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教词语考辨《大方便佛报恩经》的时代

[摘要]从12条佛教词语(短语)入手,可以考察《大方便佛报恩经》的年代。其中“观世音菩萨”、“四围陀”、“释氏宫”见于后秦译经;“大悲愿”,“不请友”,与《大方便佛报恩经》中如来十号相同的十种具体名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以及“萨遮尼乾”,“天宝香、天宝花(华)”和“一箭道”均见于东晋以后译经;“无量百千万亿阿僧劫”最早见于东晋十六国及以后译经;“三藏九部”除《大方便佛报恩经》外,其余用例均见于南北朝以后的中土佛教典籍;“五盖十缠”最早见于南朝梁的《慈悲道场忏法》。这12条佛教词语表明,《大方便佛报恩经》不是东汉时期的文献。如果是译经,它的翻译年代当在东晋之后。

[关键词]《大方便佛报恩经》;佛教词语;东晋; 译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失译,附后汉录,《大正藏》编号No.156。这部经的报恩、孝道等思想是考察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证据。前辈时贤已经从文献角度对《大方便佛报恩经》进行了考辨。关于《大方便佛报恩经》的性质和成书年代,有学者认为该经是一部伪经。林显庭认为: “《大方便佛报恩经》恐系中土人士抄纂所成,而非译自梵文经本。”“《优波离品》抄《萨婆多尼婆沙》第一卷”,其余内容多抄自北魏《贤愚经》。谢生保认为:“《大方便佛报恩经》就是由中国僧人割裂、截取、增改、节录《贤愚经》《杂宝藏经》《六度集经》《涅经》等经典而编造成的一部新经,也称‘伪经’。”也有学者认为该经是一部译经,但不是东汉译经。汪维辉指出: “有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经的实际翻译年代要晚于东汉,估计为三国时所译。”

史光辉指出,《大方便佛报恩经》“后代经录中后汉译的说法源于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即译者的时代误记产生于此”,“今存七卷本《大方便佛报恩经》与早期经录所记的七卷本《大方便报恩经》是同一经”史光辉《东汉佛经词汇研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32144页。[Shi Guanghui,“Studies on the Buddhist SutrasVocabularies of Eastern Han Dynasty,”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2001,pp.132144.]。其他学者在论著中也对这部经的翻译年代有所论述,此不赘述。

专文从语言角度考察《大方便佛报恩经》,有方一新、高列过,史光辉等的研究这四篇文章分别是:方一新《翻译佛经语料年代的语言学考察――以〈大方便佛报恩经〉为例》,载《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3期,第7783页。[Fang Yixin,“Linguistic Examination on the Translating Time of Buddhist Sutras:Taking Dafangbianfo Baoen Jing as an Example,”Researches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No.3(2003),pp.7783.]方一新、高列过《从疑问句看〈大方便佛报恩经〉的翻译年代》,载《语言研究》2005年第3期,第5457页。[Fang Yixin & Gao Lieguo,“Viewing of the Translating Period of Dafangbianfo Baoen Jing from Interrogation,”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No.3(2005),pp.5457.]史光辉《东汉佛经词汇研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32144页。[Shi Guanghui,“Studies on the Buddhist SutrasVocabularies of Eastern Han Dynas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2001,pp.132144.]史光辉《从语言角度看〈大方便佛报恩经〉的翻译年代》,《古汉语研究》2009年第3期,第4450页。[Shi Guanghui,″On the Translation Age of Dafangbianfo Baoen Jing from the Linguistic Angle,″Researches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No.3(2009),pp.4450.]下文不再一一注明。,其中从佛教词语考辨《大方便佛报恩经》的有林显庭、史光辉等。林显庭指出,该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于***摩罗什译经,之前译经有的译作“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有的译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也有的译作“无上正真之道”;《大方便佛报恩经》“乾闼婆”一语也见于***摩罗什译经,东汉译经作“乾沓和”或“沓和”笔者按:林文笔者晚至2009年才得以拜读。林先生的看法有待完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语东汉译经已见。如支娄迦谶译《阿世王经》卷上:“其佛言:‘若有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成至佛者,当作如我学。’”(15/391c)。史光辉考察了“如是我闻”、“陈如”、“摩罗伽”、“夜叉”、“紧那罗”、“涅”、“南无”7条佛教词语。

