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东北作家群

20世纪的30年代、40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群“东北作家”,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的爆发,同时也宣告了中国新文学的诞生。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之内,题材以反映城市(都市)的工人、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生活为主,也有写乡镇或农村的农民、流氓无产阶级、中小地主生活的。影响较广泛的作品有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春蚕》、《林家铺子》,夏衍的《包身工》,叶紫的《丰收》等等。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往往只是作为一些事件的背景处理,北洋***府和***府对列强都一味妥协,不敢也不肯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对文学艺术则施加压力,不让有暴露、控诉的机会。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9.18事变,及其领导的国民***府忙于镇压此起彼伏的工农***斗争,忙于“剿共”,对日寇采取不抵抗主义,东北四省随之先后沦陷,中国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急遽而剧烈的变化,文学界掀起了救亡的巨浪,有识之士都感觉到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呼吁团结起来,以笔为武器,共同战斗。

而东北四省的作家不约而同地先后集中到了哈尔滨,这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东北四省与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达数千里,从帝俄时代到十月***之后的苏联,对哈尔滨这个都市一直有潜在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在***治、经济、文化三方面都很显著。因此,哈尔滨虽然不存在苏联的租界,但仍有相对的特殊性。在日本、洲国统治之初,哈尔滨的***治空气比起沈阳、长春、齐齐哈尔等城市仍旧要稍稍宽松一些。当然,也只是相对而言。

当时,哈尔滨有一家《国际协报》,文艺副刊名《国际公园》,刘***(萧***)、刘莉(白朗)、悄吟(萧红)等人都在这个副刊上发表作品。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自然无法对日本***国主义、统治进行公开的暴露和鞭挞。这种相对宽松的处境为时极短,日伪的魔掌已经开始伸向他们,他们感到无法再逗留下去时,开始分批向关内流亡,先后到了北平、天津、青岛、上海等地。

萧***、萧红、白朗、李辉英、端木蕻良等作家分别在北平、上海等地的《文学》、《中流》、《光明》、《文学季刊》、《文学杂志》以及综合性大型刊物《国闻周报》、《东方杂志》的文艺栏发表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其题材则都是他们亲身经历的或所见所闻的东北四省人民群众英勇抗日的事迹,可歌可泣,引起读者心灵深处的震撼。也有一些散文,怀念故乡的白山黑水,怀念故乡的父老乡亲以及坚持在那里作殊死战斗的游击健儿,也充满了激情,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就这样,人们把这一批流亡到关内的作家、传播抗日战争文学的作家称之为东北作家,原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不言而喻,这些作家原来都是在东北四省成长的,而到了北平、上海等地之后,他们的作品也都是写的东北的抗日斗争,或是对东北故土的怀念。

1936年,生活书店已经在的严密控制之下,负责人邹韬奋也受到了残酷的迫害,但仍旧负起抗战文学的重任,收集当时影响最为显著的东北作家的一批短篇小说,出版了单行本。包括罗烽《第七个坑》、舒群《战地》、李辉英《参事官下乡》、黑丁《九月的沈阳》、穆木天《江村之夜》、白朗《沦落前后》、宇飞《土龙山》和陈凝秋《在路线上》等八篇。因为当时文学家已经普遍地称他们为东北作家,因此这个单行本就取名《东北作家近集》。当然,由于这本书的畅销,东北作家这一称谓也更为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群所熟知了。

东北作家当然不仅仅写短篇,也写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萧***写了《八月的乡村》,萧红写了《生死场》,这两部作品的产生和出版问世,都得到了鲁迅先生的鼓励和具体帮助。另一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了长篇《科尔沁草原》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1936年7月1日,也就是东北作家在文坛陆续发表、出版了许多作品,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之际,鲁迅、茅盾、巴金、聂绀弩、曹禺等77人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在现在当民族危亡……最后关头,一只残酷的魔手扼住我们的咽喉……”宣称:“……加紧我们从事文艺以来就早已开始了的争取民族自由的工作……”这宣告刊发在《现实文学》第一期上。在署名的77人之中,杨晦、穆木天年龄较长,很早就离开东北而到了北平、上海等地从事文学评论或翻译创作,而到上海不久的萧***、萧红也在其中,可见东北作家在抗战文学队伍中的力量和影响。

芦沟桥畔的***炮声,揭开了七七全民抗战的序幕,战火在全国蔓延开来,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投入了抗战活动,东北作家的题材也不再仅仅写东北的抗日斗争,他们写了各条抗日战线的动人事迹,也对***区的见闻作了生动的报导。在这种情况之下,文学界对“东北作家”这个称谓就用得比较少了。但是,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确是最早投身抗战文学的一个群体,发生过巨大的作用。这是历史的客观存在,不容忽视。

