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曹操把袁绍的残部包围在壶关,四面围攻,久攻不下。曹操生气地下令:“等攻下城来,把城里的人全部活埋掉。”这话传到城里,城中***民更加拼死作战,数月攻之不下。曾仁建议,围城不能围得太死,一定要留出一条活路。壶关城池坚固,城内粮多,攻则多伤亡,不攻则长期暴师于外,消耗太大……曹操依其计,让固守之敌逃出城外,脱离良好的城防工事,然后伏精兵于路上歼灭之。
《孙子兵法》里有一项重要内容,叫“围师必阙”,是说包围大股的敌人要留有缺口,让敌人看到希望,从而无心恋战,慌乱地顺着缺口逃跑,让慌乱奔逃的敌人被路上的伏兵轻而易举地消灭。这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公元206年,曹操成功地运用这一计策,让固守之敌逃出城外,脱离良好的城防工事,然后伏精兵于路上歼灭之,攻下了久攻不克的袁绍残部死守的壶关。
曹操这一计用得恰到好处。如果只是一味地蛮攻,不仅自身损耗巨大,还可能把敌人逼为穷寇,狗急了还要跳墙,何况***队乎?自然极具攻击性,我们可以从项羽破釜沉舟而取得的巨大成功里窥见一斑。所以,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你给了敌人一个希望,敌人才可能还你一个可乘之机!
后来,社会发展了,人类文明了,不能动不动就采取***事行动了。再想要获得利益,不便也不能豪夺,就改为智取。于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又演绎变成别的模样。
削藩,一直是汉朝皇帝的心病,但又迫于藩国太强势,终不敢轻举妄动。一直到了汉武帝时代,他采用“明推恩,暗削藩”的***策,实际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才了却历代皇帝的心病。汉武帝下令,各诸侯王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分封诸子弟为侯。拨一点小小的权利给藩王,小小地满足了一下他们心中对权势的欲望,让他们乐得找不着北。当藩王们还沉浸在分封土地的中日寸,子弟们却在为多分得几亩封地而勾心斗角自相残杀。顷刻之间,藩国的封地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分散,名存实亡,再也无力与中央***府抗衡了。而汉武帝不损一兵一卒,坐收渔翁之利,心里不乐开花才怪!
在***事上,“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叫做以退为进,推广到生活上,就叫做要有付出才有收获。
只有付出坚持不懈的追求,才会有鸥翔鱼游的水天一色;只有付出穿过荆棘的奋争,才会有满眼鲜花的康庄大道;只有付出攀过陡崖峭壁的艰辛,才会有脚下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素材运用:
作者深入思考和理解了材料,夏灵活而恰当地使用了材料,很好地阐明了主旨。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对汉武帝削藩的叙写中,尽显机智,语言分寸的拿捏与把握耐人玩味,最后,作者还将主旨推及生活,使所述道理具有普遍性。
话题拓展:余地 压力 物极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