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产生与发展、结构与功能、表达和功用三个方面,对类前缀“微~”进行理解和阐释。认为“微X”的产生与英语前缀micro-相关,随着微媒体的发展,“微X”已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使用频率不断增长。
关键词:“微X”;类前缀;微博
近来,“微X”受到了热捧,使用频率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咬文嚼字》编辑部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微X”就榜上有名,代表了许多新鲜事物,如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X”的流行,不仅代表了新兴事物的发展,更折射出了当代人思维方式、生活节奏的变革。下面,就从产生与发展、结构与功能、表达和功用三个方面,对类前缀“微~”进行理解和阐释。
一、“微X”的产生与发展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就指出,“汉语里地道的语缀不多,……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或后缀,然而还是差点儿,只可以称为类前缀和类后缀”。“微~”是现代汉语中的常见的词根,表示“细小”、“稍微”等意义,英语前缀micro的中文翻译都是“微~”,而非与其意义相近的“小”、“细”等。
这类“微X”词族在语言运用尤其是网络语言中不断涌现,例如:
(1)世博园内园外,网络论坛、博客、微视频、无线终端加上新兴的微博客,使得这次盛会的公众参与程度空前。(《人民日报》2010年11月2日)
(2)微公益,为何一直微待遇?(《人民日报》2012年6月8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世界越来越小,人们也更加追求便利、快捷的生活方式,这也反映在了人们的语言使用过程中,以英语前缀micro为原型,类前缀“微”逐渐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微X”的构成与搭配
类词缀“微~”在现代汉语的使用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附在双音节的“X”前面,构成一个三音节的附缀式复合名词,在所调查的100个“微X”词族中,三音节占约75%,其他25%为二音节复合词,而三音节以上的“微X”类词语暂时还没发现。例如:
(3)在“微时代”网络与现实两个舆论场的分野一直与微博、微信的发展相伴而行。(《人民日报》2013年8月29日)
(4)“微访谈”在网友群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树立起海外网的品牌形象,同时收到大量好评和建设性意见。(人民网2003年3月1日)
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微X”存在以带引号的词形出现的用例,表明有些词语的使用还不够固定,并未形成凝固的格式,而更多的情况下,“微X”已经“甩开”引号,直接使用了。
(5)据腾讯公司日前公布的财报显示,微信和涉足国际市场的“We Chat”业务,两者注册用户在2012年超过3亿。(《人民日报》2013年4月3日)
就“微X”结构中“X”的词性看,既有体词性成分,也存在谓词性成分的情况,但是体词性成分占大多数。谓词性成分中,动词有少部分,而形容词性成分的案例并不多见,如:微酷、微幻。
而且,“微X”中动词“X”也存在名物化的倾向,例如:微旅行、微访谈、微直播等。也就是,从意义上看,这些词语所代表的不是实际的行动或形状,而是把这种行动或性状当作一种事物。
由此可以看出,就充当的句法成分而言,“微X”具有体词性的特点,主要充当主宾语以及定语,通常很少充当谓语、补语;
作为***的形式,“微X”诸词都会单独出现,如上述例子,但由于表达的需要,“微X”也可能同其他成分组合成一个专门的语言单位。例如:
(6)近日,江苏灌云县供电系统组织***员服务队走进乡村开展“微电影下乡”活动,用播放“微电影”的形式向群众宣传用电安全常识和服务新举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5日)
(7)司法所主动参与到其中,创编“普法微讲堂”课目,积极提供素材,将普法工作融入其中,得到一致好评。(新华网)
总之,“微X”在构成与搭配上都有规律可循,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处于发展中的类前缀而言,定型还远远没有。
三、“微X”的表达和功用
作为常用的词根,“微”的含义有多种,作为形容词,主要有“小、细、少”,“精深、奥妙”等含义;作为副词,有“稍微、稍稍”之意。
而作为类前缀“微~”,其含义有二。其一,是对后面的“X”进行修饰,表示“短小、少”的含义,例如,“微音乐”指在词曲上长度较短的音乐;“微小说”表示字数在限定范围内的微型小说;“微电影”,也表示长度较短但内容充实的小型影片。譬如:
(8)贷款微观察:部分外资银行首套房贷利率可享9 折。(《东莞日报》2011年8月5日)
(9)大陆作家微小说台湾出版(《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07月18日)
(10)微电影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商业赞助,公益微电影同样需要商业加盟以助其可持续发展。(《光明日报》2013年12月3日)
“微X”的词汇意义仍然是“小、少”,但是,它的附加意义也在不断凸显,即“精炼、精深”。这与“微”本身的含义“精深,奥妙”也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微言大义。这与许多“微事物”所阐发的观点目的是类似的,即通过短小精炼的东西来表达出深厚的内涵。
其二,随着微博、微信等“微媒介”的爆红,前缀“微~”还包含了这些“微媒介”的含义。许多与微博、微信相关的词语,由于语言的经济型原则,产生了缩略,只保留了“微”字。例如:
(11)此外,他们还在重庆交通***直属支队的***微博上进行“微直播”,第一时间找寻到的失物及其***片信息。(《光明日报》2014年1月25日)
随着广泛的使用,这类词语中也有一部分意义逐渐泛化,并不局限于微博、微信等范围。成为与第一种含义相同的词语。如:微时代、微头条、微文化等。例如:
(12)在“微时代”,网络与现实两个舆论场的分野一直与微博、微信的发展相伴而行。(《人民日报》2013年8月29日)
(13)这仅仅是微经济的一个例子,微文化的影响实际上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光明日报》2013年12月24日)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微X”的产生与英语前缀micro-相关,而随着微媒体的不断发展,“微X”渐渐被人们熟知并广泛应用。
在当代汉语中,与“微X”类似,通过引进和发展,汉语中形成了一系列附缀式构词语模,具有相当的能产性和类推性,同时也存在着多变性。作为类前缀的“微~”,无论是在含义,还是表达方式、适用范围方面,都与原来作为词根的“微”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 李宇明.词语模.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C].邢福义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谊生.当代新词“零X”词族探微[J].语言文字应用,2003,(1).
[3] 张谊生.说“X式”―兼论汉语词汇语法化的动因和模式[J].上海师大学报,2002,(3).
[4] 张佳.从“微X”浅析“微”的类词缀化现象[J].文学界(理论版),2011,(11).
[5]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当代新词“微X”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