正因为如此,1940年9月,《大公报》副刊出版了《九一八纪念特刊》,发表了一批纪念文章,并报导了东北作家创作的近况。一共列出39位,原名单如下:

风露、马上、姚奔、辛代、金人、骆滨基、雷加、塞克、师田手、萧***、舒群、萧红、端木蕻良、杨朔、白朗、罗烽、孙陵、李辉英、黑丁、丘琴、张石光、张郁廉、铁弦、宇飞、王语今、高寒、齐同、穆木天、高兰、罗荪、关吉罡、辛劳、邹绿芷、李葳、杨晦、金肇野、林珏、赵洵、李雷、丰原。

当时抗战正在大半个国土上进行,作家的流动性很大,关于他们的信息、资料异常缺乏,要核实更困难。再加上对于“东北作家”究竟如何界定,谁都没有研究过,所以这个名单既是第一次“东北作家”的名单,也只能是一个不太精确的名单。可以设想,其中有一部分确知他们原籍是东北,或者9.18之后来自东北,而较多的是看到了他们有关东北题材的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或者有关东北文学创作的评论或报导,因此就把他们列入名单之中了。

1944年9月17日,也就是9.18事件十三周年前夕,我在《大公报》副刊《文艺》发表《东北作家论》,论述了三个问题:

一、中国的抗战文艺决不是到芦沟桥畔响起全民抗战的***炮声才开始的,从9.18事变那一天起,就翻开了第一页。东北作家有切身的家破人亡的感受,深切怀念、悼念故乡被压迫、杀害的父老兄弟姐妹,他们早就用战斗的笔对日伪的暴行进行血泪的控诉,对白山黑水间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好儿女组成义勇***作热烈的歌颂。对《第七个坑》等短篇小说,《八月的乡村》等长篇小说的内容作了扼要的介绍。

二、从9.18到芦沟桥畔响起全民抗战***声的六年之间,东北作家流亡到关内之后,生活和工作都存在着莫大的困难,人民群众对之当然很钦佩。鲁迅首先伸出热情的手,为他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别有用心的人却在向他们施放冷箭,甚至指责他们不应该到北平、上海来,甚至把矛头对准萧***的《八月的乡村》,恶毒攻击。鲁迅写了《三月的租界》一文,予以迎头痛击,大快人心。

三、作为一种称谓,“东北作家”应该如何界定?可否有广义、狭义之分?这也牵涉到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广义的则包括9.18之前以及全民抗战爆发后出现的东北作家,包括原籍不在东北,但9.18前后在东北生活、工作,而且也写了一些反映东北地区抗日战争的作品。这广义、狭义还牵涉到作品的类别,如小说、诗歌、戏剧、散文,那是直接反映东北地区的抗日战争,当然作者属于东北作家,但是研究古典文学的,如搞翻译的,他们的论著、译著并不显示东北的抗日战争的真相,然而他们确是东北人,能不能称为东北作家?这也是一个问题。

这篇《东北作家论》最大的缺点是***治上的原则错误,原来的意思谈到了的消极抗战、积极,当然不可能很直截了当提出,而不得不转弯抹角地讲。然而,这样也不行,通不过检查,这一句话被篡改成替***府的不抵抗而多方辩护的话了。还有一些小的问题谈得也不是太清楚。

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我事隔60多年之后,写了《东北作家与全民抗战》一文,发表于《河北师大学报》2004年1月(27卷1期)。此文比较全面地分“东北作家群体的出现”、“对文坛的冲击与震动”、“全民抗战与东北作家”三部分,谈了东北作家在抗战八年中的活动情况,或在延安或在重庆等地的创作成果。

文章在结束时,说到刚建国时,有许多东北作家被派往他们阔别已久的故乡,担任了文化教育方面的领导干部。对1940年《大公报》副刊所披露的包括39人的东北作家的名单作了几点补正,但也只用了三言两语,十分简单。指明于黑丁(黑丁)、杨朔分别为山东之即墨、蓬莱人。曾翻译萧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金人为河北南宫人,高寒是云南文山人。孔罗荪是上海人,曾在哈尔滨《国际协报》主编过文艺副刊《蓓蕾》。因此,他们都不能说是东北作家。

狭义的东北作家,也就是9.18到全民抗战的爆发、全民抗战时期,活跃在文学战线上原籍东北的作家究竟有多少人?是哪几位?我根据1940年《大公报》所开列的39人的名单,作了多方面的资料的收集、查询、核实,初步按出生年代的先后,排列如下:

