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中最艰难的是决定走哪条路或做什么。一旦决定了,剩下的就只是去做了。”
女探险家罗宾·戴维森27岁时,仅带着4头骆驼和1条狗,只身行走2500公里,成功穿越了澳大利亚内陆沙漠。在她的一本书中我读到上面的话,可能并非是确切的原文,但其核心意思就是:想出做什么要比去做难得多。
可以说所有的探险家,包括生活中的冒险者,都深知这一点。当你去寻找一份有价值的工作,追寻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或是思考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最困难的部分都不在于有了清晰目标之后的执行,而是想出那个目标或前景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
而这恰是假期可以发挥作用之处。
未婚夫的生日礼物
在假期里,我们往往能取得思路上的突破,想清楚自己真正应该追求的目标和愿景。
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我其实没有假期,有的只是“不干活的时间”。但是自由职业者只有拿出成品后才能收支票,因此虚度一段时间不干活,不仅意味着这段时间没有收入,而且意味着回到工作时还要花时间重新磨合,才能逐步达到之前干活的效率——而这些额外付出的时间也一样是没报酬的。
做了20年的自由职业者,我保持着很强的职业精神,即使是在毫无打扰、聚精会神的工作中,都会因为自己干得不够卖力而纠结自责;而自由撰稿人这一行的收入又往往只是刚刚够花,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我很难休假。所以,当我的未婚夫要过五十大寿时,他只要我给他两件礼物:一是我们俩去加勒比海附近的海岛度一周假(这是他之前从未奢求过的),二是在这一周内我要把电脑留在家里,不得随身携带。第一个蛮容易的,第二个嘛……好吧,毕竟是生日礼物,有点难度也只好认了。
于是,我们就去度假了,过了9天无须与人联络、无须干活、不必忙得四脚朝天的日子。现在想来,就连医生也不会给我比这更好的恢复活力的秘方了——虽说回来后重新衔接各种关系、恢复工作状态有些困难,但也是值得的。实际上,回家后不久,我就着手撰文,把我假期中的想法和重新开工时的挣扎记录在案。
田园牧歌式的假期生活有助于重新调整身心,恢复精神,神游物外,思考值得去想的事情,其间产生的思维火花能让人洞察事理、通晓人情,获得可贵的成长。而假期的好处还不仅如此,在假期里,我们往往能取得思路上的突破,想清楚自己真正应该追求的目标和远景。
平时,为了找出什么是幸福之源,什么是可行之路,我们会刻意花费很多精力;而事实上,我们在偶然之间遇到的一些特定人物、地方和情景,却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灵感,向我们呈现出在心灵深处引发强烈共鸣的目标和全新前景,激发我们向前追寻的雄心。所谓激情,并不是说我们在有意识的、理智的情况下作出决定,判断哪些目标是我们应该追求、值得我们在其他方面作出牺牲。激情是在我们内心燃烧的火焰,它推动着我们不断向前,一直奔向那个引起强烈共鸣的目标。而有了激情,相应的牺牲则会显得无关紧要——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
当然,我们在实现目标时仍然需要非常理性的思考和务实的决策。比如一个登山者,他的每一个脚步和每一次移动,都必须完善地计划并精确地执行。但是,是什么使他明知困难重重却还想要登山呢?可以断言,那绝不是因为一个理性的决定。我们之所以会充满激情地追求目标,几乎总是缘于不经意间瞥见了一条全新道路上的迷人景象,从而深受诱惑,不由自主地追随向前。
所以,当我们为了规划人生道路、制定工作任务、寻找某种创意而需要灵感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获取新的体验。而新体验通常发生在我们脱离日常轨道的时候。比如,放下面前大堆的工作,尽情闯荡或游历一番,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身体上都可以。
