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论文范文精选

景观生态学论文篇1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结构;丹霞地貌景观生态设计;丹霞地貌景观生态调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在开发过程中却常常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景观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景观生态学是现代地理和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描述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有斑块、廊道、基质和缘、景观的结构设计:斑块的设计;廊道的设计;基质和缘的设计、优化景观格局:景观格局是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景观生态管理:在景区内应避免建造新的人工建筑物,必要的基础设施要严格限制其规模和数量、景观生态监测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论文摘要]丹霞地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它的开发与利用应以保护旅游区自然资源为前提。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旅游区进行生态建设是实现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景观结构的构成要素,并从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调控两方面探讨了如何对旅游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与管理,以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丹霞地貌生态设计生态调控

丹霞地貌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据统计,全国共有600多处丹霞地貌,以长江以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发育最为典型。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丹霞地貌呈现出瑰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丹霞地貌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先后建立了一批风景旅游区。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却常常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景观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导致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景观的特色和质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针对丹霞地貌风景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与调控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

一、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结构

景观生态学是现代地理和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人类学的交叉性学科,属于宏观尺度空间研究范畴[1]。它注重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强调生态整体性和空间异质性,通过对旅游区的景观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的研究,从而实现对景观的优化利用与管理。

描述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有斑块、廊道、基质和缘[2-3]。斑块是景观中与周围在外貌和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匀性的空间单元,在旅游区内是指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地域和服务网点;廊道是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旅游区内的廊道主要表现为河流、林带、交通线及其两侧的带状树木、草地;基质是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景观背景结构,对应于旅游区内的自然地理环境;缘则是指旅游区的保护带或旅游斑的环境,作为缓冲区,可避免自然环境与周围社会环境直接接触,有利于旅游区的生态保护。

二、丹霞地貌景观生态设计

丹霞地貌风景区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体,不仅具有观赏的功能,还具有维持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一旦遭到破坏,将难以恢复乃至无法恢复,无论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是旅游业来说,这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因此,对风景区进行设计与开发,应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以保护、优化风景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

(一)景观的结构设计

1.斑块的设计。景观要素及其功能格局是控制旅游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关键。在自然风景区内,按照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斑块设计方面应以大型植被斑块作为主要考虑对象,同时需要一定数量分散的小型斑块作为补充。就丹霞地貌风景区而言,它最具特色的景观要素是赤壁丹崖,丹山、碧水、秀峰、奇石构成了旅游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因此,为保护旅游景点的整体性,应以巨型的旅游斑为主要考虑对象。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点与周围环境组成旅游斑,斑块的构成大体上是有一个近圆的核心区,弯曲边界和有利于物种传播的边缘指状突出。对于斑内脆弱的核心区,为避免破坏地质结构,应禁止游客进入,可以考虑建立远距离观景平台,配置观景设施,为游客提供远距离观景服务。红色岩系胶结和固结程度较差,岩石硬度小,易受风化侵蚀,因此在旅游斑内严禁砍伐树木,禁止在崖壁上人工斧凿和雕刻。旅游区内自然植被斑块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型的植被斑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的作用;小型自然植被斑块既可作为动物临时栖息地和避难场所,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又可增加景观异质性,扩散干扰风险,因此要注意保留、保护,加强实时监测,及时养护管理。作为游客休憩、消费为主的小型人为斑块,则要注意远离巨型旅游斑块,沿廊道分散安排,合理布局。

2.廊道的设计。在旅游区内,廊道的构成主要是引导游客活动的旅游线路。丹霞地貌风景区内的廊道除了具有旅游线路引导功能外,还是联系斑与斑、斑与种源之间的纽带,因此,廊道的设计必须从多方面考虑,总的思路是保护、保持原有地形,其宽度、长度和位置的设计应根据山体实际情况而定,综合估计其利弊。根据丹霞地貌风景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廊道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保护地形,同时也为了控制游客数量,景区内应以步行道为主,不宜建造盘山公路,也不宜修建高空索道;(2)旅游区内不同斑块之间要有廊道相通,注意保持廊道和斑块植被结构的相似性,以保证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满足内部种在斑块间运动的需要,保护景观整体的生态功能;(3)***路选择时,最好利用现有自然通道,同时避开生态脆弱区;(4)在道路施工时,尽量利用自然的无污染的材料,如木材,石板等;另外,对于某些自然廊道,如林带、河流等,既是景观中能流、物流的通道,同时本身也具有娱乐价值,因而要注意加以保护与管理,避免人为破坏。