杨晦(杨兴楝)(1899―1983),辽宁辽阳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3年在北平《晨报》副刊发表四幕剧《来客》。1925年与冯至等组织沉钟社,创办《沉钟》。以后有较长时间从事大专学校教职。建国后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年。译作有《悲多汶传》(罗曼・罗兰原著)、《雅典人舌满》(莎士比亚原著)等。

穆木天(穆敬熙)(1900―1971),吉林伊通人。创造社成员。1923年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法国文学。曾一度在吉林大学执教。初以诗歌创作为主,后来主要翻译巴尔札克、纪德等人作品,翻译出版了巴尔札克的《欧贞尼・葛郎代》、《从妹贝德》、《从兄蓬斯》、《二诗人》等,并著有《法国文学史》。

萧***(刘***、田***、刘鸿霖)(1907―1988),辽宁义县人,一说辽宁锦县人。曾在东北陆***讲武堂宪兵教练处为学员。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得到鲁迅的赏识而被编入《奴隶丛书》出版。抗战期间,曾两次到过延安,写了不少杂文,也曾被批判。其他长篇小说有《五月的矿山》、《过去的年代》等。晚年从事戏曲创作与文物研究。

罗烽(傅乃奇)(1909―1991),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哈尔滨呼海铁路传习所。随即参加中国***,1933年起负责领导北满(地下)文艺运动。1945年至上海,参加左联,先后出版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中篇小说《归来》,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作了血泪控诉。1941年去延安,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以后一直担任******部门的文教工作领导职务。

高兰(郭德浩)(1909―1987),黑龙江爱辉人。1928年入燕京大学国文系攻读,抗战爆发,与光未然、冯乃超等提倡诗歌朗诵运动。主要著作有《高兰朗诵诗集》、《高兰朗诵诗新辑》、《高兰朗诵诗选》等。建国后,在山东师范学院、山东大学等校任教。

萧红(悄吟、张莹)(1911―1942),黑龙江呼兰人。先后在哈尔滨、北京读中学。成名作为《生死场》,受到鲁迅的关注,帮助出版。《呼兰河传》则是她在大后方回忆故乡自然风貌与乡亲的纪实。她还写过一些回忆鲁迅、许广平的著作。曾与萧***、端木蕻良先后共同生活过。后在坎坷中死于肺病。

李辉英(李连萃)(1911―1991),吉林永吉人。青少年时代就到了上海,毕业于中国公学中文系。长篇小说《万宝山》取材东北人民反抗日寇暴行的悲壮事迹,影响颇广。抗战胜利后,回东北历任东北大学诸校教授。1950年去香港,此后即一直在香港任大学教授。

辛劳(陈晶秋、陈中敏)(1911―1945),黑龙江呼伦人。9.18事变后,流亡上海,1935年开始创作,在《太白》发表《索伦人》,以后陆续在《文学大众》、《创作》、《时代文艺》、《光明》等刊物发表小说与散文。其力作为抒情长诗《捧血者》,充满战斗激情,冯雪峰、聂绀弩、邱东平对之均有较高评价。

师田手(田质成、田凤章)(1911―1995),吉林扶余人。9.18事变流亡关内,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联,主要负责组织工作。抗战后期在***区、重庆发表作品,大多发表于《抗战文艺》与《大公报》副刊《战线》。建国后曾任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出版作品以小说集与诗集为主。

白朗(刘莉、刘东兰)(1912―1994),辽宁沈阳人。曾在哈尔滨《国际协报》主编文艺副刊,从事小说、散文创作,1935年流亡上海。抗战时期,在山西写了一批控诉日***暴行的作品,1941年在延安主编《***日报》文艺副刊。出版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长篇小说等共20种左右。

端木蕻良(曹京平)(1912―1996),辽宁昌***人。9.18之前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进入清华大学时参加了左联。1933年、1935年先后写作出版《科尔沁草原》、《大地的海》等长篇小说,《遥远的风砂》、《鹭鸶湖的忧郁》等短篇小说,显示出独特的文采与才华。建国后写作重点比较集中在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研究与改编。

舒群(李书棠、李旭东)(1913―1989),黑龙江哈尔滨人。1931年参加东北的抗日义勇***,1935年来上海,参加了左联。1936年在上海生活书店出版《没有祖国的孩子》,影响甚广。1940年在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教员、系主任。《***日报》文艺副刊主编。东北***后,曾任东北大学副校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秘书长。

铁弦(张铁弦)(1913―1984),吉林人。192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35年开始文学生涯。建国后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作品有诗集《天蓝色的信封》、《康庄大道》等,翻译《在特鲁厄尔前线》等书。

