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总动员
[导演]
约翰・拉塞特
[编剧]
乔斯・韦登
安德鲁・斯坦顿
[配音]
汤姆・汉克斯
蒂姆・艾伦
唐・里克斯
吉姆・法尼
[类型]
喜剧/动画/家庭
[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95年11月22日
[片长]
81分钟
距第一部《玩具总动员》上映,至今已有20周年:20年前,它同时俘获大人与孩子的心,在全球豪卷一亿五千万美金,而超高水准的质量和评论界压倒性的赞誉,也让它在翌年的奥斯卡上大获全胜。当然,这些荣誉并非《玩具总动员》的全部,“第一部用电脑3D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这一头衔,以及制作方皮克斯公司的崛起,都是更为重要的话题。 制胜法宝
在探讨所谓“更重要的话题”之前,还是先来看看重要的话题吧――就是电影本身。换言之,为什么《玩具总动员》能被称之为经典?很多人或许会说,因为“皮克斯出品,必属精品”!可是要知道,那时候的皮克斯啥都不是,别人听说过迪士尼的城堡,却从没见过“跳跳灯”。这样的先后次序,显然不能成为理由。思来想去,《玩具总动员》能收获全世界观众的喜爱,拼的不是“爹”,而是完全靠自己。
既然靠的是自己,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本片的剧情。情节与所有动画电影一样,并不复杂。一个叫做安迪的小男孩家的玩具在屋子里没人时就会“活”过来,除了保持玩具的性质,其他方面几乎完全与人类一致。在这些玩具中,安迪最喜欢的是牛仔玩具胡迪,因此胡迪也成为了玩具们的领袖。可好景不长,安迪的父母给他送了个新款太空战士玩具巴斯光年,更酷、更炫、更多花样,胡迪瞬间被打入“冷宫”,昭阳殿从此断了春草路,玩具们也纷纷和巴斯光年走在一起,胡迪被彻底冷落。心有不甘的胡迪决定赶走巴斯光年,夺回自己失去的一切,听着有点像小马哥。可玩具终归是玩具,没有真家伙,只会瞎胡闹。在赶走巴斯光年的过程中,胡迪把自个儿也搁进去了,导致二“人”第一次离开了安迪的家。他们必须克服彼此间的矛盾,突破重重险阻,回到主人身边。 电影最感人的地方,是巴斯光年得知自己并不能飞,这是残酷世界的真实宣言――《玩具总动员》是给成年人看的寓言。
故事还是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嗅到明显的迪士尼气味,比如宣扬正能量的主题,幸福的大结局等等。但有两处,皮克斯与迪士尼截然不同,也是皮克斯超越迪士尼的关键原因。首先,皮克斯的动画拥有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以《玩具总动员》作比,自己的玩具会说话、会动这种事,我们小时候几乎都想到过,可真正能将之付诸实践,并且各种添油加醋,还弄得有模有样的,只有皮克斯一家。核心设定已是如此,细节部分更不必说了。就拿基本人设而言,恐龙玩具胆小如鼠,蛋先生的五官经常碎了一地,让人忍俊不禁之余,又觉得非常符合这些玩具本身的属性,可谓巧妙。如果将想象力做轴来观察皮克斯之后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三个“总动员”、一家“公司”、一只老鼠和一个机器人这六部电影,无论核心世界观还是人物设定,其想象力一路高升,基本保持在无人能及的状态,从观众了解到故事的一刹那就被深深吸引,再也停不下来。而这一点是迪士尼所不及的,在皮克斯带来动画***之前,迪士尼动画永远都是公主、后妈和王子的老三样,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就算看不厌,八九十年代的孩子铁定会厌。此外,就算不和迪士尼比,皮克斯动画的想象力放之世界,也只有宫崎骏、金敏等“霓虹大师”能稍胜一筹。 皮克斯的过人之处在于:似乎能把全世界的童年,都融汇在《玩具总动员》里。
