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环境变化是客观存在,不可控、可能随机出现的,而内部的心理环境变化则是成长中的必经过程,是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密切相关的。这个阶段的个体心理历程,用两个字通俗地来形容就是“纠结”。
沈小溪,男,外号“神经溪”
我觉得我和同学们相处得都挺好的,但就是跟自己相处不好。尤其是上了高中以后,经常没来由的心情时好时坏,心情好的时候千好万好、一片祥和,情绪上来了翻脸无情。有时一件小事都能跟同学争论得脸红脖子粗,回家更是控制不住我的暴脾气。有次跟我妈生气一拳打到门玻璃上,手腕上的筋都断了两根,可心情好的时候“妈妈,妈妈,好妈妈”叫着的也是我。我也不知这是怎么了,感觉已经控制不了自己了,难道就这么一直“神经”下去?
郑智,男,外号“真理帝”
我这人最大的爱好就是“说服别人”,凡事总想拔得头筹,高一班主任给我评价表上写的是“该生求知欲较强,但仍需吸收更丰富的知识”。我知道,他是想说我不管对错,总要显摆自己懂得多、争个输赢,其实我真的觉得他们太弱了,讨论的那些东西我上小学时都知道,虽然有时可能会出现点记忆错误……有时我也想低调点,不然容易被群殴,可看到他们明明不懂还在很带劲地讨论时,我就忍不住想给他们指条明路。
李梦,女,外号“迷茫姐”
姐真的很迷茫,为啥上了高中天天努力学,熬到半夜都要吐血了,还是考不过平时不见怎么学习的男生,都说上了高中女孩就比不上男孩了,我从注意力、记忆力、意志力等多个角度做了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啊,实在是接受不了啊。
适应心理环境的改变,就是一个内在自我斗争、成长的过程。高中阶段心理环境的变化和矛盾比较集中,对此变化的适应更宜从积极改变的角度出发,化被动为主动:
矛盾一:情绪化――理智
高中生情绪发展已非常丰富,但稳定性仍是不足,情绪变化常常不能顺利过渡,经常会出现晴空下的暴风骤雨,但与孩童时不同,理智上位了,知道该管住情绪了,感情用事害死人,“后悔”是最常出现的纠结。
因此,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很重要,行为训练针对认知清晰但无力改变的情况是最有效的。可以尝试在手腕上缠皮筋,发现情绪变化时“弹”自己一下;发脾气前强迫自己做十个俯卧撑;无故想哭的时候唱首“嘻唰唰”,这些都是极好的办法。
矛盾二:求知欲――辨别力
十六七岁的时候正是大脑高速成熟和发展的时间段,此时疯狂的求知欲会占据你的大脑,对课本和课外的东西感到好奇,总想刨根问底了解个透彻,也非常有表达欲,想把自己获得的知识分享出来,显示自身水平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人。然而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对问题的理解往往有所偏颇,不能和谐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很容易多说多错。
思绪像管不住的野马,既然管不住就不要硬拉缰绳了,想问就问个清楚、想说就说个痛快,只要你能经受住被人烦的眼光。前提还是希望你能在丰富自身知识底蕴的基础上,凡事不要只看一家之言,多些角度收集信息,提高发表演讲时的准确性。
矛盾三:自我封闭――交往需要
孤独、寂寞、没人理解,是我们经常要面对的心路历程,小时候回家还愿意叽叽喳喳把学校的事情讲给爸妈听,现在恐怕是“你不问,我也不说”“问了我也不一定说”。这种心灵上的封闭催生出的孤独感有时让我们无比惆怅,但年轻的心又不免渴望交流,希望有人能“真的懂我”,寻寻觅觅不得,更觉苦闷。
面对自己的这种心理变化,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说话”。给自己规定任务,每天必须找人说上十到二十分钟的话,可以是你说对方听,可以你们互相说,要经常换人,哪怕对方说的你再不想听,也要忍着。不能对这个或那个姑娘、小伙儿厚此薄彼,也不能在你妈兴致勃勃瞪大眼睛准备跟你倾诉满腔爱意时残忍地提出“对不起,时间到了”。起初是任务,习惯之后当成自然而然的生活内容,你也就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了。
矛盾四:理想――现实
理想是扬鞭不断追赶我们奋斗的目标,如果说人生中还有哪一段时间是最理想喷薄、斗志昂扬的,那便是中学时代了,任何奋斗的目标、远大的理想、遥不可及的梦想都不算过分。然而,现实往往是起打击破坏作用的,发现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达成目标,理想根本就是伸手摘星够不着时,所受的打击不可估量,轻者伤心伤肝之后奋力再战,重者就此萎靡爬不起来。
目标设定的原则应该遵循比努力能实现的高一点,就像树枝上的苹果,使劲跳起来可能够不到,飞身踏墙跃起伸直手臂,也可能够到可能够不到,这才有趣。说到理想,可以寻求社会支持,找到过来人介绍经验,自己比照着设定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的才好。至于梦想,本来就是用来做梦时想来笑出声的励志项目,随意、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