本文从12条见于东晋及以后译经的佛教词语(短语)入手,对《大方便佛报恩经》的年代进行考察。这些词语主要出现在第一卷,个别词语见于第三卷。下文所列这12条词语按音序排列。

(一)观世音菩萨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有用例: “其名曰观世音菩萨。”(3/124b)本文汉文佛典引例以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为底本,标点或有改正。3/124b,3表示第三册,124表示页码,b表示在第二栏,即中间一栏。

楼宇烈指出:“据现存汉译佛典,最早出现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佛经是后汉支曜译的《成具光明定意经》,经中罗列诸来听佛说法的菩萨中最后一位名叫‘观音’。其后大概是在《心经》中出现的观世音菩萨称号。”原文注: “于是阿难受敕,应时遍宣如来教于四辈人……诸来明士在会坐者,率皆妙行清心口净……有明士名无秽王,次复名光景尊……次复名观音。如是众名,各各别异。”(《成具光明定意经》)据传,《心经》最早有三国时吴支谦的译本,则亦早于《法华经》的译出,但支谦译本亡佚已久。不过***摩罗什也译有《心经》,起首即称“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心经》的译出时间与《妙法莲华经》不会相去很远。然信众对观世音菩萨有较多的了解和广泛的信仰则是通过《法华经》。参见楼宇烈《〈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载《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2期,第6469页。[Lou Yulie,“Saddharmapun・d・arīkasūtra and the Beliefs of Avalokanā,”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No.2(1998),pp.6469.]西晋竺法护译为“光世音”,后秦***摩罗什译为“观世音”,唐玄奘译经译为“观自在”,另外还有“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圣观音”等,其中以“观世音”译名最为流行。据我们对汉译佛经所作的调查,其结果与楼先生上述结论相符。可见,即从“观世音菩萨”一词看,《大方便佛报恩经》的翻译年代不会早于后秦。

(二)大悲愿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 “释迦如来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劫,难行苦行,发大悲愿。”(3/125b)该经其余用例多类此。《广说佛教语大辞典》“大悲愿”条: “①佛菩萨欲救度众生的誓愿。意指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等。”(168a)168表示168页;a表示左侧一栏;b表示右侧一栏。见[日]中村元原《广说佛教语大辞典》,林光明编译,(台北)嘉丰出版社2009年版。[H.Nakamura,An Extended Dictionary of Buddhist Vocabularies and Expressions,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Lin Guangming,Taipei:Jiafeng Publishing House,2009.]

“大悲愿”一词始见于东晋以来译经。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八: “随顺世间行,长养大悲愿。”(9/583c)后秦***摩罗什译《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三: “我问能门音.TIF,JZ蔽诸魔,大悲愿说笑因缘。”(15/381c)

(三)不请友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 “为诸众生作不请友,到大智岸,名称普闻。”(3/124b)亦作“不请之友”。《广说佛教语大辞典》“不请之友”条:“主动观察别人心情给予帮助之友。大乘求道者之行也。不用别人请求,主动给予协助的朋友。他人没有请求,自己主动帮忙之友。”(209ab)

此词见于东晋以后佛经。后秦***摩罗什译《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四: “为诸众生作不请友。”(15/387c)北凉昙无谶译《佛所行赞》卷五:“复何智慧力,能为不请友,如彼临刑囚。”(4/45b)北魏吉迦夜共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卷五: “提多迦言:‘敬受尊教。我当拥护如斯正法,为未来世作不请友。”(50/313c)

(四)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 “其中有佛,号曰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3/125a)《广说佛教语大辞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条: “佛之十号。佛之十个别名。”(486b)

十号之名目东汉译经已见,但名称与《大方便佛报恩经》不同。如东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卷下: “汝后百劫,当得作佛。名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度脱众生,如我今也。”(3/472b)东汉昙果共康孟详译《中本起经》卷上: “汝于来世九十一劫,当得作佛,字释迦文,号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众佑,度人如我今也。”(4/147c)