说到这,那就有人要问了,既然日本动画电影的想象力要比皮克斯强,为啥影响力不如皮克斯?而且,亨利・塞利克和蒂姆・伯顿的动画想象力就不丰富吗?这就得说到皮克斯动画的第二个特色,纯真但不纯粹。这是指皮克斯的动画电影,始终抱着一种孩童的心态,但不只去看孩童的世界,而是看待整个世界。比如在《玩具总动员》中,我们看到了牛仔胡迪对巴斯光年的嫉妒,这种情绪虽然孩童也有,但更多是出现在成人世界里。皮克斯会描写这种情绪,但不会深究,就像孩子不会扪心自问,“我为啥要嫉妒他?”他们甚至并不明白嫉妒的确切含义。皮克斯会轻描淡写而又自然地揭过这页,开始下一段的历险。可这事要放到其他动画大师手里就未必了,他们在描绘这些情绪时,往往会将自己成人的身份代入进去,这样一来,纯真就消散无踪了。好比波顿的那部吓傻迪士尼高层的动画短片《文森特》,成人的阴暗情绪铺满纸上,纵然情节风趣,还是掩不住满满的负能量。至于今敏、押井守等人的动画就更不是那么回事了,他们完全是在用动画电影书写哲学或心理学著作,纯粹与纯真根本无从说起。在日本动画大师里,也许只有宫崎骏与皮克斯的风格最为相近。这也是为何约翰・拉塞特后来会和宫老手拉着手,一起唱《邻居家的多罗罗》的原因。但宫崎骏动画与皮克斯相比,要更复杂,“纯真而不纯粹”的程度要更深。 无论故事还是技术,对每个细节的雕琢,是皮克斯始终站立在动画产业顶端的公开秘诀。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一句话,皮克斯动画更符合大众审美的标准。还是拿《玩具总动员》为例,小孩可以看到各种玩具嬉笑打闹,大人们可以看到并非“儿戏”的情节与人物心理,却又体验一回儿时的奇妙想象。说白了,皮克斯电影能让孩子看个热闹,大人看个“门道”,而《玩具总动员》则是这种皮克斯风格的极致体现。 金字招牌
说起《玩具总动员》,总无法绕开一个名称,那就是皮克斯。从默默无闻,到无人不知,皮克斯究竟是怎么成为动画电影界的霸主的呢?
1984年,一个在迪士尼公司干了多年的老员工萌生了离开的念头,他对整天画公主与王子的故事早已厌倦,于是他加入了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准备在特效领域实践自己的抱负,并创作了第一部3D短片《安德列与威利的冒险》。两年后,工业光魔被“苹果爹地”史蒂夫・乔布斯以500万美元收购,乔布斯还自己出资,***成立了一家制片公司,名为皮克斯之后,乔布斯又自掏腰包拿出500万美元,作为皮克斯的第一期资本投入。工业光魔的动画部副总裁埃德・卡特穆尔被任命为皮克斯的技术总主管,当时的皮克斯公司只有44人。而那位离开迪士尼的老员工,也成为皮克斯的管理层要员,与另两位并称为“皮克斯三巨头”,他就是约翰・拉塞特。
1987年,拉塞特执导了皮克斯的短片《顽皮跳跳灯》,获得了旧金山国际电影节影像类影片第一评审团奖―金门奖。这部短片也是皮克斯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短片,片中的主角就是后来成为皮克斯标识的跳跳灯。至于为何选择跳跳灯,拉塞特自己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不过“跳”的无拘无束与“灯”的指向照明功能,或许能让人知晓一二。隔年的短片《独轮车的梦想》再次在世界范围内斩获各种奖项,而在1989年,皮克斯在技术方面也实现了突破,其自主开发的程序RenderMan正式启用,动画短片《锡铁小兵》的制作恰是运用了这项技术,该片在动画界风光一时。影片以一个玩具的视角来描写其主人,在锡铁小兵看来,它们的小主人简直就是一个魔鬼。这种题材是不是很耳熟,没错,它就是后来《玩具总动员》的雏形。
