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山林简介:
徐山林生于1935年,陕西省安康市人,1954年加入中国***。历任陕西省农办副主任、安康县委书记、安康地委书记、陕西省常务副省长、省人大***会常务副主任。1996年7月,当选为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2001年7月,出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
“慈善献爱心,绵薄解人愁。一人力量小,联众汇大流。解我同胞难,为善不言休”。
这是年过七旬的徐山林会长在“桑榆时光好”之际,以“七十刚开头”的心态抒写的《退休之歌》中的诗句,这位爱好收藏、善文善书的诗人亦有着一颗火热的善心。
1996年,他离任陕西省常务副省长一职,发起成立了陕西省慈善协会,出任会长至今已十年有余。说起当时退休时的心情,徐会长记忆犹新,那时身边的人对他说:“你在省***府干了这么长时间,你来给我们当董事长,或高级顾问,我们可以给你高工资。”也有人说:“忙了一辈子,现在该享清福了。”这两种意见在他的脑海中闪烁着,但最终他还是坚持:“第一,不干挣钱的忙事;第二,不干享福的闲事;第三,要干一点扶贫济困的善事。”
大爱无言 上善若水
回顾十多年来的慈善之路,他说:“慈善是大爱,为善最乐。人世间有多种多样的爱,有亲情之爱、友情之爱、爱情之爱,但是这些爱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是一种‘小爱’。唯有慈善把爱心献给了社会上最困难的弱势群体,是一种大爱。它是无私的,不追求任何回报,它不是一时一事地做善事,而是坚持长年累月的做,永远地做下去。”
有一年春节,他给慈善协会理事送贺年卡,亲自在卡片上写了两句话,“大爱无言,上帝有知”。他说:“我们做这些善事不是要去给别人说的,所以说‘大爱无言’。‘上帝有知’,这个‘上帝’就是老百姓,你只要天天做、年年做,老百姓就会记住。”
慈善集合了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上善思想,释家的慈悲思想,这些都是慈善事业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源泉,是中华民族道德的具体体现和做人的精神支撑,几千年来薪火相传,一代代地发扬光大。在他看来,“慈善并非少数富人特有的权力,更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同胞之间的互相帮助”。
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善心与生俱来,在我国,慈善事业历史悠久,尽管相对于国外而言还不够发达,但是正在逐步完善。当代的慈善事业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在当代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群众性、无私性、开放性上。因此,“善心是不分大小先后,慈善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徐会长心里永远荡漾着行善带来的快乐,他说:“每当看到受助者的困难得到改善,我会感到很快乐,其实,助人的快乐是最高层次的快乐和幸福!”
搭桥建窖洒甘霖
汉水汤汤,春雨绵绵。
如今,“慈安”二字已经烙印在了三秦父老的心坎。
在陕南秦巴山区,山大沟深,雨丰河多,不少地方由于经济落后而无桥沟通。而陕北黄土旱塬与丘陵沟壑地区,因自然环境的制约,长期受到缺水的困扰,特别是干旱年份和缺雨季节,沟水干枯,缺水严重。
老百姓的过河难与饮水难问题让徐山林会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十多年来,他与陕西省慈善协会的同仁们,想尽千方百计,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共同募集善款,先后在安康、汉中、商洛、宝鸡、西安等市的贫困山区资助修建“慈安桥”500座,受益群众达91.38万人。这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解决了他们过河涉水和学生涉水上学的困难,而且对促进集市贸易、繁荣农村经济、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当地群众称其为“幸福桥”、“生命桥”。与此同时,先后两次实施“万人慈安饮水工程”,资助陕北定边和靖边两县缺水最严重的农村建慈安水窖5744口,为两万多人解决了饮水困难。受益村民赞不绝口,称慈安水窖是“功德窖”、“幸福水”。
功德无量,幸福长存。老骥伏枥,善心不已。“在未来5年内,我们会再建150座桥,再打5000眼储水窖,将此事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徐山林会长坚定地说。
两扶三助济苍生
“这些年来,陕西省慈善协会除坚持做‘南桥北水’的项目外,还积极开展着‘两扶三助’方面的项目。这‘两扶’是扶孤、扶困;‘三助’是助残、助学、助医。”徐会长很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着。
陕西省慈善协会济贫解困的工作常常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情况开展着。比如冬季快到了,省慈协便筹措善款,缝制棉衣、棉被、棉鞋、棉帽等,及时送到孤老、孤儿及贫困户手中;春节前夕,为了让困难群众过上欢乐祥和的节日,又开展向城乡困难群众送温暖慈善爱心行动。徐会长说:“雪中送炭更能温暖人,困难群众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其中,在大量的慈善工作中,以帮助贫困学生就学、帮助城乡困难群众就医、给贫困残疾人以急需救助的慈善活动,成绩突出。十余年来,省慈协和各地慈善组织,与企业和企业家共设奖学金、助学金、资助金,资助贫困学生数万人。
“针对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群众看病十分困难的问题,陕西省慈协多次组织医学专家,带上募捐药品,到贫困地区送药义诊。从1998年开始,省慈协为贫困地区资助建立卫生院,为每个卫生院配备价值2万元的医疗设备,培养两名医务人员。”同时,徐会长补充说:“其实,每一个有技能的人每周哪怕抽出一天来免费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这个社会的慈善氛围也就真正浓起来了,比如医生免费义诊、学生免费支教、修理工免费维修等等。”
迄今为止,陕西省慈善协会已募集善款1.2亿元,救助孤老9100多人,救助孤儿4700人,资助贫困学生27371人,资助建设中小学校舍110多所,改善了全省3.95余万学生的学习条件,资助乡镇卫生院129所,受益群众达277.7万人。
积德行善功长存
“慈善是以爱心为基础、以募捐为手段、以救助困难为目的的大众自觉行为。”徐山林会长这样给慈善下定义。十余年来,他在体验助人的快乐的同时也会遇到求人的困难,其中最难的是筹款,他说:“慈善这个事确实是好事情,但是这个好事也是一件难做的事。因为做善事需要物质基础的支持!”令人欣慰的是,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士慷慨解囊,给予支持,同时,国外的慈善机构也正逐步与中国的慈善组织一起合作推进我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
谈及如何有效地去避免捐助者因做好事惹来的诸如“索捐”等麻烦时,他语重心长地说:“这归根到底是个社会风气问题,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社会信用程度让慈善事业进展比较缓慢。其实,我国的慈善路子走得还比较窄,还只限于募集资金上,在组织志愿者、用个人技能来助人等方面还比较弱,慈善援助不光是钱物,很多比如人力、智力资源的东西潜力很大,很值得挖掘。对此,我建议:一、规范慈善组织,提高信用度;二、加强国民教育,唤醒慈善意识;三、扩大募捐范围,希望更多的人捐钱捐物,更希望更多的人参加到慈善志愿者队伍中来。同时,慈善组织对每一笔善款的用途要公开透明并及时向捐赠者反馈。”
徐会长感叹:“人生长途,谁无困难?群体生活,相依相辅。”他有一个新的财富观:“超越单纯追求财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追求人格的完善和道德的升华。”令他欣喜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在世行善”了。但他仍然期待着“更多的人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踊跃参加到慈善事业中去”!
采访结束时,记者不由得想起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慈善是一条从远古走来的长河,慈善是一束先人点燃的圣火,慈善是中华民族心中的***腾,慈善是人类世界永远唱不完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