此后译经中如来十号的具体名称大同小异。如旧题三国魏白延译《须赖经》ZW(B,62ZK(JP20023《须赖经》1卷。吴支谦译[]。后误曹魏白延译[宋]。今勘同宝积(25)善顺会。”见吕《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济南)齐鲁书社1980年版,第7页。[Lü Cheng,New Edited Catalogue of ChineseDazangjing,Jinan:Qilu Press,1980,p.7.]JPZK)ZW): “大王亦闻:世有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12/54a)三国吴支谦译《维摩诘经》卷下: “有昔过去无央数劫不可称计,时世有佛,名俾沙罗耶(汉言药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14/535c)西晋竺法护译《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上: “今吾授彼女决,转女身后九十九劫当得作佛,号离无数百千所受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众佑。”(12/157b)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二: “比丘!我今出世,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1/429c)后秦***摩罗什译《出曜经》卷一: “尔时众生寿八万四千岁,有如来出世,名曰弥勒,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4/610a)

而与《大方便佛报恩经》中如来十号相同的十种具体名称,最早见于东晋译经。东晋佛陀跋陀罗译《观佛三昧海经》卷九: “彼世有佛,名宝威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15/688a)后秦***摩罗什译经尤其多见。如《妙法莲华经》卷一: “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9/3c)《持世经》卷二: “尔时有佛,名大意山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14/651b)其后译经也多见用例。如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 “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3/643b)南朝梁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问经》卷下: “若能专念如来十号……云何十号?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14/506c)

同时,可靠的东汉三国佛经尚未出现“如来,十号”这样的形式,这种形式最早也见于东晋译经。东晋佛陀跋陀罗译《观佛三昧海经》卷六: “过去久远无数劫时,有佛世尊,名一宝盖灯王如来,十号具足。”(15/677a)苻秦竺佛念译《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三: “佛号观(丹乡劝)助如来,十号具足。”(12/1030b)

后秦佛驮耶舍译《长阿含经》卷六: “如今如来,十号具足。”(1/42a)

(五)萨遮尼乾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 “向者乞食,道逢六师徒***萨遮尼乾,见毁骂辱。”(3/124c)

萨遮尼乾是佛教徒贬称的六师外道之一。唐惠苑撰《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音义》卷下: “萨遮尼乾:萨遮,此云有也;尼乾者,具云尼乾连陀;言尼者,不也;乾连陀,系也。谓此类外道裸形自饿以少欲,不为衣食所系故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三,54/454c)宋法云编《翻译名义集》卷二: “萨遮尼乾:此云离系。自饿外道。尼乾,亦翻不系。拔发露形,无所贮蓄。”(54/1084c)

“萨遮尼乾”一语见于东晋以后译经。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律》卷一八: “复有一臣言:是萨遮尼乾子在王舍城中,是大沙门。”(22/369c)后秦***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九GA996:“又萨遮尼乾问佛:‘佛自念昼日有眠不?’佛言:‘春末夏初,以时热故小眠息,除食患故。’萨遮尼乾白佛:‘余人有言:昼日眠是痴相。’佛言:‘汝置!汝不别痴相。’”(25/699a)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方广宝箧经》卷中:“是时萨遮尼乾陀子住舍离大城之中。”(14/475c)北魏菩提留支译有《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六)三藏九部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 “是以如来教迹随宜。三藏九部乃至十二部经,分流道化,随信深浅故,说众经典。”(3/128a)

三藏九部,JP指佛教经典。《广说佛教语大辞典》“三藏”条:“①指经・律・论三藏(FK(PFK)tipit・aka(Stipit・aka)而言。‘藏’意指含藏佛教一切文书或教义的。藏的原文PSpit・aka,意为‘笼,箧’。将佛教圣典分类成经藏・律藏・论藏等三种。佛教圣典全体。”(131ab)“九部”乃“九部经”的略语,义同“九部法”。《广说佛教语大辞典》“九部法”条: “由九部分组成的教法。义同于九分教。将印度最初期的佛法依其形式与内容分类成九种。”(39b)

东汉佛经只见“三藏”的说法。支娄迦谶译《阿世王经》卷下: “何谓三藏?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15/398a)此“三藏”指三乘,与“三藏九部”之“三藏”不同。“九部”单独使用,较早的用例见于东晋译经。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律》卷一: “如是舍利弗,如来广说九部经,为声闻制戒。”(22/227b)

