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因生态环境的变迁发生过无数次的人口迁移活动,从某种意义上都可看成是生态移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移民,以及生态移民这个概念的提出却是当代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下应运而生的。生态移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考尔斯提出,他认为生态移民是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而实施的移民。任耀武是国内最早提出生态移民概念,他认为生态移民是生态农业思想在移民中的应用,又可称为“可持续性移民”或“可承受开发性移民”。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尤其是2000年春天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的强沙尘暴所造成的巨大影响,生态移民的理念很快引起共鸣。我国比较重大的生态移民项目有三江源生态移民、三峡生态移民等。在我国生态移民刚刚兴起,因此生态移民过程中不免出现诸多问题,如内蒙古包头市右旗移民移出后生活窘迫。研究制定可行的生态移民***策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总结回顾我国现有的生态移民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这一领域现有的研究的不足。
2生态移民概念的界定及其分类
2.1生态移民概念的界定
不同的学者对生态移民地界定,其着眼点和角度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
2.1.1原因层面。很多学者从移民迁移的原因层面定义生态移民。比较典型的是李宁和龚世俊的观点,他们认为,生态移民是指生态系统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自然资源的枯竭,导致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激化,人类为了生存而主动调整其自身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保持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对平衡所进行的人口迁移。它包括三个方面:在生态环境变迁作用挤压下的被动人口迁移;在一定区域内单纯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人口迁移;在一定区域内为促使生态系统诸要素协调发展的主动人口迁移。
2.1.2目的层面。从目的层面定义的生态移民的学者很多,如王培先、方兵、刘学敏和陈静、池永明1等。他们认为生态移民就是通过移民的方式在生态脆弱地区达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1.3综合层面。王放和谦对生态移民从三个方面来界定:一是导致人口迁移的因素;二是移民的目的;三是移民的方式。李笑春等认为生态移民概念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致因层面与目的层面。致因层面指移民地动因是自然环境恶化,人口数量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容量;目的层面指移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牧民整体的生产生活水平。
2.1.4其他层面。李玉田、俸代瑜分别比较了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的异同,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移民的本质内涵。方兵和彭志光分析了生态移民和生存移民地区别,认为生存移民是单目标移民,而生态移民是多目标移民;生存移民限定在扶贫概念里,而生态移民具有可持续的视角,是扶贫移民地继续和升华。在扶贫移民中考虑到迁出地生态环境保护和迁入地生态环境不遭破坏等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称为生态移民。
综上所述,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移民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内涵都是一致的。对比起来,较为准确的界定生态移民为:将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生态环境承受能力高的地区,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
2.2生态移民的分类在科学的研究中,分类法是认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与差异的方法。同一类型之间强调的是共性,不同类型之间强调的是差异。对同一事物的分析角度各有不同,关键看这个角度是否能清楚地说明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就生态移民来说,包智明采用以下的分类模式:一是根据是否有***府主导,分为自发性生态移民与***府主导生态移民;二是根据移民是否对迁移有决定权,分为自愿生态移民与非自愿生态移民;三是根据迁移的社区整体性,分为整体迁移生态移民与部分迁移生态移民;四是根据迁移后的主导产业,分为牧转农业型、舍饲养畜型、非农牧业型和产业无变化型等。梁福庆把生态移民分为以下八种类型:①为保护大江大河源头生态敏感区和我国淡水战略储备地水资源安全的环境移民;②以防沙治沙、保护草原脆弱生态为目的或荒漠化使人们无法正常生活的移民;③以防洪减灾为目的的移民;④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⑤因当地生态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条件的扶贫移民;⑥以保护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为目的的移民;⑦因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长期旱灾等严重灾害造成的灾害移民;⑧因山西、东北等地过度采煤采矿采油等形成地面塌陷、无法正常生产生活的生态移民。3当前我国生态移民研究的主要内容
3.1生态移民的战略意义分析
