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康自我放逐的摄影游侠

50年代

与新中国同岁,上世纪40 年代末、50 年代出生的一批纪实摄影家,见证和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30 年的巨变,他们是中国新纪实摄影的开拓人和中流砥柱,很长时间以来,他们影响着中国纪实摄影,甚至影响着中国。《数码摄影》杂志在新的一年开启了这个崭新的栏目――流金岁月,通过访谈和回顾,我们希望让读者系统地了解最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纪实摄影的发展和现状, 以及这些影像作品折射出的一个真实中国。

杨延康

自由摄影师;法国VU ***片社签约摄影师;首届沙飞摄影奖得主。

每年冬天的12 月至来年2 月,下半年7 月至10 月,杨延康一般都会在藏区。一年中的大半光景,他把关乎生命与信仰的全部力量交给了一次次旅程。在反复观看他作品的同时,会有一种莫名而来的圣洁与恬静,这时候摄影其实已经很不重要了。

杨延康的《藏传佛教》已经进入第七个拍摄年,在接下来不满四年的时间后,他会暂时将这个选题划上一个休止符。即便这个庞大题材正处于拍摄的过程中,但《藏传佛教》的影响力已经跨越国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巡回展出。

“要有相信的勇气”

《藏传佛教》并不是杨延康最初的题材选择。在此之前,他已经先后拍摄了《乡村天主教》、《麻风病村》等多个极具分量的专题。而且每一个专题的拍摄都非常震撼,非常成功。就像一个在荒野中行走的游侠,属马的杨延康习惯“在路上”的漂泊感觉。他说每次拍摄间隔回到深圳的家,觉得那里就如同一个驿站,只是他休整、补给的落脚地,连每次酒桌上的应酬都使他自责。而真正让他留恋让他割舍不下的,是旅途中一个个陌生的背影,一张张真诚的笑脸。“拍摄他们就犹如在拍我自己”,杨延康就这样自我放逐了二十年的时间。选择“放逐”这个词是我坚持要用的,尽管杨延康觉得太过刻意太有目的性,但我个人认为这个带有宗教含义的词语,与杨延康的步履很相近,也符合他的摄影题材。

在拍摄陕西农村天主教的过程中,杨延康开始信仰天主教。当他又用镜头开启《藏传佛教》的大门时,他又皈依了佛教。在有些人看来,他这种信仰上的转变,是一种功利的表现,有人说他“拍什么就信什么”。而对于杨延康本人,也确实经历了精神上的涅磐。在采访时,他说“相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仅需要了解、研究,更需要强大的勇气。在拍摄中,如果你不能完全融入被摄者的精神世界,那么拍出的照片也是不完整的。但是要怎样去融入呢?杨延康做出了大多数人都不敢或不愿做的选择――去相信。

即使是在生活中,“相信”这个看似轻描淡写的词汇,仔细想想有多难啊。相处多年的好友,甚至亲人都不敢说完全相信,何况是一个本不熟悉的信仰。但是杨延康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接纳了它,也让镜头中的被摄者接纳了自己。

“我独单但不独孤”

一个人的旅程注定是孤单的,不过杨延康说他自己从不孤独。因为他的率直和坦诚,在中国摄影圈有着很多的朋友。早在1985 年,杨延康进入了在当时最前锐、最活跃的摄影杂志社――《现代摄影》。虽然做的是发行工作,不过时任编辑的李媚却觉得他是“可塑之才”。经常拿照片给他看,让他说出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理由,讲授一些基本的摄影知识给他听,并鼓励他多出去拍照。这正好对了杨延康的路子,自此拍片多过做发行的本职了。到了1988 年,杨延康结识了陕西群体的核心力量,侯登科、胡武功、石宝带他到陕北拍照,现在想起来就跟当下很多摄影爱好者四处串访一样。也就在那时,杨延康接触到了乡村天主教,并一拍不可收拾。

如今20 年过去了,杨延康已经成为国内纪实摄影界有名的人物。更多的朋友,更多的活动邀请他参加。就在我这次采访的时候,他正在青岛参加一个拍摄活动,拍完便又离开都市回归他熟悉的乡野。