“三藏九部”除《大方便佛报恩经》之外,其余用例均见于南北朝以后的中土佛教典籍。如

北凉释道所作《婆沙序》: “有沙门道泰,才敏自天,冲气疏朗,关博奇趣,远参异言。往以汉土,方等既备,幽宗粗畅。其所未练,唯三藏九部。”(北凉浮陀跋摩译《阿昙婆沙论》序,28/1a)南朝梁慧皎撰《高僧传》卷二《***摩罗什》: “渊粹有大量,才明博识,独步当时。三藏九部,莫不该练。”(50/330b)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二五同此,见53/473a。参见道世《法苑珠林》,(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Dao Shi,Fayuan Zhulin,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03.]唐法琳撰《辩正论》卷三: “至于鹫峰奥典,鸡园密义,二谛五乘之旨,三藏九部之文,赤髭之所未详,青目由来不释。”(52/504a)南北朝中土文献亦见用例。梁简文帝《庶子王规墓志铭》: “七略百家,三藏九部;成诵其心,谈天其口。胜气无俦,高尘谁偶。”3028上(七)释氏宫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 “诸人当知:瞿昙沙门,实无所知。黄口小儿,近出释氏宫菩提树下,自言得一切种智。当知此则虚妄之言。”(3/137a)

释氏宫,指释迦牟尼所居之处。宫,住所,房屋,是古义。《广说佛教语大辞典》“释氏”条: “用以表示皈依佛门者是释尊之子的称号。指释子(Sākyaputra)或(buddhputra)佛子等。‘沙门’一语佛教与外道通用,是故佛教的沙门自称‘沙门释子某某’,中国佛教的出家人以‘释’为姓,故一般通称‘释某’。”(1699b)

东汉译经用“释氏精舍”。如东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卷上: “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尼拘陀树下,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3/461a)东汉昙果共康孟详译《中本起经》卷下: “尔时佛游于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4/158a)其后译经续有使用,但用例不多。如西晋竺法护译《琉璃王经》: “一时佛游迦维罗卫释氏精舍尼拘类树下,与五百比丘、侍者阿难、金刚力士楼由俱。”(14/783b)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律》卷一GA996: “复次,佛住迦维罗卫尼拘律树释氏精舍。”(22/316b)

至于“释氏宫”,始见于后秦***摩罗什之译经,用例亦不多。后秦***摩罗什译《大庄严论经》卷一: “出于释氏宫,具足一切智。”(4/257c)

(八)四围陀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 “有一梵志,是六师徒***。其人聪辩,悉能通达四围陀典、历数算计、占相吉凶、阴阳改变,豫知人心。”(3/124b)亦作“四吠陀”、“四韦陀”。《广说佛教语大辞典》“四韦陀”条: “韦陀是veda之音写。意为四种吠陀(caturveda)圣典。梨俱吠陀(SRgveda赞歌)・沙摩吠陀(Sāmaveda歌咏)・夜柔吠陀(Yajurveda咒词)・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祭词)等四种。婆罗门教的圣典。”(362a)

此词有“四吠陀”、“四韦陀”、“四围陀”三种形式。“四围陀”出现最早,见于后秦译经旧题三国吴竺律炎共支谦译《摩登伽经》多见其例,如卷上: “有婆罗门,名莲花实。宗族高美,父母真正。七世以来,净而无杂。通四围陀,才艺寡匹。”(21/401c)据吕《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 “0867摩登伽经2卷。失译[经]。后误竺律炎等译[周]。”则该经当非可靠的三国译经。参见吕《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济南)齐鲁书社1980年版,第72页。[Lü Cheng,New Edited Catalogue of Chinese Dazangjing,Jinan:Qilu Press,1980,p.72.]。后秦***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三: “尔时婆薮仙人自思惟言:我贵重人,不应两种语。又婆罗门四围陀法中,种种因缘,赞祀天法。”(25/76b)北魏菩提留支译《大萨遮尼乾子经》卷六: “王当知,如我有四围陀经中说。”(9/342b)

至于“四韦陀”,《撰集百缘经》有用例。旧题三国吴支谦译《撰集百缘经》卷八:“时彼城中有一婆罗门,名曰梵摩。多闻辩才,明解经论,四韦陀典,无不鉴达。”(4/239c)但《撰集百缘经》不是可靠的三国译经,学界已有考辨已见考辨文章有:季琴《三国支谦译经词汇研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78103页。[Ji Qin,“Studies on the Vocabularies of Lokaksemas Buddhist Sutras of Threekingdom Period,”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2004,pp.78103.]

