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中国哲学对中医精神医学

1对中医精神医学的基本认识

中医理论体系中原本没有建立起***的精神医学理论,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精神医学。但从现存各类史料中可以知道中国古代不仅存在许多关于精神疾病的记载,而且对精神疾病也有着较为系统的认识,只是这种认识不同于西方和现代医学。中医精神医学的基本观点确立于《内经》时期,“五脏藏神”和“七情致病”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内经》强调整体观念,建立了唯物的形神一体观,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将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将“心”确立为精神活动的主体。《内经》还确立了以气血为生理基础的唯物论,《灵枢·平人绝谷》篇曰:“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此后,中医对精神疾病的***无不以阴阳五行等理论、学说来辨证论治,判断气血、脏腑的病理变化对形与神的影响。

2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心理的影响

人的心理具有生物与社会双重特性,精神疾病不仅是生物学上的异常表现,而且是其所处时代与环境的社会文化的折射,患者的感知、行为、幻觉、妄想与民族文化、社会风俗、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1]。文化甚至是形成人心理的决定性条件,在相同的环境中受相同文化影响的社会成员有着某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哲学是文化传统之源泉和灵魂,其思想能最集中地表现出各民族文化特征。儒道释思想渗透进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中,成为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中理解世界、处理社会矛盾的方式方法。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不仅给出了对人内心生活的理论说明,而且给出了提升精神境界的修养方式[2]。在这种哲学思想指引下,中国人对挫折、逆境有着天然的承受力和消化力。但文化本身也可以成为应激源,导致各种心理障碍,譬如儒学中一些压抑、束缚人性及苛求完美的东西又是导致精神疾病的病因。本文仅讨论儒道佛对心理世界的积极影响。

3中国古代哲学对精神医学体系的两点影响

3.1中国古代哲学语境下的“心主神明”论中国哲学中的心有多重意义,或以心为思维器官,或指思想、性情、本性。而西方人所谓之心,与灵魂离为两物,只指肉体心之一种机能而言。西方人认为超肉体者只有灵魂,中国人所谓之心,则已包容西方人灵魂观念之一部分。中国人舍弃人的灵魂而直言心,便舍弃了人生之前世与来生,而就此现实世界,从人类心理之本原与终极的大同处来建立一切人生观与宇宙观[3]。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模拟社会***治礼制秩序建构了“心主神明”的特殊理论,《荀子》曰:“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这一观点被中医学吸纳并发展,如《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类经·藏象类》中说:“心为一身之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是,故曰神明出焉”。

3.2中国哲学一元人生观对心身观的影响东方人认为心身不对立,对世界并无精神界与物质界之分。中国的人生观是“人心”本位的一元人生观。心虽为人身肉体之一机能,而其境界则可以超乎肉体。中医理论认为心与身是相互影响的,是统一的,从未对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进行严格区分,自《黄帝内经》以降的中国古代医学,其生理上的五脏五志说、病理上的内伤七情说等都表现了心身一元观。这种相沿至今的中医学的心身理论,并没有经过二元的***,而是由对早期心身朴素同一的认识直接深化而来,因而也就不可能完成对心身混沌同一的彻底分化[4]。中国古代哲学及医学传统中始终贯穿着形神合

一、形质神用的心身一元论思想,没有以二元论的思想把生理同心理的东西区别开来。而西方人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总体说是二元的,即认为在肉体生命之外另有一个灵魂生命,因此有所谓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之分别。尽管古典二元论带有贬低肉体、抬高心灵的错误倾向,但却因为有了二元分立的思想基础,才有了对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明确的区别对待,于是西方渐渐产生了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医学,而中医对心理及精神疾病始终没有产生区别于脏腑病证的系统认识。

4儒道释—安抚心灵的良药

传统文化的主干儒、道、释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调节心身的方法。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根本任务,在《三松堂自序》中将其称之为“意义”哲学。儒家通过发挥个人主体性来正面应对心理冲突或困惑,用“命”来化解重大挫折和不利的人生境遇;道家采用退让、弃智守朴来处理遇到的困境;佛教则把生存困惑化解为其他方面,以超脱轮回来解决人的困境和问题[5]。白居易《醉吟先生墓志铭》中有句诗说得好:“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道治其心。”

4.1儒家的修身正心之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人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心理冲突的必要条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关键原则。儒家提倡的中庸是一种在严酷现实中的安身立命之道,要求把握住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心理平衡、适中,做人不狂不狷,处事无过亦无不及,态度温而不厉,情绪乐而不***,哀而不伤。儒家还赋予“心”以伦理和道德的色彩,孔子把心看作主体的道德修养,说:“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尽心知性”是儒家的重要修养方法。孟子的“存心、养性”、《大学》的“正心”、《中庸》的“慎独”以及宋明时期理学家们的“惩忿窒欲”等,无不强调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对情感的调节[6]。理学思想被宋以后医家用以讨论养生学,朱丹溪主张养生要正心、收心、养心。张介宾认为养生必寡欲保精,才能气盛神全。李认为“心静则万病息,心动则万病生,延年不老,心静而已”。这些养生法则往往与养德并论,可见中国古代医学中之伦理色调,正如《医源》所说:“如能清心寡欲,则情不妄发,致中致和,不但可却病延年,而圣贤正心,诚意,修身俟命亦在于此。”