已有的文献中对于生态移民地战略意义分析较多。葛根高娃和乌云巴***认为,生态移民的实质是人与环境的关系调整问题,牧区生态移民工程是改善牧民生存环境,提高畜产品的产业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从而确保环境与畜牧业保持恰当比例,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地方战略之一。杨龙和贾春光认为,生态移民工程对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崔献勇提出:在西部生态脆弱区实施生态移民,应成为我国本世纪发展经济的基本国策之一。刘学敏从城镇化的角度,李皓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的角度,皮海峰从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周竞红从和谐社会的角度,张丽超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分别阐述了生态移民地战略意义。
3.2生态移民的必要性分析
已有的文献中对于生态移民的必要性,王培先从缓解西部的生态环境压力,实现当地人口、资源、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论述。侯东民则提出,在贫困山区以及过载的草原地区实行生态移民工程,一方面无可避免,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治理方式,财***上最节省,效果最佳。孟琳琳和包智明总结了学者们对于实施生态移民必要性的四点理由:①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大,干旱少雨,土壤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②生态移民是缓解人口数量、分布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矛盾的需要;③生态移民是人们更新观念,转变经营方式,实现西部地区城镇化的需要;④移民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民脱贫致富之间矛盾的需要。苏大学认为草原生态移民地必要性有:①失去草地的牧民需要搬迁;②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区内的牧民需要搬迁;③生态移民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措施;④我国西部需建更多的生态无人区;⑤自然保护区内的人畜需要撤离保护区。#p#分页标题#e#
3.3生态移民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生态移民的可行性分析主要有:①迁出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迁入地资源的利用;②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③新中国建国以来大量成功的移民经验;④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加大生态移民力度的人、财、物条件已经具备;⑤生态环境脆弱区居民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具有迁出的积极性;⑥相关的法律***策的出台、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国家几大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为生态移民提供了法律,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4生态移民问题
生态移民的问题,研究者主要是通过对研究区域产生的问题而进行阐述的,,概括起来主要有:①人们对生态移民的认识不足,生态移民的实施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总体认识仍停留在一般的异地农业安置和进程安置,出台的一些***策和措施较短视或粗糙,缺乏实践的检验。②国家和地方***府缺乏全面的、统筹兼顾的科学规划。生态移民的可行性研究不足,缺乏资源、利益和统筹协调的整体规划,搬迁安置移民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移民安置不稳等问题。③***策措施不健全,生态移民设计许多社会和法律问题,目前国家未有专门的生态移民法规,使得生态移民缺乏有力的法律后盾;生态移民经济补偿***策没有统一和明确,容易造成移民资金不足;移民生机恢复和***策考虑不够,部分移民家庭生计恢复和发展困难。④资金投入不足,特别表现在移民生活安置资金投入不足,移民生活补助普遍偏低,移民安置资金短缺,移民生产生活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建房投入普遍不足,移民安置难度加大,直接影响了移民的定居和生产生活。⑤移民自身的缺陷,移民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低,劳动就业困难,择业改行空间小,造成移民畏难情绪和恋乡情结严重,使得搬迁的思想工作难度大,移民的满意度低。⑥移民的后续扶持和发展的产业生产程度低,造成移民后人们生产生活困难。⑦民族影响问题,生态移民多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语言环境,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发生突然变化,使得少数民族很难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容易造成移民回流和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刘学敏,孟琳琳和包智明,杨维***,梁福庆)
5结论
生态移民是人们为了解决生态问题,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2001年后,随着我国生态移民研究的增多,国内生态移民研究也蓬勃发展。目前学术界尚没有公认的生态移民定义,但对现有研究的总结回顾,我们发现生态移民是迫于对生态环境的一种保护,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移民目的。目前生态移民的研究比较庞杂,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移民的战略分析上,对生态移民的必要性分析上和对生态移民的可行性分析上。而对于生态移民社区和移民成员的现状,问题重视不够,特别是缺乏生态移民效果和影响评估系统。实践中的生态移民问题还很多,生态移民作为解决生态问题,实现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应该受到人们的普遍支持和***策扶持,针对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给予理性配合和合理的解决。研究者们不能只注重实践研究,也要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用理论指导实践,实现生态移民的科学有效进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生态移民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