季琴《从词汇的角度看〈撰集百缘经〉的译者及成书年代》,载《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4期,第6467页。[Ji Qin,“Zhuanji Baiyuan Jing:Its Translator and the Times of Its Completion through Semantic View,”Religious Studies,No.4(2006),pp.6467.]季琴《从词语的角度看〈撰集百缘经〉的译者及成书年代》,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1期,第1923页。[Ji Qin,“Zhuanji Baiyuan Jing:Its Translator and the Times of Its Completion through Semantic View,”Chinese Classics and Cultures,No.1(2008),pp.1923.]季琴《从语法角度看〈撰集百缘经〉的译者及成书年代》,载《语言研究》2009年第1期,第105109页。[Ji Qin,“Investigation on the Translator and Translation Times of Zhuanji Baiyuan J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r,”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No.1(2009),pp.105109.]陈祥明《从语言角度看〈撰集百缘经〉的译者及翻译年代》,载《语言研究》2009年第1期,第95104页。[Chen Xiangming,“Linguistic Examination on the Translator and the Translation Times of Zhuanji Baiyuan Jing,”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No.1(2009),pp.95104.]

卢巧琴《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整理研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06113页。

[Lu Qiaoqin,“Collation and Studies on the Buddhist Sutras Translated in Eastern Han,Wei,Jin,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2009,pp.106113.]卢巧琴《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的鉴别》,(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1144页。[Lu Qiaoqin,The Discrimination of the Linguistic Materials of the Buddhist Sutras Translated in Eastern Han,Wei,Jin,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11,pp.131144.]遇笑容《〈撰集百缘经〉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192214页。[Yu Xiaorong,Grammar Studies on Zhuanji Baiyuan Jing,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2010,pp.192214.][日]辛岛静志《〈撰集百缘经〉的译出年代考证――出本充代博士的研究简介》,见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编《汉语史学报》第6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版,第4952页。[S.Karashima,″Researches on the Translating Times of Zhuanji Baiyuan Jing: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ies of Dr.Mitsuyo,″ in Center for Studies of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Zhejiang University(ed.),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History: Vol.6,Shanghai: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2006,pp.4952.]。较早的可靠用例见于后秦***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二五: “是菩萨得是无碍智,转身受生时,一切五通仙人所有经书、咒术、智慧、技能,自然悉知。所谓四韦陀、六鸯伽咒术。”(25/247a)

而“四吠陀”则见于唐代译经。唐玄奘译《阿达磨大婆沙论》卷一二: “曾闻有婆罗门子,先诵得四吠陀书,中间忘失。”(27/58a)

(九)天宝香、天宝花(华)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 “复以天衣重敷其上,烧天宝香,诸天宝花遍布其地。”(3/125a)

天宝香、天宝花(华),佛教徒供养佛之物。《大方便佛报恩经》多见其例,而

东汉佛经只言“香”、“天香”、“花(华)”、“天花(华)”。

安世高译《八正道经》: “信祠者悬缯烧香,散花然灯。”(2/505a)

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卷九: “昙无竭菩萨日日供养,持杂华名香,然灯悬幢幡,华盖杂宝,若干百种音乐,持用供养般若波罗蜜。”(8/473a)

支娄迦谶译《阿门众.佛国经》卷上: “阿门众.如来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得萨芸若慧时,无央数那术亿百千诸天人,于虚空住,以天华、天檀、杂香、天捣香、伎乐,供养散阿门众佛上。供养已,其天华、天香、天捣香、天檀香、天杂香,悉于虚空中合住,化成圆华盖。”(11/755b)

三国佛经方有“天宝花香”的用例。

吴支谦译《大明度经》卷二: “天宝花香具悉如前,满四天下。”(8/484b)

