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最是故国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这首诗表达了曾国藩任京官时对他的第一故居白玉堂的深深眷恋和喜欢。白玉堂座落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白杨坪。白玉堂原名白杨坪,道光三十年(1849年)曾国藩之父曾麟书对白杨坪进行了扩建。咸丰元年(1851年)后改名为白玉堂,由曾麟书命名,其含意有两说:赵世荣先生的《曾国藩的故园》取“白玉无瑕”之意。这既适合于白杨坪改建后的气派,又显示家庭的荣耀与辉煌,也有对儿子曾国藩仕途辉煌腾达的纪念。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主任胡卫平先生说:检《乐府诗集・相逢行古辞》曰“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讲的是“泛指富贵之宅”,《红楼梦》中有“白玉为堂金作马”之句,讲的也是指大户富贵人家。但“金马玉堂”并不失其儒雅之气。白玉堂为曾国藩中进士之老宅,又地处白杨坪,取“白玉为君堂”之意而命名,自然顺理成章。曾国藩于道光18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至道光29年2月(1849年)升授礼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父亲曾麟书也因此将“白杨坪”屋堂进行了扩建,两年后取名为“白玉堂”。白玉堂是曾国藩的第一故居。嘉庆十六年(1811年)农历十月十一日子时,曾国藩出生于此。白玉堂,风光秀丽,山水神奇,环视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一山间小盆地是一片开阔的水田。发源于九峰山的涓水河支流,于高嵋山旁,出天子坪峡谷,蜿蜒流过盆地中间,灌溉着两边的农田,伸向远方,如不顺河而下,是无法知晓河水是如何流出这山间盆地的。白玉堂屋前是一块宽大的地坪,地坪前是一口近似长方形的水塘。宅院四周是高约丈余的青砖围墙。宅围、地坪、水塘及曾家书屋利见斋共占地面积近5000m2,建筑面积2000m2(上下两层计4000个平方)。墙围左右开有槽门两扇(原墙围开有前后左右槽门4扇),顺着公路进入白玉堂的左槽门,槽门正对虎形山,门上书有“芳迈群妍”四个耀眼大字。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堂屋主人的自信心理,表面意思为:我家的花比其他人家的花要香要美,实则以乡***主人自居。这与当时曾家主人,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威望是相称的。星冈公是清太学生,为人正直,热心公益,说一不二,雷厉风行,威严雄伟。右边槽门正对凤形山的凤冠。左右槽门分别对虎形山和凤形山,意思是虎形山“猛虎跳涧”,凤形山“飞凤朝阳”。
白玉堂围墙外右前方有两株抱多围的古树,一株是樟树,一株是银杏树。树高四五丈,树荫约一亩多地。银杏树现已枯萎,树龄应有几百年了,这棵树还派生着“曾国藩蟒蛇投胎”的传说故事。那是嘉庆十六年的时候,曾国藩的曾祖父竞希公还健在。这年十月十一日深夜,竞希公忽然看见一条巨蟒在空中盘旋,慢慢地靠近家门,然后降下来,绕屋宅爬行一周,进入大门。竞希公清楚地看到这条蟒蛇身子有吊桶般大,头进到院子里很久了,才见尾巴渐渐收入,浑身黝黑有光,斑纹耀眼,长长的信子从嘴里伸出来,上下颤动,嘶嘶作响,蹲在院子里,两只晶亮透红的眼睛直瞪瞪地望着他。竞希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猛地醒过来,却原来是南柯一梦!竞希公感到蹊跷,睡意全无,遂披衣走出屋。但见明月在天,秋风飒飒,四周阒静。他信步走着,突见空坪上分明爬着一条大蛇,居然左右蠕动,似要前行,竟希公又吓了一跳。再定睛看时,并不是蛇,而是白果树边那株老藤的影子。竞希公从藤影又联想到刚才的梦,越发觉得稀奇。正在凝思时,老伴喜滋滋走过来,说:“孙子媳妇生了,是个胖崽!”竞希公这一喜非比寻常,赶忙走进长孙的堂屋。儿媳妇正抱着长曾孙。红烛光下,婴儿白里透红,头脸周正,眼睛微微闭着,似笑非笑的,煞是逗人喜爱。他猛然醒悟了:“这孩子莫不就是刚才那条蟒蛇投的胎!”他立即把这个不寻常的梦告诉全家,又领着他们去看院子里的藤影。大家都说蟒蛇精进了家门。竞希公喜极了,对身旁儿子玉屏、孙子麟书说:“当年郭子仪降生那天,他的祖父也是梦见一条大蟒蛇进门,日后郭子仪果然成了大富大贵的将帅。今夜蟒蛇精进了我们曾家的门,崽伢子又恰好此时生下,我们曾氏门第或许从此儿身上要发达了。你们一定要好生抚养他。”从那时起,院子里那株老藤也受到了格外的保护……
