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辛亥***元勋家庭的方君璧(1898~1989年),生于福州,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成就突出的女画家之一。1912年,年仅14岁的方君璧便随姐姐方瑛(曾任同盟会暗杀部部长)到法国求学,在法国曾就读于巴黎朱里安美术学院、波多城省立美术专门学校,后升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第一位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中国女性。1932年中华留法艺术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当时方君璧为召集人。1933年成立于杭州的艺风社,方君璧同徐悲鸿、陈树人、王亚尘、陈抱一等人为其中骨干。方君璧还与张大千、徐悲鸿、林风眠、黄宾虹、吴湖帆、梁鼎铭、贺天健、俞剑华、陈抱一等人同为1934年4月创刊的《美术生活》杂志的“特约编辑”,同早期美术界的精英们并肩宣扬中国美术。
1924年之后,方君璧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香港等地举办过画展;1944~1956年间,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英国、法国、巴西、阿根廷、日本等欧、亚诸国举办过画展。
同期女艺术家中,方君璧所举办的画展最多。基于她被国内外广为赞誉的艺术成就,方君璧确立了她在当时艺术界的地位。1924年5月21日,方君璧同徐悲鸿、林风眠、刘既漂、王代之、曾一鲁等人携力作参加在法国阿尔萨斯省首府史太师埠莱茵阿宫举行的中国美术展览会,所作《吹笛少女》成为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的第一幅中国女性的作品。她以富有东方柔美、沉静神韵的绘画作品,被巴黎美术界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此时创作的代表作还有《拈花静思》。1925年回国执教期间,得到岭南艺术界高奇峰、高剑父等人的推崇以及当时国民***府的欣赏,国民***府以巨金购得其作品,并挂于中山纪念堂。1926年,方君璧重返法国,想请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勃纳尔校长为她介绍一位老师,勃纳尔校长却说:“君之画已可以传世,今必欲觅一人改君之画,而使之成为恶劣乎?”校长认为方君璧已够艺术家水平,不必再求师。2003年10月香港佳士得拍卖其《桃衣少女》(以88.7万港元成交),便是被1928年的巴黎艺术博览会邀请参展的作品。这件作品在当时的西方艺术评论界得到充分的肯定,上海出版的《良友画报》也曾大篇幅报道此幅作品。1972年,方君璧归国,得到了***的接待。1974年,为了表达对这位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艺术事业的名门后裔的尊敬,巴黎东方艺术馆专门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1978年10月,方君璧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作品有墨气淋漓、意境清隽的《寒林孤月***》《山中双松》《钱塘捕鱼》《南京长江大桥》等,共计40件。1984年,方君壁画作巡回展在巴黎瑟努奇博物馆举办,并有20余幅作品被收藏。足见这位从巴黎起步的东方画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方君璧虽在西方文化背景中生活,却仍然坚守中国文化意识的认同,成为当时中国西画运动中极具开创性的领导者。方君璧在20世纪30年代返国后才开始尝试以中国笔墨作画,她在西画美育的背景下,以写生的方式,运用透视、素描等技法,创作出了一批“融合中西”,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创作题材也一改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而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上多截取客观事物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如1942年作中国画《破坏中之建设》立轴,便是用纪实性的手法,将沦陷时期的广州残垣断壁、备受战火摧残的建筑,与远处朝气蓬勃的新建筑形成强烈对比,运用明亮轻快的色调,将带有立体感和透视效果的废墟场景表现出来。画面融中国画的色彩、线条、平面性于油画中,颇具新意。同时偏重于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某些形式的借鉴,如线条的运用、笔墨意味对于油画笔触的启发、三远构***对油画造型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写意手法的运用,显示了她在艺术创作上的智慧。
时人评:“方君璧天资甚高,风景、人物、花鸟皆能,尤擅人物,所作画像,皆具神似。”方君璧创作的肖像画造型坚实、设色强烈,而又略具和谐浑厚、清新委婉的艺术风格。如创作的西画《人体》,以及在巴黎美术会上陈列并被法国收藏家以千金易去的《女孩》。《女孩》画幅之上,女童冥然入定,儿童的纯朴稚态生动毕肖。她的国画也颇有特色,如《赵少昂像》,从其笔墨中可以窥知她对中国绘画的探索。方君璧在绘画中的探索还被蔡元培评价为:“借欧洲写实之手腕,达中国抽象之气韵,一种尝试,显已成功,锲而不舍,前途斐然。”
2004年,中国嘉德秋拍上推出方君璧1960年作《吹笛少女》,以165万元成交,是方君璧作品2002年流入拍卖市场以来取得的最高价。这件作品由其家属提供,画面吸收了法国印象派绘画风格,注重人物个性和神态特征的刻画,在色彩上追求稳定,同时注重线条的运用,人物形象含蓄,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画家将人物置于近乎平涂的灰亮背景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然而,就在色调变化细微的灰色背景上,却给人一种空气随着笛声在人物周围流动的印象,女性特有的婉约柔情和细腻情思也随之自然流露出来,全然一派娴雅的闺阁气息,清新生动。这幅作品代表了方君璧中西合璧的油画风格。此幅《吹笛少女》与巴黎春季沙龙展入选的《吹笛少女》并不是一幅作品,曾参加沙龙展的《吹笛少女》被当时《巴黎美术杂志》用作封面,巴黎《真与美》杂志称她为“具审美之精华特色之一位,故其画品能超出尘外”。
与同时期活跃在中外画坛的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梁、常玉等中国早期油画奠基者相比,女画家们的艺术成就及作品的市场价值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被称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的潘玉良、蔡威廉、关紫兰、丘堤、孙多慈、方君璧的作品,在国内艺术市场上的表现相差悬殊。第一届全国美展上就“一鸣惊人”的蔡威廉(1904~1940年),目前仅有一幅名为《异国忆想》的作品流入拍卖市场,这幅创作于1928年的作品仅以15.4万元的价格成交;被海外油画界称为“中国闺秀女油画家”的关紫兰(1903~1986年),成交价格最高的作品为《西湖》(1929年作),以99万元成交;丘堤(1906~1958年)的作品中,迄今成交价最高的是2004年10月香港佳士得上拍的《双雉》(1957年作),以50.6万元成交,其最高指数作品为2004年5月中国嘉德上拍的《静物》,合每平尺47.2万元;“融合中西艺术的先驱”潘玉良(1899~1977),以《自画像》(1949年作)每平方尺160.3万元的高价,位居油画界女画家作品价格指数首位。作为中国民国时期仅有的几位女油画家之一,基于方君璧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早期中国艺术展览运动中所占据的位置,结合其作品在市场上的历史拍卖数据来看,其作品价位仍有上升空间。
方君璧绘画作品的拍卖行情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作品在国内上拍始于2002年,迄今送拍作品仅有36件,总成交额为841.3万元。从拍卖行情的表现来看,方君璧的艺术才刚刚被收藏界所认识。虽然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展览,并在各国举办画展,但市场上仍然很少见到她的作品参与流通,大部分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尚未流入市场。这说明部分藏家正持画观望,等待市场的发展。方君璧参与流通的3幅作品的收藏成交率为72%,比较乐观,这说明藏家对其作品的收藏比较理性,态度积极。在方君璧的作品中,人物题材绘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受到藏家的青睐,市场价格较其他题材的画作要高。如2005年11月嘉德上拍的《仕女》、2005年7月保利上拍的《梳妆》,以及2003年10月香港佳士得上拍的《桃衣少女》,均取得了较好的成交价格。从方君璧作品的交易情况看,其市场行情虽不一定出现飙升的情况,但却呈平稳上升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