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愈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其古文创作和古文理论成就斐然。《进学解》是他的经典作品,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结构朴拙,与古为新,寓庄于谐,趣味横生,长于铺叙,文从字顺。
关键词:真实;朴拙;诙谐;语言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其郡望是昌黎,故又称韩昌黎。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在诗歌与散文创作上的成就都很高,特别是他的古文理论和古文创作受到他生时及后世文人的推崇。苏轼曾予他很高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仁主之怒,而勇冠三***之帅。”[1](《潮州韩文公庙碑》)又曾在《书吴道之画后》一文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之,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2]。
《进学解》是韩愈的经典文艺作品,创作于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时韩愈任职方员外郎,因要求复查华阴县令柳涧的贪污案,被降职,再入太学为国子博士。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受到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的启发,运用师生问答的形式,借国子先生与学生围绕“业”、“行”进行的辩论,逐步深入地展开论述,气势充沛,语如贯珠,正话反说,寓庄于谐。透过文字本身,实际上宣泄了作者的愤懑之情。对这篇绝妙文字的赏析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进学解》曲折地叙述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与他在早期一封信件《上兵部李侍郎书》所述是一致的,“愈少鄙钝,于时事都不通晓,家贫不足以自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矣;薄命不幸,运遭谗谤,进寸退尺,卒无所成;性本好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沉潜训义,反复乎句读,砻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3]。韩愈生活在唐王朝安史之乱之后,唐帝国元气大伤,外患内忧交织,地方藩镇割据,朝廷宦官专权,儒学坍塌,民生凋敝。韩愈身怀利器,年青时踌躇满志,想通过科举之路为国效力,“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4],只得投靠地方藩镇为幕僚蛰伏,至到三十五岁时才被授以四门博士之职。次年为监察御史,同年冬即贬为连州阳山(今属广东)县令。三年后始召回长安,任国子博士。当时唐宪宗即位,讨平夏州、剑南藩镇叛乱,显示出中兴气象。韩愈未能施展其抱负,却困于谗言诽谤,次年即不得不要求离开长安,到洛阳任东都的国子博士。其后曾任河南县令、尚书省职方员外郎之职,至元和七年(公年812年)又因柳涧贪污案而黜为国子博士。这就是《进学解》中所说的,“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求官之路备尝辛酸,宦海浮沉,苦闷郁积于心,真情自然吐露出来,故而能抚平心灵的伤痛,也能感动他人。真如韩愈所言“和平之音淡薄,而愁苦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5]。《旧唐书·韩愈传》记:“执***览其文(《进学解》)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6]”
二、结构朴拙,与古为新
在结构上《进学解》借鉴了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的形式,运用师生问答的简单构架来表达韩愈曲折的心迹,隐技巧于朴拙之中,与古为新,践行了他所倡导的古文理论。《进学解》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国子先生对学生的谆谆告诫,劝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概括大意为,学生们赶上了好时候,当今皇帝贤臣励精***治,公开公正搜罗人才,“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只要自己努力,就有可能被国家选拔,为国效力,施展怀抱。第二段是韩愈虚拟学生的口吻提出质疑。韩愈的高明之处在于拿自己开涮,描绘了自己行为与结果相违背的状况。先生为学勤奋,为行勤劳,为文闳中肆外,为人方正率真;然而“命与仇谋,取败几时”。一方面国家在高调公开搜罗人才;另一方面像他这类的有才干的人才却困于谗言诽谤,难以施展才华。这样的绝妙讽刺,自然婉转地刺痛到社会的黑暗,揭露了人才的消磨已成时弊。第三段是国子先生回答学生的质疑。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职在于能俱收并蓄,量才录用;次说孟轲、荀况等圣人的人生遭遇,而联系到自己投闲置散,也没有什么抱怨的;最后谈到“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济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靡费国帑,不自量力,不知止足,岂不等于是要求宰相以小材充大用吗?正话反说,幽愤渐平,一唱而三叹。
三、寓庄于谐,趣味横生
《进学解》表现了封建时代正直而有才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类似这样内容的作品各时期并不少见,而《进学解》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呢?除了作品本身文才斐然之外,寓庄于谐、作品趣味横生也是一个显著特色。“笑”有三个层次:一是嘲笑别人,二是嘲笑自己,三是笑看世间万物。极尽想象之能事,嘲笑别人愚昧以突显自己卓异,绝少能落好的。嘲笑自己呢?拿自己开涮,既不得罪别人,又能排遣郁闷,还能搏人一笑。可见,自嘲是一种为人处世技巧。笑看世间万物,是一种物我两忘的胸襟——当然这样的境界凡夫俗子难以企及,只能心存敬畏而仰望了。韩愈是智者,洞穿了人性的深处,通过自嘲,把宣泄人生苦闷的作品写得趣味盎然。如:“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把如此沉重的人生话题,描述得滑稽而诙谐,没有极端的抱怨,也没有愤世嫉俗。“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实难,谁又能绕得过?韩愈懂得牢骚太甚亦断肠,对自己和他人并不见得有什么积极作用。文章味道很重要,这也许是《进学解》值得反复玩味的一个方面吧!
四、长于铺叙,文从字顺
在语言风格方面,韩愈的散文善于运用辞赋的铺叙和骈文中的排偶手法;又巧譬善喻,能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而又透彻,叙事状物能穷形尽相,《进学解》就是典型代表。文中描述先生勤学:“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语句长短错落,兼有形式美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如:以“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形容其碌碌无为,以“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写选拨人才等,不但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其形象都自出机杼。《进学解》语言清新活泼,精炼明确,文从字顺,富有表现力和概括力,实践了作者倡导的“唯陈言之务去”的古文理论。《进学解》中创造出的成语有刮垢磨光、焚膏继晷、补苴罅漏、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宏中肆外、同工异曲、跋前踬后、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这在韩愈其他散文中也是罕见的。
《进学解》的形式与内容浑然一体,思想性与艺术性炉火纯青,成就了一段绝妙文字。真如洪迈所言:“东方朔《答客难》自是文中杰出。扬雄拟之为《解嘲》,尚有驰骋自得之妙。至于崔骃《达旨》、班固《宾戏》、张衡《应间》,皆屋下架屋,章摹句写,其病与《七林》同。及韩退之《进学解》出,于是一洗矣。”[7]这样的结构形式,也对后来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前赤壁赋》的创作有所启迪。
注释:
[1][2]熊礼汇,闵泽平编:《唐宋散文导读》,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451页,第415页。
[3][4][5][唐]韩愈著,刘振鹏主编:《韩愈文集一》,沈阳:辽海出版社,2010年版,第160页,第162页,第202页。
[6][后晋]刘昫等:《旧唐书·韩愈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22页。
[7][宋]洪迈著,禹门三等校点:《容斋随笔》,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71页。
参考文献:
[1]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S].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3]康震.康震评说唐宋家·韩愈[M].北京:中华书局,2010.
(张东年 甘肃省嘉峪关市委***校 7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