4.2道家的修心养性之术道家崇尚幽居的田园生活,以求抛弃一切俗念和争执,超旷出世、知足保和等思想提供了在命运多舛的现实中自我调节的方法。林语堂说过:“道家学说给中国人心灵一条安全的退路”“,是用来慰藉中国人受伤心灵的止痛药膏”。“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思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克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是道家的养生处世之道[7]。不争就要知足,庄子反对心为物役,《金丹大要》也提出寡欲的养心之术:“夫圣人之养心,莫善于寡欲。”道家追求心灵的安静、祥和,《庄子·天道》说过:“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道家哲学提倡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力***把情感从现实束缚中***出来,使人超脱世俗之纠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道教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三十七·道林养性》中指出:“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志错昏乱”,均是对道家追求心灵宁静的践行。极私多欲会给人造成精神压力与躯体劳累,使人的精神高度紧张,甚者导致精神崩溃,而儒道思想倡导的清心寡欲就是保持平稳的心态,使内心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疾病防范术。

4.3禅宗对尘世困惑的超越禅学是一门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人生艺术,它始终不渝追求完整的个性化人格,可以说是一门近乎心理分析和***的学问[8]。禅学是生命哲学、心灵超越法。精神病学者贝诺瓦说:“禅非宗教,而是一种为实践而成立的睿智,一种当代文明可用作范例,以摆脱焦虑而达到和谐平静生活的体系。”佛教思想及修持方法的心理***作用主要有破我执,除妄念,破法执,空世界。我执即对我的执著,佛教认为我执是万恶之本,痛苦之源。只有破除我执,人才能消除烦恼,达到解脱。佛教宣扬“三界唯心”,“一切皆空”。佛教认为,只有认识空性,达成空观,才不会产生种种贪爱执著情感,才能超越生死轮回,得到解脱[9]。禅宗亦重视心的修持,提出“平常心是道”和“明心见性”的心性修养命题。佛家教人们面对大千世界,做到心净、心空、目空一切,从而得到心灵的平静。解脱与超越是禅学的最高境界和终极果报。佛教认为苦是人生的本质,人的生命过程就是苦,生存就是苦。因此,佛教的人生理想就在于断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痛苦,以求得解脱,即所谓成佛。尽管它是虚妄的,但填补了人们的精神空虚,构筑了对来世的企盼。《冷庐医话·卷一·慎疾》记载了一个以佛家“静”、“空”治愈心病的例子:“真空寺僧能治邝子元心疾,令独处一室,扫空万缘,***月余,诸病如失。……观此知保身却病之方,莫要于怡养性真,慎调饮食,不得仅乞灵于药饵也。”

5小结

中医学将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将“心”确立为精神活动的主体。受心身一元哲学观的影响,“心身合一”及“形神合一”论成为中医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打着中国传统文化烙印的“心”的概念在中医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中几乎无处不在,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存观和疾病观。中医养生学即强调养心、养性、修身,在临床***上也体现了以心治身和身心兼治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对国民的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以其特有的内省方式来引导人的内心生活,促进人的心灵成长,提升人的心灵境界。心理***的目的是改变患者的认知和生活态度,而传统文化强调的内省即指出了个体内求超越的心灵发展道路及个体与世界相和谐的心理生活道路[10]。杨德森等创立的精神超脱心理***即以道家处世养生原则为指导思想,日本森田正马受中国禅宗文化理论影响,开创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方法。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模塑下的本土心理学在现代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中医精神医学虽然先天薄弱,但其对疾病的认识和***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其与文化的相关性也值得人们去探索和研究。

摘要:中医学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国本土的心理学思想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的精神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更是息息相关,儒道释思想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精神医学观念。受中国古代哲学影响,中医精神医学对心的认识、对形神观的论述有着截然不同于西方的独特视角。儒、道、释哲学提供了对人格的干预技术和调节心理平衡的手段,在一定意义上成为防治精神疾病的良药。

关键词:中医精神医学中国哲学

简中国哲学对中医精神医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简中国哲学对中医精神医学

学习

姚晨:与联合国难民署官员并肩作战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姚晨:与联合国难民署官员并肩作战,内容包括姚晨怎么当上联合国难民大使的,姚晨接收中东难民。——摘自姚晨拍摄的公益宣传片

学习

孝廉不行,公府不就

阅读(28)

话得从前段时间的培训说起。一天,州某局的某某领导给我们讲课,说的是公务员的录用。他从我们国家的科举制度说起,于是提到了科举前的官员选拔历史,讲到了这么一句文言文:“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这句话来自《后汉书?张衡传》,本来是对张衡

学习

丢掉比基尼,穿上布基尼

阅读(29)