3.基质和缘的设计。基质是景观中的背景地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主导作用。从生态学角度看,保持旅游区内基质的稳定性对于实现景区内生态系统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生态规划角度看,对基质的全面调查与研究也是对旅游区进行功能分区、优化景观格局的基础。由于丹霞地貌多发育在气候湿润地区,流水对其影响极大,因此在开发时要注重流域的完整性;从景观上来讲要注意山水结合,突出“山体为主,水体映衬”,体现丹山碧水的特色。另外,在旅游区要规划一定宽度的缓冲区。一方面,作为交通工具的停放地和旅游者住宿、购物区,满足游客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将游览以外的活动集中在缓冲区,可减轻旅游区内部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二)优化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是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景观生态学强调空间格局对过程的影响,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来改善景观的功能、调整能流物流的输入输出,从时空尺度上来耦合生态与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管理景观资源的利用[2]。目前,“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被认为是生态学意义上最优化的景观格局(Forman,1995)。依此为规划目标,注重风景区内质地粗细结合,大小斑块互为补充,斑、廊和缘的合理布局,最终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分类。如在廊道之间或没有廊道的地方加设一行小的斑块以增加调景观连接度;在细质地的景观局部设置小型植被斑块和廊道;设置边界过度带,作为服务区,为游客提供休憩机会等。目的是使景观要素之间达到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在优化景观格局的同时还丰富了视觉空间,最终形成以地貌景观为依托,并融合当地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景区整体风格。

三、丹霞地貌景观生态调控

(一)景观生态管理

在生态系统进行动态监控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旅游区进行管理,力求使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促进系统内的互利共生与良性循环。这包括对景观、基础设施和人员的管理等几个方面。

为了保护丹霞地貌风景旅游区内的天然风貌,保证视觉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除了历史遗留的文物古迹、楼台庙宇外,在景区内应避免建造新的人工建筑物,必要的基础设施要严格限制其规模和数量,设施的造型,色彩、质地等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能破坏景观视觉美感。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而遭到破坏的景点和基础设施,需要及时修缮或替换,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发挥。

加强游客管理,正确引导游客的旅游行为,一是通过计算景区环境容量来确定游客数量,防止因游客数量过多加重环境压力;二是通过广泛的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提高游客保护自然地貌的自觉性;三是通过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游客的某些不良行为(如攀爬、刻画等)。

对于旅游区工作人员,要进行集中培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与服务水平,加强与旅游者的沟通。实践证明,只有游客与管理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促使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二)景观生态监测

景观生态监测的任务是不断监视景区内生态系统的状况,确定其改变的方向和速度,并查明人类活动对这些变化所起的作用,以便能快速、准确的制定出相应对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景观生态监测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4]。

1.3S系统的应用

3S系统是对GIS、GPS和RS的总称。三者各具特色又相互关联,在解决问题的功能上各自存在优点和不足。只有把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实现各种技术的综合,才能完全实现监测地表变化的功能,在资源、环境调查和区域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随着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尺度的扩展,3S技术逐渐成为景观规划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应用于旅游区位置的确定,生物资源调查,地貌监测等方面。由于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区域,气候湿热,风化强烈,加之其特殊的岩性特征,对于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因此,利用3S技术对丹霞风景区内的地形地貌实施监控是十分必要的。

