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病虫害,病虫害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有严重的危害,会导致植株的根、叶、茎、籽粒等部位受到残食,产生病变,对水稻的品质及产量造成影响,所以对于水稻生产,防治病虫害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要加以重视,本文主要针对水稻的虫害稻飞虱及稻苞虫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给出了防治对策,希望在水稻的生产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稻;稻飞虱;稻苞虫;对策
中***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52
1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1.1稻飞虱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
在水稻生产中,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类型的稻飞虱,相对来讲,南方地区褐飞虱为害较重,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一般情况下为害较轻,各地区因气候条件、品种特性、自然状况的差别,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稻飞虱基本在水稻生长前中期发生,与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时间接近,在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同时可得到控制。褐飞虱体型较小,多由其他地区迁飞而来,具有一定的群集特点,为害相对集中,成虫、幼虫吸食稻丛下部汁液,同时排出大量含糖类有毒黏液,使稻丛基部变黑,最后导致水稻叶片发黄干枯,茎杆变软遇外力则倒伏。褐飞虱的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喜欢在相对较嫩的潮湿稗草上产卵,也有在稻丛下的叶鞘及嫩茎组织内产卵,温度在25℃~30℃时,对卵的孵化十分有利,如果食料充足而且田间湿度大,便会孵化,形成幼虫对水稻进行为害,先从水稻下部开始,呈点片状分布,短时间就会暴发成灾。褐飞虱一年发生的代数,随着纬度的降低和温度的上升而递增,南方地区一年能发生四、五代。
1.2稻飞虱形态特征
成虫有长翅和短翅两种类型,成虫长翅型体长4~5毫米,体黄褐色至黑褐色。前胸背板、小盾片上具明显的3条凸起纵线。短翅型体长3.5~4毫米,与长翅型相似,但翅短,长度不达腹部末端。卵初呈丝瓜形,后呈弯弓形,10~20粒排列成行,前部单行,后部挤成双行,卵帽略露出产卵痕。产在叶鞘和茎秆里,多呈双行排列好似香蕉。若虫初孵时浅黄白色,后变褐色,近椭圆形。5龄若虫体长3.2毫米,腹部第3、4腹节背面各生1个白色“山”字形纹。前翅芽伸达腹部3~4节处,前后翅芽的尖端十分接近。
1.3稻飞虱发生规律
温度、湿度、食料及天敌都能影响稻飞虱的发生,如果遇到温度适合、湿度相宜且食料充足的情况下,稻飞虱的短翅型成虫就会大量出现,造成严重的危害,但在高温、干燥及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则长翅型的成虫会较多些,有明显的迁飞性,相对为害轻些,长短翅稻飞虱相比,短翅寿命长,雌虫多,而且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卵量大,所以危害相对较重。稻飞虱的天敌有卵寄生蜂和捕食性的黑肩绿盲蜂,在天敌多时,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发生量。
1.4稻飞虱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首先是选用高产抗虫良种。其次要重视改善栽培措施。生产上必须合理布局,实行同品种,同生育期的水稻连片种植。
保护天敌:虫药要尽量避免杀伤天敌。
合理用药:亩用10%吡虫啉30~50克,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10%吡虫啉30~50克+80%敌敌畏***油100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喷雾时采取四周向中间围歼的方法进行,防止稻飞虱扩散,喷药重点部位为水稻中下部,施药时田间有水层3~5厘米。
2 稻苞虫的发生及防治
2.1稻苞虫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
稻苞虫幼虫通常在避风向阳的田沟边、塘边及湖泊浅滩、低湿草地等处的李氏禾及其他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或在晚稻禾丛间或再生稻下部根丛间、茭白叶鞘间越冬。每年3月中下旬羽化出成虫,羽化后1~4天交尾,再经1~3天产卵成虫昼出夜伏,白天常在各种花上吸蜜,卵散产嫩绿稻叶背面,一般一叶1~2粒,每头雌虫可产卵约100粒。稻苞虫在南方地区1年发生5~6代,稻苞虫的主要为害时期在6月下旬到7月份,尤其对山区中稻为害较重。幼虫取食叶片,影响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其正常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在1~2龄幼虫多在叶尖或叶边纵卷成单叶苞,3龄后能缀成多叶苞。1~2龄幼虫食量少,3龄后食量增大,5龄食量占80%,老熟后在苞内化蛹。
2.2稻苞虫发生规律
气候:稻苞虫发育育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0%以上,气温低于20℃或高于32℃,相对湿度在75%以下时,成虫产卵少,这样为害就轻些。6~8月是稻苞虫开始上升和大发生时期,如遇降雨日多,就适宜稻苞虫的生长发育,又对天敌活动不利,是大发生的预兆。
天敌:稻苞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类昆虫和步甲、螳螂、蜻蜓、蚂蚁等捕食性昆虫以及蜘蛛、青蛙、燕子等有益动物。稻苞虫的发生消长与天敌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天敌旺盛时,稻苞虫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显著降低。
2.3稻苞虫防治方法
清除越冬寄主:在冬季结合积肥、清除茭白残株和沟边、塘边等杂草,4月上旬割光沟边的游草,集中烧毁或作饲料,消灭越冬幼虫。
做好预报测报:稻苞虫在田间的发生分布很不平衡,应做好测报,掌握在幼虫3龄以前,抓住重点田块进行药剂防治。在稻苞虫经常猖獗的地区内,要设立成虫观测圃预测防治适期。在成虫出现高峰后2~4天是田间产卵高峰;10~14天是田间幼虫出现盛期。在成虫高峰后7~10天,检查田间虫龄,决定防治日期。
注意保护天敌:不要使用对天敌有毒害的化学农药,可采取人工摘除虫苞和拍板拍杀防治的方法。
药剂防治:亩用55%杀单苏粉剂40~50克,亩用杀螟杆菌菌粉(每克含活孢子100亿以上)100克加洗衣粉100克,用2.5%溴氰菊酯***油或20%速灭杀丁***油5000~8000倍液,药剂任选一种,常规喷雾或机动喷。在晨露未干时喷施。
作者简介:孙云,中专学历,公主岭市十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水稻稻飞虱和稻苞虫的发生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