有时我们需要的只是让心灵得到充分休息,究竟去什么地方反而不重要,比如沙滩、树林,等等,其实都可以,只要环境幽静,能够让我们把日常工作中的种种截止期限以及喧嚣、危机、困境抛在脑后就行。但是动身旅行,前往探索新的地方、新的文化或新的环境,当然是放松身心的最好方法,借此我们能获得各种各样的新体验,由此产生各种灵感。
18岁男孩的欧洲之旅
穿行于欧洲的街道,他偶然遇见了某种东西,向他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或目标。
7月,未婚夫Ed和我带着他18岁的儿子Connor到欧洲度了10天假。Ed在Connor 15岁的时候就答应要带他来欧洲,但一直忙于工作,无法抽身。家庭旅行就这样一拖再拖。其实如果我们理智一点去考虑,这次假期可是够奢侈的,无论Ed还是我,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很多钱。但毕竟这是为了孩子,孩子在一生中只会陪你很短的一段时间(对我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我们把所有纠结和内疚的想法都塞进了壁橱里,动身去巴黎、威尼斯、因斯布鲁克、萨尔斯堡、维也纳旅行,彻底满足了Connor在大教堂和城堡里探秘的心愿。
需要交代的是,作为一个高中生,Connor本该和其他聪明的孩子一样认真对待毕业这回事,仔细考虑怎样进入一座理想的大学。但是他完全不理会关于大学的任何事情。他不知道将来想做什么,对进入大学后要学什么也没有任何想法。他还讨厌坐在教室里,他想去探索世界。早些时候我们就此争论过,但是其实,哪怕磨破嘴皮,你也没法把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劝进”大学。即使你吵赢了,如果那不是他自己的主意,他还是不会上心。所以在Connor中学毕业后,我们开始和他一起努力,寻找他想做的工作,而不是找个工作让他去做。最后一个志愿者组织为他提供了一个到蒙古生活3个月的机会,在蒙古草原上照顾游牧家庭的牲畜。这或许有些激进,但这就是Connor想做的——今后会怎么样,还要到时候再说。
这就是我们此次欧洲之行的背景,时间则是Connor独自去蒙古生活前的3周。这次旅行没有任何明显或隐含的目的,也不会有任何说教,它就是一次旅行,纯粹、简单。但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在巴黎游览了圣母院、圣心教堂、荣***院和拉丁区街道后,我们正在威尼斯圣马可斯广场悠闲地吃午餐,准备继续游览那里的街道、宫廷和城堡,Connor突然说:“你们觉得我有可能来欧洲读大学吗?”在我们想到如何回答之前,他接着说:“我知道,在这儿读大学的花费更高,我可能不得不读一年的预科,我还必须学习语言,但是我愿意这样做。”
要知道,说出这话的年轻人,之前还坚决拒绝谈论任何与“大学”相关的话题,而且一直不认为刻苦学点东西有任何意义(幸运的是他很聪明,可以不费太多力气就拿到像样的成绩)。
Ed和我惊讶得都要把下巴掉在桌子上了,过后这也让我深有感触。Connor之所以此前对大学不感兴趣,甚至在高中也没有好好学习,是因为他那时内心没有感受到推动自己学习的激情。他对同学们报考的美国大学不感兴趣,也不会被他们上大学之后可能过上的那种生活所吸引。但是,穿行于欧洲的街道,他偶然遇见了某种东西——是一种文化,一种环境,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地方感或历史感?——这向他呈现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或目标。不管是什么原因,他开始想象自己在欧洲生活。这个愿景和目标突然唤起了他的共鸣,为此目的付出所有的努力在他看来都是值得的。
当然,究竟这个愿景在Connor心中能持续多久,我们还要往后看。此刻,他正在乌兰巴托学习蒙古语,为前往游牧地区做准备。在蒙古期间,他无疑会附带着发现一些新的见解和思想,寻找到某些问题的答案,收获一些富于灵感的体验——也许在这次经历之后,他反而会发现“在海外生活”和“独闯世界”其实只是过度炒作的概念,没有太大意思。
而这也使我想到,也许我们太专注于日常的工作了,几乎没法想象自己本可以在另外的地方,过一种完全不同的理想生活。所以,如果我们想热情、快乐、富于灵感地生活,也许有时停工、休假,甚至是完全不负责任地游荡,正是一种最负责任、最有价值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