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城市形态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功能布局、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交通组织及城市绿地系统等一系列问题。塑造良好的城市形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紧凑型”城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符合当下中国的国情的。
关键词:城市形态;集中论;分散论;可持续发展
“一个好的城市必须保证全体居民的最低生活标准,同时必须提供有利于创造实验的环境,发挥首创精神的自由和消费者最大限度的选举权,而对于这些复杂的要求,塑造一个理想城市的形态是绝对必要的”.
------- Hall(1988)
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城市形态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功能布局、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交通组织及城市绿地系统等一系列问题。塑造良好的城市形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环境与发展宣言» 和 «21世纪议程»确立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并将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在 «21世纪议程» 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包含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因素”。
这一概念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部分学者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持续性问题主要与人口增长及城市扩张等问题相联系;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可持续性问题主要是由中心区人口减少带来的经济萎缩与衰退等问题。合理的城市***策、管理方式及发展形态,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城市为中心,这就又将视点转向了城市问题,正如埃尔金(Elkin)等人所言,“城市的中心,是世界经济秩序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学术界已认识到城市的形态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对什么样的城市形态是可持续的没有达成共识。有学者指出(Elkin,1991),一个可持续性城市“必须具有便于步行、非机动车通行及建立公共交通设施的形态及规模,并具有一定程度的紧缩性以便于人们之间的社会性互动。”对此争论主要形成了三种观点:集中论、分散论和折中论。
集中论关注的是通过对集中设置的公共设施的可持续性的综合利用,来缓解交通的拥挤、环境的污染,以节约城市用地,遏制城市的蔓延,缩小城市的规模。主要代表是Le Corbusier和Jane Jacobs。反对集中论主要表现在:紧缩城市将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容器,拥挤的交通、开阔地的缺乏、高密度的人口,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诸如犯罪和种族冲突等和生活质量的降低。在紧缩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要占用公共绿地,也不可能阻止城市的蔓延。
分散论最初来源于工业***后,由于工业***中新生的城镇往往脏乱不堪,人们急于摆脱这种局面,于是出现了疏散城市的规划主张。追求高的生活质量是分散论的追求目标。Frank. Lloyd Wright 是分散论的先驱。反对分散论主要表现在:城市的无限蔓延,吞食了大量的森林、农田和空地,自然和谐的环境被人为地分割, 土地浪费严重;小汽车占主导的交通方式使能源消耗大量增长,空气污染严重,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市中心的衰败,引起经济低迷;邻里关系恶化; 犯罪率居高不下; 种族问题严重,社会冲突不断等。
“紧凑”是指城市组团空间相对集中、高密度、高效率的布局形态。它提倡的是节约使用土地,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城市土地,通过提高密度、功能分区来缓解人流、车流的拥挤。正如Jane Jacobs所说“密度带来了城市的多样性”。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学者对于“集中论”与“分散论”也作了大量的研究。武进(1990)认为城市形态几乎都经历了一个比较紧凑到比较松散,再到更为紧凑的过程,即城市形态的紧凑度是随着城市的周期性扩展而变化的。依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认为只有通过实施“紧凑型”城市形态的发展战略,城市才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城乡规划法》规定“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城市规划发展原则,也体现了国家对紧凑型城市形态的肯定,认同紧凑型城市形态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优形态。
中国自改革开放***策实施以来,大大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0.6%增加到2009年的46.59%。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表现在城市空间形态上“摊大饼”式的盲目扩张、无限蔓延。此过程中伴随着城市的基础设施、道路建设、园林绿化等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出现了诸如交通拥挤、功能布局结构与比例失调、人口急剧积聚等“城市病”;以及“城中村”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既不利于城市形态的和谐,也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迫切要求寻找一种既可以解决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合理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形态。而“紧凑型”城市形态要求预防城市的盲目扩张和无序蔓延,有效地利用城市的现有空间。它是可以改变中国城市当前的发展现状,并能促使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实施“紧凑型”城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符合当下中国的国情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让: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协调发展;改变以往的发展观念,引入新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在城市形态的拓展中,要引入“精明增长”、“紧缩发展”等紧凑、集中、高效的城市发展理念。合理利用、集约使用城市土地,从粗放型开发向集约型开发转化。
紧凑型型城市形态的实施就是要:防止城市空间低密度扩张,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费用的增加,以及大量农业用地、绿地和自然景观的丧失,造成只顾发展经济,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等生态失衡的现象;控制城市的规模,建立多功能中心,分散日益集中的城市人口(城市人口的增加,势必会造成各种资源的消耗量成倍猛增. 城市的用水、用电等的供应以及废水、废气和垃圾的排放等都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负)。同时,紧凑型型城市形态的实施可以打破城市居民的情感真空,满足城市居民感情交流的需求;可以使旧城恢复活力,城市经济复苏。
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城中村”,因开发费用等原因停建的项目,废弃、污染的工业用地等闲置地。实施“紧凑型”的发展形态,就可以通过改造、转换、合并与扩充这些城市闲置地,来遏制城市的蔓延,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避免城市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这也有利于减少城市***府的财***支出,置换于对提高居住生活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建设。
中国处于发展中国家,实施“紧凑型”城市形态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设施的效率,城市各项建设相对集中,组团式发展,可以减少出行距离,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率,节约国家财***支出,这也符合中国的“构建和谐、节约社会”的基本国策。
“紧凑型”城市形态不等于一味的追求高密度、高强度的发展形态,而是要结合自然景观,高效、合理的利用城市空间。要节约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成本,提高科学技术含量,实现精明增长、集约发展的理性化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英)詹克斯等编著,«紧缩城市»。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任致远,«解析城市与城市科学»。---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资料集-第一分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王庆海,«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