而“天宝花(华)”则始见于东晋译经。

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八:“十方各万佛世界尘数佛国,六种十八相震动,雨天宝华,天末香,天宝,天杂香,天宝衣,天宝云,天庄严具。”(9/446b)其后用例颇多。如后秦***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四: “以天宝华聚,散多宝佛及释迦牟尼佛上。”(9/33c)南朝宋宝云译《佛所行赞》卷三: “种种天宝花,从空而乱下。”(4/28a)

“天宝香”佛经中用例很少,多与“天宝花(华)”一起出现,除《大方便佛报恩经》外,再列举几例。

西秦圣坚译《罗摩伽经》卷上: “又雨无量天宝花云,无量天宝香云。”(10/858a)唐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三: “阿僧天女歌咏赞叹,阿僧天宝华云,阿僧天宝香云,阿僧天宝云。”(10/721c)

(十)无量百千万亿阿僧劫

《大方便佛报恩经》多见此词,如卷一: “释迦如来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劫,难行苦行,发大悲愿。”(3/125b)

“无量百千万亿阿僧劫”是表示时间非常久远的短语。《广说佛教语大辞典》“无量百千万亿劫”条: “无限长之时间也。”(1238b)“阿僧劫”条: “无数劫(劫是劫波之略)。”(810b)

东汉译经中以“劫”为核心构成的表示时间久远的短语形式繁多。至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劫”,东汉、三国佛典未见用例,最早见于东晋十六国及以后译经。如后秦***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六: “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9/52c)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经》卷一二: “若是虚妄诸佛世尊,久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劫,修菩提道已离妄语,今作是说,其义云何?”(12/439c)北魏菩提留支译《深密解脱经》卷二: “堕大地狱无有出期,乃至无量百千万亿阿僧劫。”(16/672c)

唐以前的佛典总共也只有五六例而已。

(十一)五盖十缠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 “念念无常,五盖十缠之所覆蔽。”(3/128a)

“盖”、“缠”都是烦恼的异名。《广说佛教语大辞典》“五盖”条: “覆盖心的五种烦恼。五种障害。即贪・・像睡眠那样的无知蒙昧・躁郁的状态・疑等五种。或译为贪欲盖・恚盖・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等五种。”(239b)“十缠”条:“缠者,烦恼的异名。缠绕众生身心,令不得自由,故名缠。有十种,故名十缠。”(91b)

东汉三国译经只有“五盖” 之说,未见“十缠”。东汉安世高译《阴持入经》卷下: “已舍五种为何等?为五盖。一、二恚、三睡眠、四不了悔,五为疑。”(15/180a)三国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卷七: “又有五盖:贪财盖、恚怒盖、睡眠盖、***乐盖、悔疑盖。”(3/39a)“十缠”之说始见于后秦译经。后秦***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七: “缠者,有人言十缠,有人言五百缠。”(25/110b)

“五盖十缠”连用最早见于南朝梁佚名撰《慈悲道场忏法》卷一GA996: “常知三漏五盖十缠之法是障。”(45/965c)除上例和《大方便佛报恩经》之外,其余用例均见于隋唐以后中土人士编写的佛教文献。如隋费长房编《历代三宝记》卷一四: “烦恼则五盖十缠,九十八使。”(49/115b)隋灌顶撰《国清百录》卷三: “至于今日恒沙惑障,烦恼迷昏,五盖十缠。”(46/811c)

(十二)一箭道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 “七宝行树,其树皆高尽一箭道。”(3/124c)

一箭道,佛经中的长度单位。《广说佛教语大辞典》“一箭道”条: “距箭靶子百二十步或百五十步之距离。”(25a)

此词东晋译经始见。如东晋法显译《大般涅经》卷中:“其间相去,尽一箭道。其城四门,门各九重。”(1/201a)后秦***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六:“一树一台,其树去台,尽一箭道。”(9/53a)。北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 “见弗婆提人闻怖畏声,耳识所缘,尽一箭道。”

