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作品与黑人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主义起源于黑人主义以及黑人女权主义。在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黑人女权主义的是法国的作家弗朗索瓦•德•伊奥布妮。伊奥布妮是西方女权主义的先驱,她的作品揭示了所有对女性主义的统治关系及其影响,目的是改变权力结构,而不仅仅是改变权力持有人。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在环境危机日益恶化、全球环境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决定探讨文学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种说法表明,自然的拥有可以映射到女性的占有,即两者有一定的联系,前者影响后者的理解水平与理解的好和坏。黑人女权主义者在上述声明中达成共识。黑人女权主义思想的成因可以组合在一起,因为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提高了战斗力。从表面上看,主要是黑人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女权主义的对立面是男性沙文主义。但事实上,不管是以男人为中心,还是以人类为中心,他们使用的思维方式是基于标识为中心。西方文化已经成立了一个语言系统,这个系统是非常大的,并且是基于标识为中心,被认为代表这一普遍的真理。Davaine和沃伦是两个著名的黑人女权主义哲学家,她们分析了logocentrism类比人类在本质上男人与女人的类比原则:第一,人与自然等无生命的物体和植物是不同的,因此,人类有能力改变他们的生活条件,这是可以让无生命的物体和植物服从自己的原因。第二,所有类似的物质世界和自然的事情必须低于“人”和精神世界。自然属性和女性属于物质世界男人的财产和属性“人”相似,属于精神世界,自然女性比男性地位低,男性对女性的统治是合乎逻辑的事情。因此,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需要不断地质疑,不断地解构,从而使文学批评的理论更加丰满。
二、托妮•莫里森与黑人女性主义
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都处在一个受压迫的位置上,尤以黑人女性受到的歧视最为明显。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对黑人女性的压迫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主要是白人男性、白人女性和黑人男性。在漫长的奴隶制度里,黑人女性经历着最为悲惨的生活,在她们的生活记忆里布满了鲜血和泪水,每段往事都不堪回首。在托妮•莫里森的很多作品中都表达了对黑人女性主义的同情,她创作的主旨就是为了唤醒那些饱受压迫的黑人女性的觉醒,倡导她们捍卫自己的权利,与黑暗的压迫势力说不。莫里森的作品从关注黑人女性开始,最终上升到关注整个人类的层面,在他的意识中,自然就是反抗白人压迫的最好武器,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世界是所有黑人的快乐源泉。在她的文学作品中聚焦黑人的坎坷命运和他们不幸的生活史,在精神极度匮乏的状态下给予他们力量,站在所有黑人女性主义的角度阐述了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在莫里森的很多作品中,都描述了人与自然界、男性和女性、种族文化之间的矛盾等一系列关系,并且最终都蕴育在她的文学作品当中,借助自然现象中不同的生命力展现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对所有细节的微妙展现不得不令所有读者折服,自然界和女性在他的笔下融合得极其完美,尤以《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柏油孩子》和《宠儿》最具有代表性,每一部作品都很好地展现了女性元素的重要性,本文对托妮•莫里森的所有研究也都是围绕这四部作品展开的。在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最蓝的眼睛》中有这样两段话:“整车的煤渣被卸在铁厂四周的深坑里,火焰把天空染成了暗暗地橘红色”;因而“踏进田里的枯草时,我们禁不住打了个寒战”。显然,这是在陈述工业***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不但影响到了自然界,也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这是对工业***的一种控诉,也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感到心疼。在《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利用彼拉多这个人物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睿智、坚强、具有美国人创新精神的非洲裔商人的形象。彼拉多成为了黑人精神的标志,文中说她没有肚脐,实际上是在向读者展现一个万物之母的自然形象,自然界和女性之间的关系完全被赋予在了她的身上,她是所有黑人女性主义力量的象征,也是自然界派来的使者,她的身体、名字都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莫里森的笔下加以修饰,展现了百折不挠的黑人女性主义精神。瓦利连是莫里森另一部作品《柏油孩子》中的主人公,这个人物有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为了改变他的居住环境,他在不停地向大自然索取,他在岛上所做的一切已经超越了大自然对他的忍耐度。瓦利连的妻子是一个具有抗争精神的女性代表,玛格丽特失去精神上的控制就是因为饱受折磨和摧残所致,发病时用钢针扎自己的孩子,她是在同命运抗争,对压迫和歧视说不,也是对瓦利连最为直接的报复。可以看出,自然界和女性都饱受着压迫之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摧残。
三、非洲文化与黑人女性主义精神
在漫长的非洲文化发展中,他们一直把植物作为精神和力量的象征。在《宠儿》这部作品中,树木植物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是所有黑人女性饱受压迫的精神支柱,也借此来说明非洲的黑人女性主义精神是在肥沃的土壤中一点一滴顽强地茁壮成长。在莫里森的很多作品中,都表达了非洲文化的不可动摇性,她一直在积极强烈地探索着黑人女性文化及其发展和演变。“我后背上有棵树,家里有个鬼,除了我怀里抱着的女儿我什么都没有了。”这句《宠儿》中的对白让所有读者都印象深刻,当一个人的受到无缘无故的剥削之后,随之而来的恐怕就是无穷无尽的痛苦,就好像人们对自然界的贪婪、滥砍滥伐是一种裸的暴行一样,每一次得逞都会换来下次的变本加厉。在《宠儿》中,作家将所有的黑人生命力都寄托在植物上,因为树是非洲文化中心灵停靠的港湾,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树”是被赋予了双重身份的,一方面是黑人女性,需要承受来自女性的***和侮辱,另一方面就是自然界遭受到人们的迫害。在作品中还有另外一个代表人物———丹芙,她是塞丝的一个女儿,在心灵上,她得到了某种意义的安抚,在作品中有这样的描写说明了这个问题:“在生机勃勃的绿墙的遮蔽和保护下,她感到成熟、清醒,而拯救就如同愿望一样唾手可得。”这是一种肯定的态度,是大自然、植物给予黑人女性的帮助。塞丝的婆婆名为贝比,她在森林间大声地呼喊,她想要告诉所有人:身为黑人,我们需要爱惜我们的生命,爱惜我们的灵魂,爱惜我们的一切。
四、结语
黑人女性主义精神在很多英美文学作品中都有不同的阐述,托妮•莫里森将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展现得熠熠生辉,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地相处,女性和自然界一样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托妮•莫里森的作品深刻讨论了自然和黑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站在黑人女性作家的角度告诉世人,黑人女性要***自己,要***自然。这股强烈的呼声让女性和自然得到完美的统一。
作者:蒋夏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