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主持人侃侃而谈,会称赞他口才出众,其实这种出众的口才不仅与其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息息相关,也与其思维形式密不可分。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恩格斯把思维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与思维力有关。人类进步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思维的进步。
什么是聚合思维
一期《非诚勿扰》节目中有位男嘉宾饱读诗书,出口成章。当有位女嘉宾提出问题之后,男嘉宾引经据典,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回答。主持人孟非在男嘉宾回答完说了一句话:“观众朋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百家讲坛》之《非诚勿扰》特别节目。”这句话不仅概括了男嘉宾的说话风格,同时又对男嘉宾略显冗长的回答进行了规劝,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会心一笑。孟非此时用的是发散思维。对于发散思维形式,很多主持人能够自如运用,因为这种思维模式是从一点延伸出去,思维的触角向四面八方扩展。而很多人却极少运用与之相反的另外一种思维模式——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反,它是针对某一事物,尽可能地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将各种信息重新进行组织,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将思维集中指向这个中心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说发散思维是“由一到多”的话,那么聚合思维则是“由多到一”。当然在集中到中心点的过程中,要注意吸收其他思维的优点和长处。聚合思维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即以目标为核心,对原有的知识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与重组。
聚合思维法主要包括层层剥笋法、目标识别法和间接注意法。这些方法促使人们从事物的各个方面入手,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挖掘,最终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经常面临很多的信息和线索,在庞杂的信息系统中我们选择哪个作为谈话的内容和关注的焦点?这个时候主持人就需要有较强的聚合思维能力。比如在谈话节目中,当嘉宾说了很多内容,主持人应该在他的内容中选取哪一点继续追问?需要聚合思维;当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不被嘉宾正面回答或者嘉宾避而不谈,主持人需要怎样“曲线救国”,换个说法套出所要的回答?需要聚合思维;当场上嘉宾和现场观众意见多种多样且又相持不下时,主持人怎样寻求各方的共同点,折中地予以总结?同样需要聚合思维。其他类型的节目也是如此,只要节目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那么主持人在实现这个主题的过程中就一直需要聚合思维来调节自己的言语内容。
如何运用聚合思维
1.善用追问,打破沙锅纹(问)到底。
追问是新闻采访中常用的方式,为探求事实的真相或者受访人的真实想法,记者总是要不惜一切努力围绕中心问题一直问下去。主持人同样需要追问,这不仅是一种提问方法,更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如主持人王志在《面对面》的《王海:“刁民”立法》这一期节目中与嘉宾王海有这样一段对话:
王志:危险更大,你愿意做,是不是面对更大的利益,危险可以忽略?
王海:现在我想主要的问题,不在于一个利益,而是现在我们做这样一个事情,实际上是已经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来追求。
王志:你的理想是什么?
王海:我的理想就是从根源上来解决假冒伪劣商品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王志:王海不会做没有利益的事情,你的利益是什么呢?
王海:我想我们大家对利益还是不要用狭隘的眼光来理解,我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都包括。
王志:你在告诉我你只注重精神利益?
王海:不,我是在告诉你,我做这件事情的本身,追求的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也追求精神利益。因为这是一个维护公共利益的事情,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从立法活动中找到更多的商业机会,但是这只是希望,和我们所做的工作没有必然的联系。
王志:有什么样的商业机会?
王海:现有的物业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强迫你接受物业公司的管理,强迫你接受物业公司的服务,这是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那我想我们可能会有机会帮助业主来选聘物业公司,如果有可能的话,这会成为一个商业机会。如果我们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来帮助业主,帮助业主成立他们的业主委员会,这也是一个商业机会。
王志:你不担心你对商业利益的考虑影响大家对你的信任?
王海:不担心,我们只是提供一方面的意见,其他的人可能会有其他人的立场,其他人的建议,那么这样我想对我们的怀疑,对我们的质疑没有必要。
王志:如果说这件事情做到最后,没有出现你所期望的商机,没有你个人的利益,你会停止吗?
王海:不会停止。
在这一段对话中,王志始终围绕王海更注重经济利益还是精神利益这个核心问题一直追问,针针见血,让对方无法回避,直到最后“没有你个人的利益,你会停止吗?”王海回答“不会停止”。至此,王海更注重什么就显而易见了。采访中大多数记者的追问只不过三四个问题,但是王志的追问却非常多,有时候一追问就是十几个问题,一问追一问,一环扣一环,直逼事实真相。王志的采访就像剥洋葱,一层又一层剥开,逐渐达到核心。
2.善用对比,黑白分明高下自分。
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运用对比,能把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从思维角度看,对比就是从不同的两个或几个现象中寻找不同点,之后再探求不同原因出现的过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特别节目《伊战——没有胜利的战争》以这样的话语开篇:
2003年3月20日,斩首行动落幕,伊拉克战争爆发。
2010年8月,伊拉克的未来却仍不明朗。
(2010年的伊拉克)
七年前,美***21天攻占巴格达。
(2003年4月9日,萨达姆雕像被推倒)
七年后,美***悄然撤离伊拉克。
(2010年8月19日,最后一批美***作战部队向伊拉克告别)
七年前,等待伊拉克孩子们的是惊恐。
七年后,等待他们的更多是迷茫。
七年前,布什站在“林肯”号航母上宣布伊战胜利。
七年后,奥巴马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宣布伊战结束。
七年,战争带走了太多的生命。
七年,战争留下了太多的疑问。
七年战争,没有胜利者。
这个开场的字幕中除去括号内的内容是对画面进行解释外,其他内容完全构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人们对于这场战争的性质、影响等都会有一个思考。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段,主持人在口语表达时也应该善用对比,通过对比,凸显矛盾,加强说服力。
3.善于总结,包容各方观点。
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经常会面对持有不同观点的嘉宾。面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声音,主持人必须兼顾持各种观点者,不能使现场出现严重的“只有一种声音”的情况。因为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单向度的,所以现场出现很多声音是正常现象。主持人要善于总结,尽可能包容多方观点。访谈节目的结尾处主持人的总结一般都会使用聚合思维的方式对场上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多种声音进行精炼概括总结。崔永元在这方面是高手。
有一期节目是《家里的旧东西》,讨论的是:家里的旧而不废的东西应该怎么处理?通过讨论发现两代人的做法显然不同:老一代喜欢藏着攒着,年轻的大多干脆将其扫地出门,再买新的,追求更高更好的物质生活。崔永元这样做的结束:“每当家里添置一样新东西时,我们心里都会有一种兴奋,这毕竟标志着生活在向前流动。中国有句老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也就是我们在买新东西时,要处理好旧东西。中国还有句老话,就是史大爷说过的‘破家值万贯’。这两句话都有它的道理,您要有新观念,经常更换东西也好,还是样样东西都留着也罢,总之您得让自己的心里面活得踏实,让我们的社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吧。好,谢谢大家,咱们下次节目再见。”能在结尾处提取各方意见中合理且不互相矛盾的方面,总结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大致性意见,就是聚合思维的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一个主持人要善于主动地在节目中运用聚合思维。惟其如此,主持人才能有得体的表达,也才能使节目流畅连贯。长此以往,主持人就能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使自己成为别人无法轻易取代的“这一个”。
(作者单位: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本文责编:黎 莉
参考文献:
1.吴 郁主编:《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路径》,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徐浩然:《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3.符进叶编著:《广播电视口语》,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主持人应善用聚合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