2.LEDESS空间明晰化模型

LEDESS模型[4](LandscapeEcologicalDesignandEvaluationSupportSystem)原意为景观生态决策与评价支持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决策者对景观中自然环境部分进行管理和规划,尽量减少未来出现的非确定因子,分析不同的决策方案对植物和动物种群造成的生态后果。将LEDESS模型引入丹霞地貌风景区,用来模拟植被演替过程,按植被演替和生境的需要,评估物种生境适宜性,计算潜在生物斑块间的景观连接度,将对景区的规划、建设和保护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我国对3S系统或LEDESS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还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善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对这方面的研究,尽快应用于实践,为实施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恢复行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慧、王家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2]李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研究以目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2(5)62-65

[3]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赵羿,实用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景观生态学论文篇2

1景观的组成部分

1.1廊道

是指不同于两边基质的线性地带,它的多种类结构跟随不同宽度的廊道而随之变化。绿廊建设和块状绿地的连接度不断加强,可以使走廊起到分隔作用,作为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的重要依据,作为城市道路、河流等狭长线性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现实应用中廊道理论中的核心保护作用还体现在不同树种、狭长带、狭长带与二维面的互相制约等方面。

1.2基质

是指连通性最好、面积最大、能起控制作用的景观要素。[1]例如园林的铺地或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影响,影响着生态环境中斑块与斑块间互换物质、能量,同时影响了连接全局的景观。研究景观生态学是为了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维持生态平衡,营造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将景观生态学中的和谐共生理念贯通到实际的城市园林设计中,理论结合实践,迎合社会需要,创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2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现今,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中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天津的“绿岛园”,占地面积大,其园林规划里涵盖了三种特色景观生态,湿地景观、高地树林景观和保留了原生态景观的缓坡草坪,有利于恢复本土动植物群落,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园林全局景观设计是根据“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模式为依据的,这也是景观生态学在实际应用中最基础的模式。在进行“绿岛园”绿地规划之时,按照“源”、“流”、“展”三岛相合的设计思路,营造了具有空间层次的景观生态格局。[2]公园的景观水体是由大面积的沼泽地开挖整改形成,同时将瀑布茶室、嬉水广场等人文景观融合,即维护了湿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又发挥了斑块在环境资源中的作用。车场和广场采用的硬质铺装,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道路不同感空间,完善了经管的层次感、充实感。假山、小桥、鹅卵石等硬质铺装的巧妙设置使不同的廊道连接了不同的斑块,化零为整,充分发挥了廊道中的整体作用。壁画、浮雕、陶雕丰富了“绿岛园”的历史沉淀感,增加自然景观的可观赏性。台北关渡的“自然公园”。此公园涵盖泥滩、深水域、浅水域、树林等多种区域类型。规划为主要活动区、保育核心区、户外观察区、可持续经营区,合理的划分了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为首要,提供休闲、教育及研究场所为次要,同时又兼容了两者的缓冲区,实现了生态环境与人类和谐共处。杭州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园区内虾类自然保护区为中央核心区,其他涵盖沼泽、湖漾、河港、池塘等区域,六条河流纵横交错,其间分布着众多的鱼塘和港汊,设计了不同物种栖地环境。以上这些案例都是融合了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在园林的设计中,使得城市的人类与大自然更更亲近的同时又维持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3景观生态学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的原则与建议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城市生态学中景观质量问题是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如何加快城市进步的步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设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融洽的城市园林绿地是值得深度思考的。在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如何将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发挥到淋漓尽致,如何做到效益最大化也是值得深究的。综上所述,既要致力于生态的健全性,又要致力于文化、科学和艺术的协调性,必须于充分掌握景观特点的基础上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坚持全局优化的原则,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和谐发展;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从人类的本质需求考虑,以生活为出发点,营造人类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结合城市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建设需要,促进人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坚持地方特色原则,园林与文化相结合,沉淀文化历史,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生态园林环境。同时在以下方面要注意:在景观设计实践中,要注重结构的组合连接,注重城郊生态工程的建设;完善园林绿地网络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多元化的群落景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丰富多彩的城市园林景观;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全局发展,大力推行绿色经济,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作者:王传江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园林处