邹绿芷(邹尚录)(1914―1986),辽宁辽阳人。抗日战争前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读书,战后即去延安陕北公学,后去重庆,在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任教导主任。建国后在***领导的中国福利会工作,曾任《儿童时代》社社长。翻译了不少西方著名诗人的作品,汇编成《骑驰》。还译了聂鲁达的诗集《流亡者》和美国、墨西哥、丹麦的一些小说集。

丘琴(邓天佑)(1915―),黑龙江宾县人。1938年毕业于北平东北大学。抗战时期在重庆任中苏友好协会秘书。建国后在对外文委、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等单位工作,翻译苏联诗作甚多,出版了《苏联诗选》、《吉洪诺夫诗选》、《马雅柯夫斯基诗选》等十余种。

雷加(刘涤、刘天达)(1915―),辽宁丹东人。9.18事变后流亡关内,曾两次去延安。抗战初期在《文艺战线》、《文艺阵地》等刊物发表《鸭绿江》等短篇小说。曾在延安抗大学习。1945年在东北担任工业部门的管理工作。“”后任北京文联秘书长。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集《潜力》,共分《春天来到了鸭绿江》、《站在最前列》和《蓝色的青枫林》三部,是分别依次出版的。

骆滨基(张璞君)(1917―1994),吉林珲春人。9.18事变时,他还是个少年。抗战那年,他开始文学创作,崭露头角。长篇小说《边陲线上》取材爱国青年刘强参加大森林中组成的抗日游击队的艰苦斗争,生活气息极浓。其他小说作品甚多,曾遭***府逮捕,经多方营救而幸免于难。

姚奔(姚正基)(1919―1993),吉林扶余人。抗战期间在重庆复旦大学读书,1941年与邹荻帆、曾卓等人组诗垦地社,编辑《诗垦地》丛刊《黎明的林子》等多辑出版。胜利后在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工作。建国后曾任《收获》、《上海文学》、《萌芽》编辑,其后即潜心编纂《英汉大词典》十五年之久。创作、翻译诗集均有多种。

以上这18位生平事迹与作品都有多种材料可以作证,称之为东北作家,在籍贯上、时间界定上都没有什么疑问。当然,还可能有新的材料发现,这个名单当即予以补充。

东北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客观的存在,是客观的历史存在,而且这一称谓,早已约定俗成,见于报刊,出版了《东北作家近集》。这也是客观的历史存在。

我认为一位作家是否被列入东北作家行列,与他的成就高下无关,不过说明有关籍贯的一些问题罢了。当然,到了抗战胜利,沦陷于日寇的东北四省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新出现的东北作家自然也没有可能、没有必要再给予一种地区上的桂冠,称之为东北作家了。

但是,我仍要作一补充,当年《大公报》披露的包括39位作家在内的名单,仅仅是看到这些作家写了有关东北题材,或作了有关东北的呼吁这一类文学作品而编排的,而从事古典文学或文学理论的专家、学者不一定写过这一类文章,因此,没有被排入这一行列的,也有好几位:

高亨(高仙翘)(1900― ),吉林双阳人。初入吉林省第一师范攻读,1925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梁启超、王国维的研究生。后一度回吉林执教,抗战后历任武汉大学等高校教授。从事古代文史哲的考证、诠释,其代表作为《老子正诂》。

姜书阁(1907― ),辽宁凤城人,满族。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治系,以后一直在大专院校执教。古典文学论著有《诗学广论》、《陈龙川词笺注》。

傅庚生(1910―1984),辽宁沈阳人。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东北大学、华西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对杜甫诗有深入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批评通论》、《杜甫诗论》、《杜诗析疑》等。

蔡天心(蔡国***)(1915―1983),辽宁沈阳人。1935年在山东大学攻读,抗战后在成都四川大学继续学业。青年时代著中篇小说《东北之谷》,刊载于上海出版之《文丛》月刊(1937年第6期)。建国后,陆续有理论文章与创作发表。

以上我介绍了四位作家的一般情况,而且他们也都是中国作家协会的成员。但是,我并无一定要把他们列入东北作家名单之意。之所以作一补充,是让我们对9.18以前东北四省的文风、文学研究、文学创作的全貌可以了解得更完整一些。称不称东北作家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因为习惯上从不称他们为东北作家,所以不一定要加上这顶桂冠。但是,他们确是东北大地上成长的,这也不能否定。

