例越来越高;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任用越来越难。
五、利弊
1.科举制度的合理性
(1)与其他选官制度相比要进步、合理。它以考试为基础,有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之味。为防止考官偏见及受托、作弊,有复试、誊录、糊名、磨勘等规定以确保公平。与察举制等相比,避免了人的主观作用,淡化了门第、家世的影响,形式上提供了进入仕途的均等机会,且确实使大批中小地主及知识分子进入到国家机构中,拓宽了统治基础。由于读书人有了一条读书、考试、做官的三位一体的仕进之路,缓解了他们的不满情绪,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2)它把原来分散的选官权力完全收归中央,设专门机构负责考试和中第者的任用,这对于加强中央集权、保证社会稳定是必要的。
(3)它对古代文学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4)它促进了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明清时学校与科举集合起来,形成了系统的学校教育体系,促进了古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使统治者能系统地培养符合自己需要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2.科举制度的弊端
(1)它把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科考上来,人的聪明才智都用来应付各种考试,有人曾写诗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明清时科考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更使人们成为应付科举的机器。而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八股文为专门的科考文式,则使读书人读死书、死读书,忽视实际才能的培养,中举后只能是统治者的奴仆。
(2)它禁锢了人的思想,束缚了人的发展,使人耽于四书五经、八股文章之中,形成了不务实际的社会风气,实现了统治者梦寐以求的思想的大一统。但这种大一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越来越落后。
当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时,人们才从浑浑噩噩中惊醒,发现除了四书五经、八股文章还有更多更有用的东西,开始认识到科举的危害,并群起而攻之。1905年,在全国的声讨中,清光绪帝宣布废除科举,科举制度终于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