考察这12条佛教词语之后,我们认为,《大方便佛报恩经》不是东汉译经,它的翻译年代当在东晋之后。

“三藏九部”、“五盖十缠”这两个词语可靠的用例都见于南朝宋之后,尤其是“五盖十缠”,其较早的用例见于《慈悲道场忏法》,吕先生指出该书是梁武帝(502―549)时期所撰“2075《慈悲道场忏法》10卷。梁代,作者不详。武帝代(502-549)。”参见吕《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济南)齐鲁书社1980年版,第153页。[Lü Cheng,New Edited Catalogue of Chinese Dazangjing,Jinan:Qilu Press,1980,p.153.]。从这两个词语看,《大方便佛报恩经》应该是距《出三藏记集》(510-518)和《经律异相》(516)成书年代很近的一部佛经,然其译者竟不可考,实在令人费解。同时,“五盖十缠”除在《大方便佛报恩经》使用外,其余用例均见于中土佛教文献(《慈悲道场忏法》也是中土人士所撰),这些似乎表明:该经乃中土撰述,而非译经。

[参考文献]

[1]林显庭:《〈大方便佛报恩经〉纂者考及其唐代变文》,《中国文化月刊》1987年第91期,第6591页。[Lin Xianting,“Studies on the Author of Dafangbianfo Baoen Jing and Its Narrative Form in the Tang Dynasty,”Chinese Culture Monthly,No.91(1987),pp.6591.]

[2]谢生保:《从〈子经变〉看佛教艺术中的孝道思想》,《敦煌研究》2001年第2期,4150页。[Xie Shengbao,“Thoughts on Filial Piety and Morality Based on theJataka of Samaka,”Dunhuang Research,No.2(2001),pp.4150.]

[3]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Wang Weihui,A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Frequently Used Words in Chinese from Eastern Han to Sui Dynasties,Nanjing:Nanjing University Press,2000.]

[4]陈星桥: 《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法音》1996年第12期,第59页。[Chen Xingqiao,“The Goddess of Mercy in China,”The Voice of Dharma,No.12(1996),pp.59.]

[5]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Yan Kejun(ed.),Quan Shanggu Sandai Qinhan Sanguo Liuchao Wen,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58.]

从佛教词语考辨《大方便佛报恩经》的时代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佛教词语考辨《大方便佛报恩经》的时代

学习

理想城市形态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理想城市形态,内容包括理想城市特征,理想城市空间形态。摘要: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城市形态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功能布局、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交通组织及城市绿地系统等一系列问题。塑造良好的城

学习

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初探

阅读(39)

摘要:当今时代,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日益严峻,若要保持人类未来的健康生存及发展,就必须努力推广低碳经济产业,以对此种环境进行有效的应对。目前,就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养殖人员正在尝试借助滤食性鱼类所具有的碳汇作用,降低水体的碳含量

学习

海纳百川弘道养正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海纳百川弘道养正,内容包括弘道养正臻于至善全文,弘道养正崇德尚贤下句。初到威海时,由于当地居民对洪式太极拳缺乏了解,再加上健身方式的多样化和群众健身需求的多样化,大家对洪式太极并没有很快的接纳。许多健身爱好者不了解

学习

浅谈企业员工忠诚度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企业员工忠诚度,内容包括员工忠诚度标准是什么,员工的忠诚度来自于哪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

学习

小面馆生意火暴之谜

阅读(26)

1.从众心理:这个小面摊是夫妻店,只有一个下面条的灶,吃面的人稍微一多,就忙不过来。而且面摊的位置正好在上清寺几栋写字楼之间,早上吃早餐时更是人满为患,因此,这个面摊就给人生意很兴隆的印象。从消费心理学角度上来说,人们都觉得哪里吃饭的人

学习

谈谈怎样当教师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谈谈怎样当教师,内容包括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在线阅读,我怎样当老师感悟。教育作为兴国之本,车之一轮,鸟之一冀,承担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教育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那么我们怎样当教师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习

成本简易测算管理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成本简易测算管理,内容包括成本测算表完整版,模板工程成本测算明细。审计运行单位成本是指审计机关完成一个审计(调查)项目,实现预定审计目标所耗用的各种费用(不含人员工资)之和。要科学、合理、准确地计算审计运行单位成本,必须

