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郁闭度低,生物品种单一,生态环境恶化,抗有害生物侵染能力弱,加上人类活动造成的干忧和破坏活动,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天敌种群数量下降,森林害鼠种群数量上升,人工幼林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森林鼠害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一、鼠害发生原因及规律
1发生原因
近年来出现全球性暖冬现象,冬天不冷,且干旱,有利于森林鼠类存活和繁殖,致使森林鼠害发生数量多、种群积累快。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占有比例过大,完全郁闭的林分较少,多数林分生态系统较脆弱,为森林鼠类提供较充足的阳光、食物、栖息地。首先,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年龄低,平均郁闭度较低,林内阳光较充足,适于鼠类生存,这是森林鼠类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其次,次生林和人工幼林林相单一,次生林以大面积的纯林为主,主要是落叶松、云杉、白桦三种,适合哪种林木,哪种林木就是一大片,品种的单一化,给喜食某一种林木的害鼠,提供了大量集中的场所,这是森林害鼠危害程度加重的原因;再次,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内,由于人类的活动,如放牧、捕食林鼠天敌等,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系统内林鼠天敌种群数量下降,从而造成林鼠种群数量上升。
2发生规律
林鼠种群数量,在针叶林内多于阔叶林内森林鼠害主要危害针叶林,对于阔叶树危害则少见。按林木受害情况来划分主要林鼠取食林木顺序:樟子松,落叶松,云杉,红松,灌木。
2.1人工幼林多于天然次生林
原始红松林内阴冷、潮湿、地被物稀少,不利于地栖鼠类生存。由于有大量林木种子,所以树栖鼠类一花鼠和松鼠适宜生存。天然次生林混有各种林分,所以地栖鼠和树栖鼠都有踪迹。人工幼林内郁闭度低,阳光充足,幼树韧皮部汁液多,地栖鼠类数量占绝对优势,由于人工幼林内没有林木种子,所以花鼠和松鼠就没有。
2.2林鼠种群数量,郁闭度低林分多于郁闭度高林分
多数鼠类喜欢栖息在阳光较充足的林分。棕背平主要生活在阳坡造林地内,红背平主要生活在地势平缓的造林地内;在天然次生林内,如果是疏林地,有成片的落叶松或云杉幼树,也会有一定数量的棕背平和红背平;如果林地内阔叶树占绝对优势,或完全郁闭,则少见鼠类。
二、主要防治技术措施
森林鼠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为加强鼠害防治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造林时的防治措施
1.1造林树种的配置
在造林时应合理搭配树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种针叶树、阔叶树、灌木树种,实行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灌灌混交等混交林。通过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实行合理密植,利用灌木和次生林木的发达根系阻止地下害鼠活动。在有条件的地方先栽灌木。后种乔木。
1.2造林地的处理
造林前整地时。首先将林地内的枝桠、梢头等杂物清理干净,破坏害鼠的栖息环境。对地下鼠活动频繁的地块,挖掘防鼠阻隔沟,以破坏鼠的洞道。如果造林地内的害鼠数量过高。采取先进行灭鼠,鼠口密度降低后再进行造林。整地时结合鱼鳞坑进行深翻,以破坏鼠类的洞道。
1.3造林苗木处理
造林之前。对苗木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技术措施。用抗旱驱鼠剂、P-1拒避剂等对苗木进行涂干或蘸根,对主要树种、经济林树种和林木种子等可保护林木不被害鼠啃咬,防护效能显著,持效期长。
2物理防治
又称器械灭鼠法,历史较久,应用较久,应用和方式也较多。包括各种专用捕鼠器,如鼠夹、鼠笼、也包括压、卡、关、夹、翻、灌、挖、粘和***击等。物理学灭鼠的技术,如安放鼠笼(夹)要放在鼠洞口,应与鼠洞有一定距离,有时用些伪装,可以提高捕杀率;鼠笼上的诱饵要新鲜,应是鼠类爱吃的食物。一般第一个晚上老鼠不易上笼因有“新物反应”,二、三天后上笼率会提高。
3化学防治
又称药物灭鼠法,是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灭鼠方法。药物灭鼠又可分为肠毒物灭鼠和熏蒸灭鼠。作为灭鼠所用的肠道灭鼠药,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其次是无机化合物和野生植物及其提取物。胃肠道灭鼠药要求对鼠有较好的适口性,不会拒食,毒力适当。由它为主制成各种毒饵,效果好,用法简便,用量大。其次是毒水、毒粉、毒胶、毒沫等。熏蒸灭鼠,如磷化铝、氯化苦可用于仓库、轮船熏蒸灭鼠。
4生物防治
生物学灭鼠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天敌灭鼠,鼠类的天敌很多,主要是食肉目的小兽:如黄鼬、野猫、家猫、狐等和鸟类中的猛禽,如鹰、猫头鹰等和蛇类。因此保护这些鼠类天敌,对减少鼠害是有利的。另一是利用对人、畜无毒而对鼠有致病力的病源微生物灭鼠,这方面由于要求条件很严,进展很慢。
5综合防治
生态学灭鼠,也就是通过改良环境,包括防鼠建筑、断绝鼠粮、农田改造、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鼠类隐蔽处所。也就是控制、改造、破坏有利于鼠类生存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使鼠类不能在那些地方顺利生存和繁衍。生态学灭鼠是综合鼠害防治中很重要的一环。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森林鼠害的主要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