杨延康的“不孤独” 还不仅仅是摄影圈内众多的好友。在他拍摄的地域,也结识了很多交心的知己。《藏传佛教》里有一张照片,是一群喇嘛用生日蛋糕“打仗”,看这张照片时,我非常感慨。其实喇嘛们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森严无趣,他们在不断接受着新鲜的事物,他们过生日时不仅也吃蛋糕,也更如城市中的年轻人一样快乐无忧。采访中我提到了这张照片,杨延康说这蛋糕就是给他自己过生日呢,那些喇嘛都是他的好朋友。

在拍摄的途中,杨延康从来就不惧怕陌生。陌生的乡村,陌生的人群,陌生的语言都阻隔不了他与当地人的沟通。他说到一个地方拍照其实是有技巧的,他的技巧就是“赖”。开始别急着拍,因为太着急容易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最好是先跟人交朋友,天南海北地聊天,聊熟了就去人家里作客,到了晚上也不走,顺其自然住在老乡家里。这样一次次就成朋友了。杨延康说他在住在小喇嘛的家里,还帮小喇嘛洗衣服做饭,动不动还要批评他们,逼他们睡觉前一定要洗脚。

我问杨延康,这么多年的漂泊,有没有什么事情是最让他感动的。杨延康沉思了好久,说其实最让他感动的就是那些乡民、喇嘛们在他镜头前露出纯真的笑脸,每一声问候,每一杯酥油茶,每一张照片都曾让他大受感动。

“十年树木,一年只能种萝卜”

自从“流金岁月”这个栏目开设以来,每一个接受杂志采访的成功摄影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坚守。这期采访杨延康,他同样谈到了这个话题。

杨延康说,一年两年最多种个萝卜白菜,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不可能种出参天大树。现在很多摄影人手里都有点闲钱,以往只有专业摄影师才涉及的题材,也成为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热衷的采风地点。例如,现在进藏不像以前那样困难,所以每年的藏历节日,总会从全国各地涌来数不尽的摄影人。他们抢镜头、占角度、争位置,比摄影记者还忙碌。不过在杨延康看来,这些来的人,所拍根本就不是,或者说是不完整的。确实,从杨延康的《藏传佛教》里,对那些大场景的描写少之又少。而更多是喇嘛们的简单生活,以及从这些简单中透出的真实哲理。

杨延康有一个理论,如果你去拍高跷,那些穿着传统服装的高跷表演者肯定吸引镜头,所有的摄影人都会盯着那些演员拍,这时候所有人拍摄的其实并不是高跷,而是“某某时间某某地点的一场高跷演出”。如果要拍高跷,那么不仅要拍演员表演时候的样子,还要拍演员换下戏装,平时的样子,要住到高跷演员家里去体验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与邻居、与村民的关心,有必要时甚至自己也要学习踩高跷。

当然,我们大多的摄影爱好者不可能像职业或者自由摄影师一样工作。我们只有利用假期出来晒晒太阳,杨延康的十年树木理论是不是太苛刻。没错,是有些过高要求普通的摄影人。不过,从另一个层面理解,其实杨延康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民俗摄影的创新点――从场面之外的更多细节反映重点。

“摆还是抓,这问题很业余”

《藏传佛教》组照里有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抱鸽子的女尼”,画面中一位面容肃穆的女僧人,全身披着佛袈,怀抱着一只白鸽立于青稞地里。由于这张照片太过完美,太有戏剧感和仪式感。所以中国摄影界中的很多人开始热议,讨论这张照片是不是“摆”出来的。杨延康毫不隐讳地承认了这一点,并更毫不顾忌地说:“摄影已经发展到如此时代,现在我们还在讨论摆和抓的问题,太业余了”。我赞同杨延康的说法,自小我们就在背诵定义和公式,默默无闻的我们,却总是被那些勇于打破常规的成功者而震撼。况且这些定义真的是真理吗?它们制定的时候可没经过我们同意。