提起夏日的黄金海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阳光、沙滩,还有身材曼妙的美女。美女配上三点式的比基尼,形形,多的美不胜收。阳光、海滩、美女相应成辉,但这种完美的享受也许就要被打破了。因为一种名为“布基尼”的新式泳衣已经在世界上悄然流行。它

学习

电影《星际穿越》的生态意识解读

阅读(200)

本文为您介绍电影《星际穿越》的生态意识解读,内容包括星际穿越电影解读免费版,星际穿越电影推荐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制作的科幻大片《星际穿越》,一上映就获得了大量科幻影迷的认可和好评。影片除了在视觉上给人很大的冲击外(如迷人

学习

浅析教育中的体罚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教育中的体罚,内容包括教学体罚与惩戒的区别,教育惩戒与体罚的区别论文。作者简介:王楠柯(1975.7-),女,民族:汉族;学历:本科;籍贯:河南省方城县;工作单位:南阳市宛北中等专业学校;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历史教育。

学习

毛竹林培育技术

阅读(27)

安徽毛竹林多系人工栽培,大别山区是毛竹自然分布区的北缘。毛竹枝细叶茂,蒸腾作用强,春笋与幼竹生长发育阶段要求充足的水分与较高的相对湿度,鞭根稠密,根系呼吸代谢旺盛,极不耐积水,一旦林地排水不良,在数天之内即导致窒息死亡,故要求土壤湿润,疏

学习

浅析建筑体型系数与建筑造型关系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建筑体型系数与建筑造型关系,内容包括控制或降低体形系数的方法主要有,高度相同为啥是圆的体型系数最小。[摘要]建筑体形系数的控制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研究对比建筑形态与建筑体形系数的关系

学习

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内容包括教育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培养的内容及方法。在当今的社会来探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清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习

夜丰颂:人间之大美

阅读(42)

决定去夜丰颂时才发现,曼谷竟然没有直飞夜丰颂的航班,必须要前往清迈转机。

学习

“走出去,请进来”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走出去,请进来”,内容包括请进来与走出去,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工作简报。关键词:民族民间舞;教学实践

学习

大班绘本活动:彩虹色的花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大班绘本活动:彩虹色的花,内容包括彩虹色的花绘本活动目标,大班绘本彩虹色的花课件。教材分析:

学习

决策中风险的规避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决策中风险的规避,内容包括规避或控制决策性风险,如何规避决策中的风险。〔关键词〕数学期望;决策;风险;投资;面试

学习

日本的礼仪教育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日本的礼仪教育,内容包括日本礼仪教育专著推荐,日本女人服侍礼仪。日本正是靠这一个个“小”的正能量,集中迸发出了国家的大能量。

学习

《庄子》“梦”的哲学思想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庄子》“梦”的哲学思想,内容包括庄子的骷髅梦,庄子之梦全文。摘要:《庄子》一书出现不少“梦”,其实这些“梦”大都包含着庄子的哲学思想,通过“梦”,庄子形象地解释他的思想和见解。这些“梦”,有些是借梦的虚幻性质来质疑人

学习

建筑基础的结构形式及基础设计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基础的结构形式及基础设计,内容包括建筑的基础结构和基础构造详解,建筑基础设计和建筑结构。摘要:可见基础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且细致的工作。为了找到最为合理、最为有利的方案,必须综合考虑这些相互联系着的因素,才能做到

学习

中医之“脾”在哪里?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之“脾”在哪里?,内容包括中医典籍关于脾的描述,脾经全文解读完整版。脾在哪里?这恰如在问幸福在哪里,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你可能马上就会反问:这脾脏不就在左肋下吗?客观存在,一清二楚,有什么不容易回答呢?

学习

数学教学哲学论述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教学哲学论述,内容包括数学教学方法论文,数学教学的一般原则和阐述的实质。一、哲学、数学哲学、教育哲学的影响

学习

中医研究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研究,内容包括中医治疗肿瘤研究,中医经络研究。影响中药作用选择性诸因素探讨周毅生

学习

中国哲学自然观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哲学自然观,内容包括中国哲学的自然观大概有哪些,中国哲学自然观参考文献。摘要:方东美认为,中国哲学采取“机体主义”的方法理解“自然”,因而中国哲学的自然观富于和谐精神。儒家、道家、墨家、佛家都认为“自然”是

学习

卡西尔的符号哲学及其历史意义

阅读(70)

本文为您介绍卡西尔的符号哲学及其历史意义,内容包括卡西尔哲学符号,启蒙哲学卡西尔。摘要在卡西尔的哲学体系中“符号“概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卡西尔的符号哲学最终为了说明”人是符号的动物“。卡西尔创立

学习

中医圣手张炳厚

阅读(84)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圣手张炳厚,内容包括中医怪杰张炳厚,北京中医徐文兵讲字里藏医第2讲。他,名贯京华,被誉为“当代中医圣手”。普天下被他治好的病人有多少?别人数不清,他自己也难以记得,只有天知道!每每他在国内演讲,还是出海讲学,都会博得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