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系统完整地论述养生防病的思想、理论、原则及方式方法的中医典籍,其养生学术思想和理论对现代生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其中的《内经》饮食法则,从食物的四性五味切入,详细介绍了各种食物的性味和宜忌。我刊特设专题精选整理相关内容,希望从古代养生文化瑰宝――《黄帝内经》中提炼出指导现代人科学饮食的精髓,呈现给读者。
食物的四性五味
食物的“气”或“性”又称四气、四性,是指食物具有寒、凉、温、热四种不同的性质,连同不寒不热的平性,故也有人称为五性。
食物的“味”,即是指食物的主要味道,又称为“五味”,即辛、甘、酸、苦、咸。实际上还有淡味、涩味,习惯上把淡附于甘味,把涩附于咸味。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味。
四性不同,功用各异
中医认为,能够***热证的药物,大多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寒证的药物,大多是温性或热性的。《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许多食物即药物。食物四性、功效及食物举例具体参见表一。
五味相调,调理脏腑
食物的五味,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此外,五味还与五脏相对应,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古人云:“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也就是说,辛味具有宜发散、行气血的作用,如对气血阻滞、肺燥等病,可选葱白粥、姜糖饮、萝卜饮等药膳;甘味起到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对脾胃气虚、胃阳不足等病,可选用红枣粥、糯米红糖粥等药膳;酸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遇有气虚、阳虚不摄而致的多汗症、泄泻不止、尿频、遗精等,可选用五味饮、乌梅粥等;苦味具有泄热、燥湿、坚阴的作用,遇有热症、湿症、气逆等病,可选用凉拌苦瓜、苦瓜粥等;咸味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等作用,遇有痰核、瘰疬等病,可用黄芪蒸***鸽、龙马童子鸡等药膳。可见,五味入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与疾病性质密切相关,只有五味相调,才会取得疗效。食物五味、功效及食物举例具体参见表二。
小提示:
辛(辣)味食物应用:生姜发汗解袁,健胃;胡椒暖肠胃、除寒湿;韭菜行淤散滞,温中利气;大葱发表散寒。
甘(甜)味食物应用:***虚证常用甘草、大枣、蜂蜜、砂糖等,在汤液的处方里多半有甘草、大枣这两味;白砂糖助脾润肺生津;红糖活血化淤;冰糖化痰止咳;蜂蜜和脾养胃,清热解毒;大枣补脾益阴。
酸味食物应用:米醋能消积解毒;乌梅能生津止渴,敛肺止咳;山楂能健胃消食;木瓜可平肝和胃等。
苦味食物应用:苦瓜清热、解毒、明目;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枇杷叶清肺和胃,降气解暑;茶叶强心、利尿、清神志。
咸味食物应用:甲状腺肿大者,可用海带或海藻来***;喝淡盐水能使胃肠内不干净的东西排出体外;海参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海带软坚化痰、利水泄热;海蜇清热润肠。
五味不可过,过犹不及
食物五味的属性与性味,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平时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因此,注重五味的调和,是保证脏腑经络之气运行正常、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要做到五味调和,一要浓淡适宜;二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辛、甘、酸、苦、咸的配伍得宜,则饮食具有各种不同特色;三是在进食时,要做到味不可偏亢,偏亢太过,容易伤及五脏,于健康不利。
民以食为天,食物五味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本,五味偏嗜则是“过用”的原因之一,是为发病之因。
过量食用辛味食物会刺激胃黏膜,使肺气过盛、筋脉不舒、指甲干枯。患有痔疮、肛裂、胃溃疡、便秘等症者还会加重病情。
