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爱“干活”的宝宝
2岁左右的天天模仿能力很强。大人干什么他都要看一看,然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还要摸一摸、动一动,甚至还要求学大人的样子重新做一遍。为了满足宝宝的好奇心,不扼杀他的模仿能力,如开灯、关灯、拉窗帘等一些细小的事情,我都会在天天的主动请缨下让他自己去完成。因为我对宝宝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久而久之。干一些细小的事情就成为了天天的“专利”。如果我替他做了某一项“工作”,他就会哭闹着让我恢复原样,然后他自己再做一遍。冬季天凉,天天即使脱了衣服已经钻进被窝,但为了自己关灯,还是非要爬出来。我阻止他,他就会哭闹不停,直至他的要求被满足。
我忽然意识到,在我教育宝宝的过程中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可”与“否”的范围定得不够明确。也就是说,应该给宝宝讲明:灯、窗帘可以由你来开、关,但要是脱了衣服再来完成,就很容易冻病,生了病还得打针、吃药,那多疼、多难受呀!所以,只要是脱了衣服,就由妈妈来完成这些工作。但是妈妈一定会在合适的时候,给你自己动手的机会。
经过反复多次讲道理之后,天天才渐渐接受了我的建议。事后我明白过来,道理应该在一开始就讲明,不然宝宝一旦形成了习惯,再想改变,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这正是所谓秩序敏感期造成的,在这一时期,宝宝认为凡事只要他做了,就应该都由他来做。
我认为,划定范围,建立“可”与“否”的观念,井要求宝宝遵守规定,对宝宝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克制着不做某些事情的过程中,培养的是通向成功的另一种重要素质――自制力。
是谁破坏了“原则”?
超市是宝宝最爱去的地方。在宝宝的眼里,那里有好吃的、好玩儿的东西。进超市之前我先跟宝宝讲好:“超市里好吃的、好玩儿的东西特别多,你不能什么都要,你要是乱要,以后妈妈就再也不带你来了,记住了吗?”
别看宝宝当时头点得像鼓槌,可一进超市就不是他了,不是想要这个就是想要那个,拽也拽不动,拉也拉不走,不给买就哭。无奈,只有给他选一个好吃的,才算完事。
这次是过去了,可下次再去超市,“节目”又开始重演,不给买好吃的、好玩儿的就哭闹不止。
我意识到这不是宝宝的错,这个问题在于我,是我上次看宝宝哭而满足了他的无理要求,结果在无形中给宝宝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妈妈说的话是可以改变的,是我的行为在鼓励宝宝哭闹!
此后,我说到做到,原则问题不给宝宝商量的余地。宝宝知道哭闹也不起作用了,只有乖乖地听从我的安排了。
宝宝也在监督我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不可以到处乱扔垃圾,有脏物要扔到垃圾桶里去。然而,在这方面,我教育着宝宝,宝宝也在监督着我。
一次,我用自行车带天天出去玩儿,天天说要喝奶,我便边骑车边给了他一袋奶。天天从奶袋上咬下来很小的一个角,然后把那个小小的东西递到我的手里。可是,那个小东西太小了,我的手没接住,一下飞落到地上。天天马上喊道“妈妈,停下,你没接住,掉地上了,快捡起来呀!”
我意识到,父母的一个哪怕是很细微的动作或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到宝宝。于是,我很顺从地下车,退回去,弯腰找了半天,才把那小东西捏起来,然后丢到远处的一个垃圾桶里。
后来,无论宝宝在不在跟前,我都处处更加努力做好,没有任何偷懒或杂念。是儿子增强了我的环保意识,我要感谢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