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更的一生都是在逃避现代文明的窒息与追求生命本源中度过,他在“世外桃源”塔希提岛上的日子,是他创作的最成熟和最重要时期。他的作品多是表现塔希提当地人的神秘、庄重和痛苦。
关键词:高更;后印象主义美术;世外桃源
笔者喜欢高更的作品,喜欢其画中那神秘而超脱的风格和带有象征意义的色彩。本文试就高更及其作品发表看法。
两个女孩在海边的沙滩上嬉戏,闲聊起各自的心事。直率、纯洁的眼神,透过健美的赤铜色***向我们直视。背景上炫目的黄、蓝、白色,与她们蠢蠢欲动的可人姿态,撩拨起观者的遐思……这具有人间仙境的表达是高更绘画的主体,他的画中时常出现这种气氛。
这些描写热带岛屿“塔希提”,充满宁静、祥和气氛的画作,是现代艺术史上的象征之父高更的代表作品。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充满了自然的芬芳之气,红花、绿叶、白云一派悠然,身材健美、鼻梁塌塌的热带女郎们憨憨的对人笑着……可以说这是世间的天堂,也是饱受“现代文明”束缚的高更的“失乐园”。高更的一生,永远徘徊在逃避与追求间,逃避现代文明的窒息,追求自然与人性的完美结合,在这里,他找到了避难所,同时找到了表现的语言和画家自身个性的追求。高更的艺术活动也反映了当时欧洲艺术回归原始,追求表现生命本原,追求野、奇、异的倾向。
一、早期高更
保罗・高更于1848年生于巴黎,是一个混血儿。他是“一个狂热于恋爱,为了理想而甘愿牺牲自己,他温柔而无聊,天真而狡黠,是一位犹豫而坚定的艺术家和诈骗犯。”有的评论家这样评论高更。其实,在后印象主义画家中,保罗・高更和梵高侧重于精神性的表现,并且赋予画面以象征的意味;他们还反对分割色彩,大胆的采用平面的鲜明的色调,并注重线的运用。高更的绘画以其原始性与象征性的倾向,以及所谓“综合主义”的画风,在西方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以后的画家。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就是其中著名的,被称为超现实主义,以梦境、意蕴、写实并且合理的变形物体,遵循着高更的超现实梦想。
保罗・高更原是19世纪末巴黎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收入丰厚,拥有和美的家庭,过着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但因对绘画的痴迷,再加上血液中不安定因素的涌动,最终35岁的高更决心摆脱乏味、按部就班的世俗生活,做一名职业画家,去实现自己“用绘画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的梦想。高更开始学画便受到毕沙罗等人的影响,高更主张舍弃细节及特征的描绘,把感受加以压缩,强烈而集中地表现印象、观念和经验三者的综合,从而使艺术具有力感和率帅性,并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二、塔希提――高更的“世外桃源”
1981年,高更孤身一人乘船到太平洋上的小岛――塔希提,这也迎来了他事业的高峰。在这人迹罕至的岛上,他却感到了孤独的幸福。高更很迷恋岛上原始的赤身女子,他喜欢她们那种健康的、粗野的美。他悉心描绘那如大地般朴实、厚重的肉体,金黄的皮肤与绿树、蓝天相映成趣,娇憨的笑容、悠闲地神情使高更在这远离现代文明的部落获得了心灵的平衡,获得了艺术原创的,完全不同于世俗凡尘的艺术精神。
高更在大洋洲度过的这段时间里,是他创作的最成熟和最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专心致志的画塔希提人,画他们的生活风俗和宗教仪式。他在这个岛上找到了能够最充分地表现波利尼西亚地方的色彩,找到了不同于欧洲人形象的毛利人的状貌。这里的黄色、红色、雪青色、绿色,搭配得那样明亮、清晰,就连太阳本身,有时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显得更加明媚。半裸的毛利人的金黄色身体,以及他们身上风格化的装饰,使他如醉如痴,并且成为他艺术形象中表现性感精神的符号和物化了的精神语言。高更后来还娶了一个毛利少女做妻子,他从妻子的同胞那里得知许多当地神话故事和宗教习俗。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他把虚构和象征的造型放入画中,用平涂的单纯色彩加以渲染,加强了绘画的神秘性和奇异性因素。明快高贵的黄色几乎统治了他作品的色彩组合。阳光、快乐、自由、奔放、热情的性感表达让观众体会高更这个时期创作心境中对纯真的追求。而画中的黑色似乎也意蕴着高更脱离世俗的某些失落和无奈。无奈的黑色却成就了画中的神秘和视觉的稳定。他还想出了一些包含许多意思的名称,用作绘画标题,让人从***画中寻找它潜在的含义。但这些色泽鲜明,题目费解而形象又颇具原始野性的明快作品,与其说是把这个奇异世界的生活具体化,不如说是体现波利尼西亚这块殖民地的民族人性。体现高更对人性中最直观最不费解的人性表象的热爱,体现高更生活的如鱼得水的自由。