景观生态学论文篇3

内容摘要 回顾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对现阶段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总结了我国学者在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方向。为我国景观生态学学者了解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把握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也很快,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根据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展望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1.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地植物学家Troll1939年利用航空像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的,用来表示对支配一个区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Vink(1983)则强调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是一个控制系统。R.Forman和M.Godron(1986)在合著《Landscape Ecology》一书中认为:“景观生态学探讨生态紫铜——如林地、草地、灌丛、走廊和村庄——异质性组合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作者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研究了景观研究的空间结构,景观动力学,景观的异质性原理。总之,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空间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景观生态学强调异质性,重视尺度性,高度综合性(傅伯杰,1991;陈昌笃,1991a;刘建国,1992;肖笃宁,李秀珍,1997;肖笃宁,1999;邬建国,2000)。1998年,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对于不同尺度上景观空间变化的研究,它包括景观异质性的生物、地理和社会的因素,它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相关人类科学的交叉学科”。

1.2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1.2.1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景观生态学是80年代以来掘起的新兴学科,是地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早在十九世纪中期(1939),欧美学者就开展过基础性研究工作。著名的德国地理植物学家C.Troll在利用航空像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首先提出“景观生态学”一词。二战后,中欧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地区,德国、荷兰、捷克成为三大研究中心。1968年Rintelen理论与应用植物社会学私立研究所所长Tuxen主持召开了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研讨会。1972年荷兰成立了荷兰景观生态学会。该学会在1981年组织了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还负责筹备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1982年10月,在捷克举行的第六届景观生态问题国际研讨会上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成立以来,景观生态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异常活跃,有关景观生态学的专著、文献等出版物大量涌现。各国专家开始将景观生态学理论与自然保护工作相结合进行研究。美国景观生态学尽管发展比欧洲晚,但其在创造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上,颇具成绩。美国景观生态学的先驱Pansereon就积极提倡地理学和生态学的结合,并对景观进行地理学研究。R.T.T.Forman、P.G.Risser和Michel Gordron是当今美国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突出代表。此间,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景观生态学透视》(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论文集)(Tjallingli and de Veer,1982)、《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Naveh and Lieberman,1984)、《景观生态学》(Forman and Godor,1986)、《变化着的景观:生态学透视》(Zoneveld and Forman,1990)、《景观生态学的定量方法》、《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Farina,1998)、《景观生态学在行动》(Farina,2000),还有1987年创刊的《景观生态学》杂志(Frank Golley 主编)等。

1.2.2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景观生态学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中国学者在国内积极介绍景观生态学仅始于80年代初。1981年黄锡畴和刘安国在《地理科学》上分别发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景双生态研究》是我国国内正式刊物上首次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文献。1984年黄锡畴等在《地理学报》上发表《长白山高山苦原的景观生态分忻》,成为国内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第一篇研究报告。此外,林超、童雅文、张雪峰、傅伯杰(1983)以及陈昌笃(1985,1986)、景贵和(1986)、李哈滨和伍业钢、金维根、肖笃宁(1988)等人都为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开拓奠基的作用。其中黄锡畴、陈昌笃、景贵和等并开始做了一些理论探讨和研究工作。1989年10月在沈阳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景观生态学讨论会标志着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掀开了新的篇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后,1992年中国生态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肖笃宁等1990年发表的《沈阳西郊景观结构变化的研究》开创了我国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的先河。1996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提交会议的论文有70余篇,大会发言11人,并就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学与农业及生态环境问题,景观生态学与城市旅游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认为我国的景观生态研究应在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如土地利用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城市与园林规划,旅游与风景区建设等。我国学者倡导景观生态学的建设,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1991)论文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也正在得到国内外有关人士的认同和参与。1988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成立专门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室,1989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设立景观生态研究室等,都对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大学以及东北师范大学等在此领域的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2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R.Forman和M.Godron(1986)在合著《Landscape Ecology》一书中,提出7条景观生态学一般原理:

(1)、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2)、生物多样性原理

(3)、物种流原理

(4)、养分再分配原理

(5)、能量流动原理

(6)、景观变化原理

(7)、景观稳定性原理

1995年Forman将其补充为景观与区域;斑块、廊道、基质;大型自然植被斑块;斑块形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碎裂种群动态;景观抗性;粒度大小;景观变化;镶嵌系列;外部结合;必要格局等12个方面。

