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汇率已经成为影响自身经营的重要因素。因此,新年伊始人民币汇率在未来将如何波动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05年7月21日,中国***府宣布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已有机制,同时对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做了一次性2%的重新估值。至此人民币开始如世界许多货币一样波动。但在过去一年多里,人民币总趋势是升值,这又与其他货币不同。而此时,人们关注的焦点自然是,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如何波动。
从预测科学研究的角度,有三种形式的汇率预测:第一种是关于有关汇率特定事件发生时间的预测,这种预测特别适合固定汇率体制下的货币重新估值时间的预测。第二种是关于汇率一次重新估值幅度的预测。而在2006年中,中国***府领导人不止一次地宣布不再使用这种方式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因此我们仅需第三种预测。
第三种预测是关于一种货币汇率时间序列的预测,即对一种货币进行连续的观测,观测结果就形成所谓的时间序列,由此预测这个序列未来将如何波动。它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概念框架中进行。一个概念是双国名义汇率,即一种货币以另一种货币为基础的价格,如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另一个概念是多国汇率,或称有效汇率,它由计算得出,表示一种货币对许多货币的加权平均价值。
目前被关注的焦点是人民币对美元,事实上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来说,多国汇率的波动更加重要。观察过去一年主要货币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变化,就可以发现问题的复杂性: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是升值的,但同时对欧元是贬值的,原因是欧元对美元一直在升值。而人民币对日元则有更大幅度的升值。
对多国有效汇率的预测显然是以双国名义汇率预测为基础,因此还需集中讨论未来双国名义汇率的发展。但双国名义汇率的预测是经济学和金融学中长期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的讨论只是对趋势的一种估计。
首先需要两个国家之间的相对价格水平之比,方法是计算两国间每一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比率,再将这些比率用某种方法加总即可。经济学中习惯称这个计算结果为购买力平价。虽然这种称法有其历史渊源,但经不起严格推敲,因此下面的讨论中我们改称其为相对价格水平之比。对此,过去50年里形成了两套计算方法,分别简称ICP方法和ICOP方法。这两套方法都经得住理论和实践考验,因此为国际学术界所接受,但计算结果往往有一定差别。
我们曾经长期应用这两种方法计算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相对价格水平之比,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完全一样。通过对这些结果和研究过程的分析,我们相信1美元等于5元人民币是目前两者之间相对价格水平之比的较好估计。因此这一估计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之间大约有2.8元的差距。计算相对价格水平之比和汇率之间的比率,结果是0.6。
我们应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了许多国家的相对价格水平之比和汇率之间的比率,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大多发达国家,该比率围绕1左右变化,而在大多发展中国家,该比率围绕0.5左右变化,中国的计算结果也符合这一规律性现象。而历史上,许多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对价格水平之比和汇率之间的比率逐渐趋近于1,但其过程的快慢是不同的。
如果上述情景将来在中国发生,同时相信中国***府将力求保持人民币有一个平稳的升值过程,那么需要估计的就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趋近相对价格水平之比的过程,而这个问题又可转换为需要多久才能使得上述所计算的2.8元的差距最终消失。而由于对中国和美国未来通货膨胀如何发展的预测过于复杂,因此我们暂时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
为此可进行两个情景模拟,第一种情况假设上述2.8元的差距需要15年才能消失,则每年人民币对美元要平均升值3%,第二种情况假设可在11年左右消失,则每年人民币对美元要平均升值4%。这两种情景,或介于两者之间的情景都很可能发生。若假设每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升值5%,则九年就完成了这个过程。或许在国际上有人希望以这样的速度让人民币升值,但是相信中国***府会认为这样的速度是太快了。
明白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可能变化趋势,我们还需要知道国际上是如何预测美元对欧元,对日元的汇率变化的。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许多预测,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分析。汇丰银行最近发表了一个关于2007年世界主要货币走势的分析,该报告认为欧元对美元的1:1.3的强势是可以持续的,而且进一步对美元升值还是有可能的,因此人民币对欧元在未来不会有明显的升值,有一定程度的贬值也是可能的。而对日元来说,日本的国内宏观经济还不能完全支持一个强势的日元,因此人民币对日元的走势将与对欧元的走势不一样,但和对美元的走势会比较相似。
收藏本文,请发011到958868306(移动)/92190906(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