我喜欢杨延康的这张“抱鸽子的女尼”,我还喜欢“站立山顶的僧人”和“刷僧房的四个小僧人”。应该说我喜欢杨延康照片中人物的静谧和庄严,无论是人们倚墙而寐,或是跃起的瞬间,都有一种史诗般沉重而悲伤的情绪,这种表情和状态是“摆”不出来的。可能这也是吸引杨延康一次次去藏地寻找的理由。他说这些人这些画面很纯粹,很隽永。这也是杨延康作品的特点。

“信仰”

“此刻!我站在首届沙飞摄影奖的领奖台上,又高兴又惭愧!我深知沙飞摄影奖的厚重,也懂得感恩厚爱我的人们给予我在摄影上执著追求的肯定!但我又惭愧地知道,在中国还有更多比我优秀的摄影师。

沙飞导师的生命如同一粒沙子飞走了,可他的精神、他的影像在延续他的生命!在鼓舞着追求摄影理想的人们!

摄影是一种责任、一种见证、一份体验和感动!沙飞摄影精神给予我更大的鼓舞和信念。

我将一如既往如圣徒般忠诚于摄影,行走在路上,用更优秀的影像来回报生活。”这是杨延康在2007 年获得首届“沙飞摄影奖”时的感言。

沙飞是中国20 世纪具有开创意义的著名摄影家,他的影像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视觉记忆的重要凭证。沙飞以其高度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富于探索精神的摄影创作,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影像资源。他利用摄影语言关注社会和人类自身命运的精神,成为激励后人从事这一事业的原动力,同时也是沙飞摄影奖的设立基础。

出于严格的学术标准,沙飞摄影奖不接受个人申请,所有参选人都由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摄影家、评论家、策展人组成的提名委员会推荐。当杨延康得知自己被著名摄影家姜健推荐为候选人的时候,意外之余,首先想到的便是将自己近20 年的两组作品《陕西乡村天主教》和《藏传佛教》集合起来,各自挑选25 幅,共50 幅,申报主题是“信仰”。

杨延康自我放逐的摄影游侠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杨延康自我放逐的摄影游侠

学习

秦瀛诗文研究综述

阅读(27)

摘要:秦瀛的诗文造诣颇高,清代已有不少评述,散见于各种文史碑传,但不成系统;而今人对其诗文则鲜有提及,研究较为薄弱。本文整合各类文献中的相关重要内容,理清秦瀛诗文研究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学习

古道雄关今何处——炼象关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古道雄关今何处——炼象关,内容包括雄关漫道青山外的下一句,雄关古道壮山海是谁题写的。南丝绸之路造就的兴衰

学习

高效节水灌溉之滴灌技术的应用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高效节水灌溉之滴灌技术的应用,内容包括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应用,宁夏蔬菜高效节水灌溉滴灌哪家好。摘要:滴灌是高效节水灌溉的一种,在水资源供需矛盾凸显的情况下,滴灌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学习

追寻六必居文物遗产传承老字号品牌文化

阅读(28)

六必居始创于明朝嘉靖9年,迄今已有近480年的历史,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之一。六必居老酱园坐落在北京市前门粮食店街三号,店堂内悬挂的“六必居”金字大匾,据传出自明朝严嵩之手,几经战乱,保留至今,现已成为稀世珍品。

学习

李叔同:余音绕梁吟《送别》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李叔同:余音绕梁吟《送别》,内容包括送别原文李叔同,送别古诗清李叔同。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李叔同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涉猎文学、音乐、美术、戏剧、金石、书法等各个领域,以其无上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华取得了辉

学习

寻找中国的“乔布斯”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寻找中国的“乔布斯”,内容包括乔布斯传记完整版,乔布斯的醒悟全文。美国苹果总裁乔布斯一生从未曾到过中国,但他改变时代的科技理念和应用早已在这里深入人心。对于中国“果粉”而言,一个对苹果产品的比喻深得人心,“它绝不只

学习

家庭文竹的栽培方法

阅读(64)