我国学者肖笃宁(1999)将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总结为:景观系统整体性和景观要素异质性;景观研究的尺度性;景观结构的镶嵌性;生态流的空间聚集与扩散;景观的自然性与文化性;景观寅化的不可逆性与人类主导性及景观价值的多重性。

3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如前所述,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十多年来,我国学者做了很多工作,出版了一系列有关景观生态学方面的专著,发表了许多探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研究方法的论文,并积极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景观生态分析、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设计几景观生态规划等上,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的管理、保护及开发利用也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1我国景观生态学著作出版进展情况

十多年来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主要著作如下表:

编号 作者 著作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份

1 景贵和 吉林省中西部沙化地景观生态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2 刘滨谊 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3 肖笃宁 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4 董雅文 城市景观生态 商务出版社 1993

5 宗跃光 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6 许慧等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

7 徐化成 景观生态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8 谢炳庚等 湿地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9 俞孔坚 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 科学出版社 1998

10 肖笃宁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1 郭晋平 森林景观生态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2 傅伯杰等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2

3.2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

3.2.1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

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较偏重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其中肖笃宁(1988,1991,1997,1999,2000,2001,)、邬建国(1990,2000)、伍业钢(1988,1992)、王仰麟(1990,1995)、傅伯杰(1983,1990,1991,1996,2000,2002)、景贵和(1990,1994)、俞孔坚(1987,1998,2001)、陈昌笃(1991a,1991b)以及徐化成(1996)等对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探讨与研究具有代表性。

>3.2.2景观生态学方***研究

我国景观生态学方***研究主要包括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题、景观模型以及景观实验三个方面,其中李秀珍(1997)、曾解、常禹、布仁仓以及张佳华等对迢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专题的方***研究,邵国凡、贺红仕(1999,2001)、谢志霄、高琼(2001)等对景观动态模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3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

我国景观生态学发展与我国学者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国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是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并深深扎根于景观生态学,从中不断吸取营养,成为景观生态学的有机构成,属于景观生态学的应用部分。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主要应用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农村景观生态规划、旅游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规划和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设计类型包括多层利用的桑基鱼塘系统、和谐共生的农林复合经营、综合利用的农草林立体景观设计、循环利用的庭院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惟美的风景园林设计。城市景观生态的调控(王如松,周启星等,2000,王祥荣,2001,等),城市生态绿地的景观规划(王丽荣,李贞等,1998,周志翔等,2001),城市植被景观多样性(李贞,2000),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效应(宗跃光,1999,车生泉,2001,等),乡村景观生态规划(肖笃宁,2001,周再知,蔡满堂,2000),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规划(韩也良,1991)和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陈利顶,傅伯杰,邱扬,1997)等领域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研究和规划。

(2)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社人类生存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广义上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马克平,1993)。狭义的生物多样性只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生态学通过流和过程的研究来保护整个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强调无机环境为基础,以生物为中心,以人类为主导,正确处理天、地、人、文的相互关系,合理调控现有景观生态系统和规划设计与建造的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区域的划分、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的研究以及景观生态干扰的研究,都将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如陈灵芝(1993,1994)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进行了景观生态学方面的探讨。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周华荣等(1995,1996,1998,1999,2000)对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设计。

(3)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规划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对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概念、原则、理论基础、指标选择、评价方法与过程都有重要影响(邱扬,2000)。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土地持续利用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综合整体性,不仅包括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多因素评价,还指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系统与景观或区域等多等级评价;

b.尺度性,包括土地利用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重点尺度;

c.空间格局与土地生态过程,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分析是土地持续利用的基础;

d.干扰与人类影响,干扰是景观或区域的必然因子,而且有助于发展土地利用系统与景观的适应性机制,人类土地利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土地的持续利用有借鉴作用;

e.多重价值与多目标,景观生态学强调土地持续利用的目标是多重的,因而追求多目标之间的优化,而不是单目标的最大化。

我国学者傅伯杰、陈利顶等(1989,1991,1994,1995,1996,1997,)对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评价、景观空间格局和土地资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邱扬等(1997,1998,1999,2000,2002)对森林土地利用进行了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4)景观生态学与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是指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和退化、荒漠化、水资源减少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在斑块、景观和区域3种尺度上对全球变化进行研究是必要的。通过利用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未来生态系统的变化,有助于弄清全球变化的机理,从而更好地预测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刘国华,傅伯杰等对森林在全球变化的作用和中国生态环境退化的特征进行了研究(2000,2000a,2000b,)。