白玉堂右侧耸起清秀的笔架山,右前方有一圆形印子山,正前方一片开阔的农田,涓水支流在其间蜿蜒流过,屋后是官帽山,再往上是巍然挺拔的高嵋山,山上四时青翠欲滴,群山起伏,宛若大海骤涌滔滔波浪,直接白云蓝天,绿浪层层荡漾,云烟相亲相涌,一会儿现一会儿散,愈添几分扑朔迷离,山间弥猴桃(曾国藩诗中称“天桃”),每到深秋是硕果累累。白玉堂为三进四横,共四十八间房子,六个天井,二个花圃。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白墙黛瓦,双屋飞檐,山字墙垛,雕梁画栋,气势辉煌,颇为壮观。正面三正三厅,三大厅大门直线直通,每张大门高一丈,宽六尺,都是用长方形条状麻石镶嵌而成,中厅门楣上方正中书一斗大***“福”字,中厅左右两边墙上各悬挂一幅巨幅中堂。左边是曾国藩用行书写的《岁暮杂感》诗,右边是一幅曾国藩祖父星冈公的治家四字经:“书、蔬、鱼、猪”
(后曾国藩发展为八字家训: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每字用一尺见方正楷写成。中厅左右两边各是二丈见方的大天井,作为三个厅堂的左右两边横屋取光之用。后厅正面是神龛。书曾氏祖先神位。三厅四周窗棂均为花格木窗,三厅左右两边横屋互相对称,每排房两边各有五根上截为木料,下截为麻石做成的圆形柱子。柱基底座呈八角鼓型。所有窗户均是高五尺,宽四尺,分内、外两层;内层玻璃,外屋为雕木花格,一色的蝙蝠***案,含意是“遍福”。横房共分三排,中间一排前面是长二丈,宽六尺的天井,后面是长八尺,宽六尺的天井,天井之间是花圃,花圃内栽种着四季奇花异草,一年四季芳香扑鼻,人居此屋,一年四季均有如春之感。正屋的右侧是曾家的粮仓。
从左槽门出来,有一条30m长的走廊,直达曾家书院“老书房”。曾国藩祖父星冈深感自己没有功名的苦楚,决心让子孙博取功名,跻身士绅,特意在宅屋的左前方百丈处盖了这座书屋,取名“利见斋”,意为“读书的好处看得见”。曾国藩幼时由父亲竹亭公带着在这里读书。老书屋分上下两层。房内挂着竹亭公用楷书撰写的对联,上联: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箕裘承祖泽;下联: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钜付儿曹。
白玉堂建成后,在曾氏手里共进行过两次改建。第一次是道光二十八年(1849年)。其时,曾星冈卧病在床,喜闻曾国藩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即令儿子(曾国藩父亲竹亭公,叔公高轩公)改建,曾国藩在京师也过问了改建之事,并根据他的想法绘制了***纸寄回家中,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次是小改,为了节省人力财力,家人没有完全按他的意思办,所以曾国藩不怎样满意。第二次改建是咸丰五年(1855年),这一年曾国华在家乡办团练,家中往来人众,房子拥挤,扩建了两头的横屋,是年冬房子落成。此次改建后的白玉堂为三进四横石砌围墙,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咸丰九年(1859年),曾府分家。曾国藩的叔父分得了白玉堂,高轩公无后,抚曾国藩六弟曾国华为子。曾国华已于咸丰八年战死“三河战役”,由其子曾纪寿继承了白玉堂。曾纪寿的第七子曾广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7年返回祖国,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曾府的这一庄园分给了当地老百姓居住,历经几十年,废损严重,2002年8月白玉堂被双峰县人民***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5月原居住于白玉堂的老百姓全部迁出,8月开始修复,花资一千多万元,现在一栋晚清农家庄屋,曾国藩的第一故居,以其故有全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曾国藩故居归来感慨良多,其中曾氏的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家训,使曾氏家族代代兴旺,让人油然而生敬意。过去横刀立马,建功立业,是男人本色。今天无论男女,有人生规划,兢兢业业,对天地父母常怀敬畏之心,教育好后代,也是每个人的责任。但愿每一天都是做人的开始,每一刻都是自己的警惕。时间可以造就人格,也可以成就事业,更可以储积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