本文为您介绍家庭文竹的栽培方法,内容包括网购文竹收货后怎样栽培,从网上买的文竹怎么栽培。竹以其枝细叶小、叶色清翠常绿、整体形态柔美、容易存活而深受百姓喜爱,尤其是中小株形更是如此。人们常常在办公桌面、吧台、开式柜架、窗框、

学习

当小刺猬遇见大刺猬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当小刺猬遇见大刺猬,内容包括小刺猬与大刺猬看图作文,小刺猬骗大刺猬看写话。妈妈把他带来的时候,我正拿着拖把拖地。一阵冷风吹进来,未等我抬起头来,一双沾满泥巴的黑色棉鞋出现在门口,眼睛紧盯着我手中的拖把和刚刚拖完的地面

学习

外贸谈判中商务英语的使用方法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外贸谈判中商务英语的使用方法,内容包括外贸英语谈判方法,外贸英语口语报盘对话。摘要: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的商务性质活动逐渐增加,此时需要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及时把握国际市场的竞争情况,高效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从

学习

《骆驼祥子》中次要人物小福子、高妈与祥子的微妙关系探析

阅读(73)

本文为您介绍《骆驼祥子》中次要人物小福子、高妈与祥子的微妙关系探析,内容包括简要概括高妈与祥子之间的故事,骆驼祥子祥子与高妈的人物特征。摘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无疑是作者着墨最多,刻画也最为用心的人物,他三起三落的命运沉

学习

建筑艺术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艺术,内容包括建筑艺术的语言全文,建筑艺术理论读物。文章结合具体建筑的艺术价值与特点,介绍了同构联觉之于建筑艺术之美存在的意义,在不断探索其特点的同时,也阐明其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以及带给设计者与观赏者不同的审美

学习

唯物论和辩证法复习要点

阅读(23)

2006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对于应届学生来说,高考已经成为了过去时,而对于新高三同学来说,高考复习将成为进行时。分析2006年高考的考点分布和题型,是准备2007年高考的必要前提。我们从哲学常识着手,掌握复习的脉络与重点。

学习

我所知道的新加坡鞭刑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我所知道的新加坡鞭刑,内容包括新加坡的鞭刑是怎么执行的,新加坡鞭刑经历。据查,鞭笞之刑是一种古老的刑罚,历史上很多国家都曾使用过,许多国家也都有具体的文字记录。不过,到了近现代,许多国家废止了鞭刑。据说目前全世界只有约

学习

自我调理瑜伽入门(一):至善坐姿解压力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自我调理瑜伽入门(一):至善坐姿解压力,内容包括新手入门瑜伽改善体态提升气质,身心平衡瑜伽60分钟跟练版。“生命在于运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可是,您是否经常运动了呢?也许您会说,我工作太忙,我事务太多等等,

学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自我探索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自我探索,内容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探索,护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探索。【摘要】自我探索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自我探索包括大学生对自

学习

超我、自我和本我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超我、自我和本我,内容包括自我超我与本我,自我与本我全本。摘要: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是由超我、自我和本我三大系统构成的。健全的人格结构是这三者平衡发展,而康拉德笔下的吉姆的人格结构却是失衡的。本文试从弗洛伊

学习

惠特曼《草叶集》中“自我主义”的建构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惠特曼《草叶集》中“自我主义”的建构,内容包括惠特曼的草叶集自我之歌,惠特曼草叶集自我之歌翻译。摘要:对于“自我主义”的建构贯穿于《草叶集》的始终,也是研究《草叶集》不可忽视的概念。惠特曼是歌颂自我的诗人,《草叶集

学习

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内容包括戈夫曼个体的自我呈现过程,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摘要:符号互动论盛行于20世纪60-70年代,戈夫曼是互动过程领域里最具创造性的理论家,他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作了精辟的分

学习

在叛逆中寻求自我

阅读(34)

摘要:《秀拉》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二部作品。秀拉是一位性格叛逆,并不惜一切代价寻求自我的黑人女性。本文基于秀拉特立独行的生命旅程,探讨了其叛逆性格的成因,寻求自我的方式,以及寻求自我的成功与失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