过量食用甘味食物,会致使心气烦闷、喘息、肤色晦暗。甜食吃得过多还会引起血糖升高,胆固醇增加,使人发胖,引起身体缺钙及维生素B1的不足,甚至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过量食用酸味食物会使肌肤失去光泽,肌肉变得粗硬,甚至口唇翻起。酸食过多还会引起胃肠道痉挛及消化功能紊乱。
过量食用苦味食品,会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过苦还易导致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过量食用成味食物,会使流经血脉中的血淤滞,甚至改变颜色。尤其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不宜过咸。
正所谓“凡事当思两面性,辨证摄食看需要”。
食物五味有禁忌
疾病对食物五味的禁忌是一个很重要却又复杂的问题,几乎所有患者及其家属都会提出询问。常言道:“三分吃药七分养。”饮食五味的禁忌问题是疾病调护中重要的一环。对患者来说,尤其要把食物五味的禁忌贯串于整个疾病的***和康复的全过程。
食物五味的禁忌与病情病性
针对疾病的寒、热、虚、实,脏腑表里等病证,结合食物的属性、性味全面加以考虑,凡于病不利的饮食皆为所忌。
毒深热盛,口渴烦躁,发热便秘者,宜多吃水果汁、西瓜、米粥及一些清凉健胃、消渴除烦的食品,切忌过食生冷及油腻之物。
术后若出现胃阴不足症状,口干纳少,舌光红无苔,时有恶心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应当禁忌辛热伤阴的药物和食品。
体质虚弱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忌食油炸、油煎、肥肉等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热性体质的人,应选择清凉食物,忌食姜、葱、辣椒、酒、熏烤之品、羊肉、狗肉等辛辣油腻食物。
发热患者应忌生冷、油腻食物等,免伤脾胃;忌酒及辛辣食物,免伤胃络。
久病之人,忌食猪头肉、鹅肉、鱼虾等。
胃脘胀满、呕吐、恶心之人,少进甜食,如饴糖、砂糖、蔗糖。
疮痈肿毒患者,忌羊肉、蟹、虾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凡有出血症状(如鼻出血、咯血、吐血、尿血、便血等)的患者,忌辛辣食物。
咳喘多痰的患者,忌酸涩之物,如杨梅、石榴、樱桃、梅、杏、李、山楂、木瓜等。
痢疾后,忌饱食及甘甜、滑利、生冷食物及瓜果、动物血等。
大便稀薄者,少进肥肉。
脾胃虚寒之人,不宜食柿子。
内热较盛的人,不宜多吃荔枝。
药物与食物五味的禁忌
例如患者正在服健脾和胃、温中益气的中药,而饮食却摄取性凉滑肠之食品就不适合了。就病证和体质而言,平素脾肾阳虚容易腹泻者,须忌食生冷黏腻滑肠食品。如芦笋性凉味甘,有通便润肠作用,如用于脾虚腹泻的患者就非所宜;肺胃阴虚口干舌红者,切忌辛热香燥食品,如辣椒、胡椒、生姜、生葱及干果等;体内热盛者忌油煎炒煨;有黄疸者忌油腻、肉食;水肿者忌食成味等。有些传统的说法也应予以尊重,如进食人参类药物后忌食萝卜,以及鳖甲忌苋菜,蜂蜜忌葱等。
民间所传“发物”的五味禁忌
所谓“发物”,是指使疾病加重或诱发疾病的某些食物。现在看来,有些与过敏性疾患有关,如哮喘、荨麻疹等,有些与外症疮疡肿毒有关。这些食物多指水产品中的带鱼、鲤鱼、鳝鱼、蚶子、蛤蜊、螃蟹、虾、海参,畜肉类的羊肉、狗肉、驴肉、马肉,蔬菜中的韭菜、芹菜、香菜、茴香等。
虽然要尊重一些传统的食物五味的禁忌习惯,但那种过分遵从食物五味的禁忌,甚至故弄玄虚以致使患者无所适从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患者的食谱不宜太窄,食物五味的禁忌不宜太严,可视其病情的寒热虚实和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强弱,予以必要的食补和食疗。以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为主,以弥补机体的消耗,提高机体的免***功能和抗病能力。事实证明,保持脾胃功能正常,后天营养充足,常能提高人体对手术、化疗和放疗的耐受力,改善全身状况,加强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粮谷、肉类、蔬菜、果品等,是饮食主要的组成内容,在体内有补益精气的作用。它们皆有五性五味,宜和而食之,无使偏盛。人们必须根据需要,兼而取之。只有主食与副食的全面搭配,才能有益于人体健康。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善用四性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