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由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两部分构成。假体由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金属合金和耐磨损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衬垫构成。股骨假体包括球部和干状的体部,球部由光滑坚固的合金制成,体部多呈锥形,可插入人体股骨上段骨髓腔内,与股骨紧密地结合,头部与体部可组装在一起。另一部分为与骨盆结合的臼部,它的内层为超高分子聚乙烯衬垫,与金属球头构成光滑耐磨的关节。
人工髋关节置换即用人工假体代替人体失去功能的髋关节。人工髋关节置换又分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同时置换髋臼和股骨头的全髋关节置换。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又分为骨水泥固定型和非骨水泥固定型(生物固定型)。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包括三部分:聚乙烯髋臼假体、金属球头和金属股骨柄假体。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包括四部分:金属外杯、聚乙烯内衬、金属或陶瓷球头和金属股骨柄假体。人工关节类型及固定方式应由医生根据病人的年龄、髋关节病变情况以及骨质条件等做出选择。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适合于由疾病或损伤导致的髋关节破坏、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经保守***无法缓解和改善症状者。常见的有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所致的髋关节破坏、疼痛及功能受限。另外,还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陈旧性脱位或半脱位引起的继发性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等。
对于老年患者移位或头下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很高,也多主张通过人工关节置换使患者早日康复,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以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诸多并发症。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体力恢复,保持关节稳定,增强肌肉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动作协调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假体材料不同,术后下地活动的时间也不同。
骨水泥固定假体,术后3~5天即可下地活动,最初在步行器帮助下练习步行,1周后可利用双拐练习正常行走。
非骨水泥固定假体,骨组织长人假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稳定的界面环境,过早负重则假体和骨之间因相对活动可以产生纤维性假膜。一般情况下,术后2周患肢可开始部分负重,1.5个月后去拐完全负重,以保证骨组织充分长入假体表面微孔内,降低术后远期假体松动率。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避免做髋关节内收外旋及髋关节过度屈曲等动作,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不坐矮的凳子或软的沙发、不翘“二郎腿”、不弯腰拾物,以免发生关节脱位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