4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展望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覆盖了地理、生物、林业、农业、景观建筑与美学、区域规划和发展等诸学科研究,它的发展和完善必然有赖于所有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完善。纵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4.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景观生态学还在走向成熟,理论研究还需不断深入。肖笃宁等(1997)在Forman(1995)表述的基础上,补充了9条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1)土地镶嵌与景观异质性原理;(2)尺度制约与景观层序性原理;(3)景观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和反馈原理;(4)能量和养分空间流动原理;(5)物种迁移与生态寅替原理;(6)景观稳定性与景观变化原理;(7)人类主导性与生物控制共生原理;(8)景观规划的空间配置原理;(9)景观视觉多样性与生态美学原理。

4.2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广泛应用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遥感影像及其解译与景观生态调查密不可分。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件的处理、编功能正是景观生态研究中所必须的。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自动化制***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及数学定量和模拟技术的应用,将会大大促进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4.3面向实际问题,拓展应用领域

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必须依靠其应用成果。具体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景观稳定性景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研究。包括景观空间结构的拥挤程度、景观中主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环境质量和人类身心健康的适应与感受性。

(2).人类的生态作用研究。包括人类影响下景观变化的持续性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稳定性。

(3).农村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景观规划。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规划建设、农村土地的集约经营、农田斑块的保护和乡村生态景观的保护。

(4).城市景观结构与人居环境的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城市生态廊道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和城市植被多样性的研究。

5结语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优势在于运用综合整体的思维,实现学科的交叉和创新。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要想后来居上,就必须发扬学科特色,抓住研究热点。我们应当重视生态系统空间关系的研究,始终把握住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相结合这一核心,促进协调发展;不仅是实行生态学和地学的交叉,还应当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我国是一个幅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景观变化深深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景观生态研究必须立足国情,突出重点,以人工—自然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生态建设为研究重点。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我们应当努力扩大应用领域,除传统的自然保护、土地利用、景观规划等领域外,城市园林、风景旅游、景观建筑等领域也不可忽视。为此,迫切需要加强与资源、国土、环境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开展产一学一研协作,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手段的更新,实行跨跃式的发展战略。迅速接近和赶上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水平,并在某些我们有特色的方面实现跨越和创新。

景观生态学论文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景观生态学论文范文精选

学习

刍议“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艺术特征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刍议“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艺术特征,内容包括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性命,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风格。お[摘要]契诃夫的小说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欧亨利对小人物充满了理解和同情,

学习

学会英语 与 会学英语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学会英语 与 会学英语,内容包括逐句学英语,中英文对照阅读学英语。在我们英语教学中,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英语”,而且要教学生“会学英语”,而且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学习

世界上18种最濒危的语言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上18种最濒危的语言,内容包括世界上最濒危的语言,中国境内的濒危语言。AccordingtotheChristianScienceMonitor,theUNAtlasofEndangeredLanguageslists18languageswithonlyoneremainingspeaker.Withaboutonelanguagedis

学习

浅谈“跨文化交流”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跨文化交流”,内容包括跨文化交流心得体会,跨文化交流的发展历程。摘要:随着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跨地域、跨文化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有助于开放自我、开放社会,更好地实现不同地域

学习

企业文化设计方案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文化设计方案,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墙的设计方案,企业文化培训设计方案。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认知度,根据总裁指示精神,特制定以下方案:

学习

翟建民 爱瓷人生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翟建民 爱瓷人生,内容包括翟建民绞胎瓷,瓷之美翟健民。翟建民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使他与中国古陶瓷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赚不赚钱并不重要,只要自己喜欢就好”。话语平凡朴实,反映出一种收藏大家成熟的收藏心态。