附带要澄清一位作家(艺术家)的籍贯问题,9.18事变之后,《松花江上》这一歌曲诞生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的歌声响遍全国,对于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宣传爱国主义精神起的作用很大,其作者为张寒晖,一般都误以为他是东北人,其实张寒晖(张兰璞)(1902―)是河北定县人,既不出生在东北,也没有在东北读书或工作过。但《松花江上》确实反映、表达了东北青年流亡在关内时的悲怆情绪与对日寇的深仇大恨。因此,他被误以为东北人了。

最后,我仍要再强调一下,中国的抗战文学是从东北作家开始的,也就是早在全民抗战之前就开始了。东北作家对抗战文学所作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东北作家”则是那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这一称谓在那一历史时期之前或之后并不流行,即使偶而使用,也无专门加以探讨的可能和必要。

抗战时期的东北作家群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抗战时期的东北作家群

学习

产业空心化新论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产业空心化新论,内容包括产业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简单理解。本文首先对已有的产业空心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重新对产业空心化进行了界定。然后,针对中国产业安全现状,指出中国面临的技术空心化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

学习

人工智能发展进程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人工智能发展进程,内容包括时代进程人工智能,中国人工智能进程。摘要:人工智能自20世纪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以来,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的重大成就,并且渗入到各个学科研究领域。本文以人工智能的定义为出发点,简单概括了人工

学习

浅析“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内容包括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利与弊,浅谈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什么是创新,中国自主创新之路应

学习

《梦的解析》读后感作文600字

阅读(51)

早上利用课余时间读了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对于书中关于梦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很多喜欢心理学的人都对弗洛伊德这个名字有所了解,但我也是第一次从这本书中才知道,我们所了解的“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这样的概念,居然也

学习

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运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运用,内容包括人物纪录片拍摄手法,生活纪录片拍摄手法。摘要《舌尖上的中国》曾一度热播,其精彩的程度,连我这个自诩为电影迷的人也为之疯狂。热播纪录片的拍摄并非一蹴而就,有的纪录片的拍摄几乎跨越了几个年

学习

最后的探戈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最后的探戈,内容包括最后的探戈叶启田,最后的探戈完整版小说。“妖刀”老矣芳华永存

学习

千里冬寻黑百灵

阅读(58)

12月,在观鸟爱好者张耀东教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再次前往准噶尔盆地,寻找那一群黑色鸟的身影。途中张教授告诉我们那些鸟的学名叫做黑百灵,选择在冬季寻找它们,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根据现有记录显示黑百灵大多是在冬季出现,当大地被白雪覆盖之

学习

漫说贡多拉

阅读(32)

贡多拉,威尼斯小船为什么叫这么个奇怪的名字?有人说:可能来自希腊语的kondyle,意思就是轻快的小舟,发音差不多;也有人说:可能来自拉丁语的cymbula,意思也是小船。总之,贡多拉就是小船。

学习

人造毛皮服装优点与前景

阅读(24)

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欧洲经济的复苏,人们开始追求奢华的生活,在服装上表现为对裘皮服装的需求与日俱增,致使一些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动物毛皮资源也越来越匮乏。一些动物保护组织及有关人士不仅极力反对捕杀野生动物,而且也反对穿着人工饲养的

学习

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内容包括圣诞老人真是一个传说吗,圣诞老人的存在是真的吗。纽约《太阳报》社,最近收到了下面这样一封来信。

学习

自制玩教具一组

阅读(67)

本文为您介绍自制玩教具一组,内容包括自制玩教具作品介绍怎么写,自制玩教具做法大全。五彩气球伞

学习

古代本体论研究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古代本体论研究,内容包括古代本体论观点总结,本体论是谁提出来的。摘要:本体论主要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论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代本体论,从本原本体论、本质本体论发展到概念本体论,体现了本体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内容包括挪威作家易卜生,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主要代表作品。作家简介

学习

浅析京派作家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性美

阅读(70)

摘要:作为京派作家的重要成员,沈从文与其他作家具有相似的文化观,即自然人性观,在艺术和生活审美中追求人性美的文学价值。他的作品中有大量表现人性的自然纯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世界。本文主要以《边城》为例,就此展开分析。

学习

黎族作家笔下的黎药

阅读(24)

米兰昆德拉说,假如一个作家,只写作只有他的民族才能理解的作品,那他是有罪的,因为他造成了这个民族的短视。可对于黎族,这个本身没有文字的民族,无论什么样的内容,只要有更多的文字记载该是多么珍贵。

学习

作家林佩芬:《故梦》就是我的家史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作家林佩芬:《故梦》就是我的家史,内容包括林佩芬故梦在线免费阅读,林佩芬故梦小说里结局。她是一个皇族历经百年坎坷之后唯一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