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1898年,高更创作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是一幅大型油画。据他自己说,这是他以最大热情完成的哲学性作品。因为在此以前,他在贫病交迫中心情十分沮丧,而决定自杀。他曾跑到深山里吃下毒药,企***死后以自己的尸体饲兽,以求彻底的解脱,但被人发现救起。而后,他又突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他说:“我打算在我死前画一幅宏伟的作品,我空前狂热,日以继夜的工作了一个月。”他想把自己梦幻中的一切画成一幅画。当他梦醒时,他觉得面对那幅画“看到了”他所要画的整个构思:“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句话就成了这幅画的标题。其实高更从艺术家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哲学、人类学、道德伦理学等方面的命题。他感觉到了艺术家要表现的东西是一种基于情感的爱和基于生存关怀的帮助。是精神的同时又是物质的。因为生活恰恰是这两者的统一,才是幸福的存在。
这一时期高更的画作往往以对话作为标题,例如“几时结婚呀!”,“呀,你嫉妒吗?”等等。高更在塔希提的代表画作还有很多。如:《两位塔希提妇女》(1899年)是一幅赞美感官之美的简短赞美诗篇;《阿韦・玛利亚》(1891年)体现出一种宗教意境与现实的结合;《塔希提少女》(1891年)描绘了塔希提岛上妇女的劳动生活;《海边两少女》(1892年)整个画面充满了庄重、朴实的气氛,尚处于原始状态的土著居民在高更眼中永远悠闲着;《精灵在注视》(1892年)整幅画取材于他年轻的妻子的一个故事,充满哲学意味的画面,表达了画家复杂的内心情感;《塔希提岛的牧歌》(1892年)画家以单纯的平面化手法,描绘了塔希提如梦如幻的诗意境界。
四、晚年的高更
高更似乎总是向往远方,留恋那些具有异国情调的地方。1901年他离开塔西提岛又来到马克萨斯群岛的阿***奥纳岛。在这个小岛上,高更一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直到1903年,身染梅毒、心脏病、脚部溃烂的高更客死异乡。
高更之所以来到奥纳岛,事实上,也是奥纳岛的生活深深吸引了他,在这里,他见到“原始的壮丽”。而且除了作画,他不需要从事其他烦人的工作,也可以躲开艺术家及批评家的关注及压力。总之,高更的生命里,女人来来去去,有些是模特儿,有些留下狂欢的余温,有人为他生儿育女,也有人为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女人绝对是高更的生命、艺术、灵感的重要源泉之一。
按照一般的标准,高更画的奥纳岛女人实在没什么漂亮的。粗壮、松弛,没有腰身,没有曲线。除了这些,笔者觉得他们的表情流露都有点恬不知耻。
“恬不知耻”无疑不是个好词,它的意思是不加掩饰。但如果放在法国启蒙运动所谓“高贵的野蛮人”这个语境里边,却可能意味着自然和天真――一种文明人自认为已经失去的品质。由于这个缘故,高更日后被自视为启蒙运动徒子徒孙的同胞大加追捧也属正常。伏尔泰等人有一个在现在看来也无法理解的信念,即凡是野蛮人的东西都是好的。广而推之,凡是跟欧洲人不一样的文化都是好的。所以伏尔泰不惜把中国抬到不恰当的高度。
其实,高更被追捧的原因,最终还是因为他画中原色的运用和看似平常的构***形式。他画中的人物略有变形、木纳的动作和表现多是黑色及象征性的情绪,因为高更所追求的东西是世外桃源式的生活与精神。
五、结束语
高更的那些画,应该说是深得肉体享乐主义的真髓。身体线条或者肥瘦美丑都可以忽略,只是开放全部感官去感受那欲望的颤动,也就是得意忘形这个词的本义,也许他是真懂女人的。高更肯于直接描绘欲望这东西,说明他打破了常规的游戏规则,而打破游戏规则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时代对于高更来说,就是把自己沉入永无休止的肉体之欢当中,哪怕得了梅毒也无法停下来。似乎没有证据表明高更开始厌倦这种生活,但是有一个传说值得提一下,在希瓦瓦岛上,高更画的最后一幅画是雪,而那个地方从来不知雪为何物。也许他想家了,也许他像他的好朋友梵高一样在表现强紫色对比的麦田之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雪化了,高更的精神随着化了的雪水而渗入大地,永远的与大地结合了,他回家了,不久小岛的墓地里又多了一个十字架……
高更对现代艺术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关心绘画本质的信念,他把绘画的本质看成是某种***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综合”,而不是印象主义者所以为的那种直接的知觉经验中的东西。他不断地运用绘画和音乐的类似性,把色彩的和谐、色彩和线条当成抽象表现的形式。我们在他身上,发现了现代原始主义的根源,发现他向往获得一种表达方式,以抛弃西方传统的习惯势力,回到史前人类和野人的真理中去,去表达高更所认识和坚持的真理。高更同印象派画家的差别就在于此。这不仅是高更一个人所具有的特点,在塞尚和修拉的作品中也有体现。而使高更有所不同的,是被他自己和文学家命名为象征主义(也被称为综合主义)的风格,同时也为其一生的创作留下了不朽经历。
参考文献:
1、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高更及其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