学习

范家辉:规范经营的践行者

阅读(22)

他是如新亚洲市场的开拓者,先后受委派开拓及管理12个亚洲市场,是如新亚洲地区的元老:他跑遍了亚洲和东南亚市场,凡由他经手的地区,业绩都会有大幅度增长:他为人踏实干练,倡导稳定发展,别人都在高调的做市场,他却选择默默的夯实地基。经过数年的发

学习

繁多的手势语(1)

阅读(20)

向上伸大拇指:这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手势,表示夸奖和赞许,意味着“好”、“妙”、“了不起”、“高明”、“绝了”、“最佳”、“顶呱呱”、“盖了帽了”、“登峰造极”。在尼日利亚,宾客来临,要伸出大拇指,表示对来自远方的友人的问候。在日本,这

学习

浅析土压力的计算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土压力的计算,内容包括土侧向压力计算,土压力计算。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三种土压力各自的假设条件及计算方法,诣在让更多的人了解经典土压力计算的原理,为理论上的创新做准备。

学习

论《雷雨》中的蘩漪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论《雷雨》中的蘩漪,内容包括雷雨中的蘩漪,谈雷雨中的繁漪。《雷雨》写于1933年,是曹禺的精心之作,该剧写的是一个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生活与悲剧。对于剧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作者没有简单地为他们勾上代表善恶的脸谱,而

学习

EM算法及其推广的几种算法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EM算法及其推广的几种算法,内容包括em算法十大经典,最大熵算法与em算法。摘要引入了可处理缺失数据的EM算法。EM算法是一种迭代算法,每一次迭代都能保证似然函数值增加,并且收敛到一个局部极大值。在此基础上,本文也给出了推广

学习

耐人寻味的《小辞店》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耐人寻味的《小辞店》,内容包括小辞店全文,小辞店经典名句。一、《小辞店》的发生地究竟在哪?

学习

浅谈媒介生产中的把关人理论

阅读(84)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媒介生产中的把关人理论,内容包括把关人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影响,把关人理论和媒介管理的关系。摘要:媒介生产批评的主体是媒介批评。媒介生产批评通过媒介产品的各种形式,如消息、评论等载体来体现。媒介生产受到众多因素的

学习

网络安全和隐私安全分析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安全和隐私安全分析,内容包括网络隐私安全的例子,网络安全与网络隐私报告。1物联网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学习

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大专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本科生毕业论文篇1考生要获得学士学位,需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且成绩为优或良.专科段一般没有论文答辩.自考论文答辩程序和

学习

艺术作品赏析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94)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作品赏析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艺术作品论文3000字范文,艺术作品赏析范文。艺术作品赏析论文篇1合作·竞争·危机·挑战——2009年全球安全形势刘强(1)

学习

企业变革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变革管理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提升企业管理论文范文大全,关于管理变革的论文。企业变革管理论文篇1企业管理论文

学习

艺术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艺术心理学论文范文,艺术心理教育论文2000字。艺术心理学论文篇1摘要:"师者,传道受业解或也"这是历史对老师职业的解读。实质上,教师还肩负着培养人的道德、思想、人格、品德的责任,也担负着传

学习

金融法学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法学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法学论文范文6000字,金融法学论文。金融法学论文篇1一、“金融道德风险论”的法理困境

学习

媒体话语霸权分析论文

阅读(21)

【内容摘要】媒介除了为受众设置谈论话题外,还能规定过去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的重要性。从“十大新闻”的评选中看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是媒体设置的。大众传播在决定事件的重要性或者决定什么是重大新闻方面拥有足够“自主”和“灵活”的决断

学习

文化语言学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语言学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有关语言文化的论文范文大全,语言文化学核心论文。文化语言学论文篇1摘要:“文化语言学”自提出至今已经近30年。这30年间,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语言学研究的所有领域,并且出现了一系

学习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内容包括议论文递进式结构和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总分式和并列式结构的区别。[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