1990年,皮克斯迁至加州波特里奇蒙的独层办公楼。这段时间,皮克斯暂缓了动画电影的拍摄,而以接拍广告为主要业务。直到一年之后,皮克斯才做出了改变其命运的决定,与迪士尼结为合作伙伴。双方的合作其实是双赢的结果,皮克斯需要迪士尼作为动画界大佬的各种资源与经验,而以手绘为主的迪士尼也看到了其题材与形式的日渐老旧,他们也需要皮克斯的3D技术为动画注入新鲜血液。双方签订了拍摄三部3D动画长片的协议,由迪士尼负责发行。此后,皮克斯的电脑辅助制作系统(CAPS)与之前提及的RenderMan系统,都获得了业界的认可。终于,为《玩具总动员》的一切准备已然定当,1995年,20年磨一剑的皮克斯终于推出了第一部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上映后,该片以3000万美元的成本,北美狂收1.92亿美元,刷新动画电影的纪录,成为1995年美国票房冠***,在全球也缔造了3.6亿美元的票房纪录,还一举将奥斯卡特殊成就奖送到了拉塞特的怀里。更有趣的是,作为皮克斯投资人之一的乔布斯,由于本片的大红,又被濒临倒闭的苹果公司请了回去,后来的事大伙儿都知道了。如今几乎人人都在用苹果,而皮克斯早已是业界标杆,即使历经《飞屋》后的颓势,也终于在今年凭借《头脑总动员》扬眉吐气,延续着一代传奇。 这部20年前的CG动画,即便现在看来也毫不过时:画面明亮、色彩艳丽、人物逼真,包括人物的表情,以及各种运动镜头的画面,都堪称完美。 飞向太空,宇宙无限
至于《玩具总动员》的来龙去脉,还要从迪士尼制作的《电子世界争霸战》说起。该片上映时,初出茅庐的拉塞特觉得本片堪称神作,也认识到电脑动画的无限可能性。到1989年,他制作出《锡铁小兵》后,算是部分开发了电脑制作动画的可能性,而这部短片也吸引了迪士尼的注意。后来我们知道,迪士尼与皮克斯签了三部长片的合约,在合同中写明,皮克斯可以获得票房10%的利润。
定了合作计划后,拉塞特开始着手剧本的创作。起初,准备完全以《锡铁小兵》的故事为基础,但发现兵人作为主角,过于陈旧,毕竟是旧时代的玩具。于是,兵人变成了巴斯光年,名字来源于宇航员巴兹・奥德林,外形也取自阿波罗太空计划人员的宇航服。至于牛仔胡迪,起初只是个木偶,后来几经改善,变成了牛仔玩具,名字取自西部片名角伍迪・斯特罗德。接着,拉塞特从《48小时》和《挣脱锁链》中获取历险情节的灵感,加上迪士尼指定的一大批编剧班子的介入,《玩具总动员》从一部单纯的3D童话,变为大人孩子皆可欣赏的动画电影。
但剧本初稿交给迪士尼审阅时,迪士尼还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觉得伍迪不够可爱,将整个计划全部叫停。后来,一遍遍修改后才得以重启。迪士尼又想在剧本中加入芭比娃娃的形象,可芭比娃娃的版权拥有方美泰玩具公司拒绝授权。当然,《玩具总动员》火了之后,美泰肠子都悔青了,在第二部中才重新加入到玩具的行列中。
既然是第一部3D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在技术层面,自是用功深厚。本片在拍摄时,每一帧的制作时间都需要4至13小时不等,而整个工作系统由87台双CPU和30台4CP的Sparc工作站以及一台Sparc1000服务器组成。负责视觉特效的Thomas Porter公司为了生动表现出片中玩具的个性特征,细微到连每个角色眨眼睛的时候都不是双眼同时,而是一次只眨一只。至于片中兵人的行进姿态,制作人员更是把运动鞋粘连在木板上,亲自穿着它们体验感觉。如此严谨认真,也是让3D技术甫一亮相,就惊艳全世界的原因。在配音方面,汤姆・汉克斯与蒂姆・艾伦的领衔,确保了本片“音色”的纯正。
影片上映后,所获得的功绩自不用再赘述。最后,讲一个有关《玩具总动员》的真实故事。在澳大利亚,有一对父子去海里游泳,突遭风浪,父子离散于数米之遥,为了确定彼此的位置,二人在风暴中互相呼喊,而呼喊的内容居然是:父亲:“飞向太空!”儿子:“宇宙无限!”没错,正是《玩具总动员》中巴斯光年的经典台词。只此一例,其他都不用再说了,所谓“经典电影”,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