学习

正方体的棱长范文精选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正方体的棱长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正方体棱长题及答案,正方体棱长的试题。正方体的棱长篇1各位薯条肯定都切过生日蛋糕吧?切后的蛋糕有的面有奶油,有些没有。同样,如果我们切割长方体、正方体也会出现不少的带色面,而且里边还有不

学习

漫谈俄罗斯民族服饰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漫谈俄罗斯民族服饰,内容包括俄罗斯民族服饰大全,俄罗斯的古代民族服饰。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它的服饰历史同样绚丽多姿、源远流长。俄罗斯民族服饰虽然发生过一些变化,但其基本特色却一直保持不变并保留

学习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内容包括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的意思,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原文。不

学习

洪洞县里无好人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洪洞县里无好人,内容包括洪洞县里无好人啥意思,洪洞县里无好人的由来。洪洞县衙如此,比洪洞县衙更高的官府怎么样呢?三郎后来出现了,但不是苏三所指的那种好人,只是对她个人而言的“恩客”和“贵人”。

学习

古代儿童的玩具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古代儿童的玩具,内容包括古代儿童玩具故事大全,古代儿童的玩具阅读答案。古代孩子玩玩具吗?据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古人最早管玩具叫“”,距今约5000年的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出土的“陶响球”是最早的“声响玩具”,汉代已出现“泥

学习

江南织造:康熙的情报站

阅读(23)

许多人对清朝江南织造不陌生,《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此任职,在一般人眼里它也许只是个专门替皇帝“采买”的机构,但其实它还有一个更神秘的身份。

学习

关于高更及其油画作品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高更及其油画作品,内容包括高更油画拍出3亿美元,高更油画风景画的步骤。摘要:高更的一生都是在逃避现代文明的窒息与追求生命本源中度过,他在“世外桃源”塔希提岛上的日子,是他创作的最成熟和最重要时期。他的作品多是表

学习

印度佛教源自中国原始萨满宗教思想考(下)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印度佛教源自中国原始萨满宗教思想考(下),内容包括原始佛教起源和印度教关系,印度佛教思想史修订版。四、从经籍、释典及人类学角度等考察印度佛教与中国原始萨满宗教在神话、信仰、信念、仪式等方面的渊源关系

学习

世界佛教圣地——蓝毗尼

阅读(124)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佛教圣地——蓝毗尼,内容包括尼泊尔圣地蓝毗尼佛寺,佛教圣地蓝毗尼。佛教圣地蓝毗尼位于尼泊尔,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地方,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学习

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内容包括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佛经大乘小乘区别。“小乘”与“大乘”的由来

学习

干那事儿还有多少式?

阅读(26)

真正完美的俯卧撑,价值百万,男人都清楚的知道女人喜欢这个姿势。所以哪怕你身无分文,哪怕你追求的目标是花花公子的封面女郎,只要你’瞳得如何做好俯卧撑,给她完美的高潮感觉,那你就会永远充满自信。最简单最传统的男上女下式至今还是使用得最

学习

世界上有多少民族等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上有多少民族等,内容包括全世界从古到今有多少个民族,世界上有多少个民族名字。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现有2000多个民族。各民族中的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多的达1亿以上,少的只有几十人。其中超过1亿以上人口的民族有7个,即汉族

学习

中国汉文佛教典籍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汉文佛教典籍,内容包括汉文佛教大藏经,中国佛教文疏大全。佛教典籍就是人们常说的“佛经”。“佛经”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泛指佛教的所有典籍,包括经、律、论“三藏”以及各种佛教著述,我国古代称为“众经”、“一切经”,现

学习

佛教密宗女性神佛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佛教密宗女性神佛,内容包括密宗满天神佛,佛教有女性佛吗。在佛教密宗当中,女性神佛的身影堪称无处不在。最高神本初佛的明妃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具有无上的智慧和地位。五位禅那佛也各有明妃,大力协助五佛弘扬五智。另外,还有为数

学习

圣严法师 人间佛教的践行者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圣严法师 人间佛教的践行者,内容包括圣严法师世界佛教通史,佛教圣严法师。出身江苏贫农之家的圣严法师,承继汉传佛教禅宗临济,曹洞二法脉,是当今华人世界中著名的佛教大德。他的圆寂固然令人惋惜,但于佛法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