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媒介生产批评的主体是媒介批评。媒介生产批评通过媒介产品的各种形式,如消息、评论等载体来体现。媒介生产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本文从新闻把关人的视角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把关人;媒介生产;制造新闻
守门人理论又称把关人(Gate Keeper)理论,学界一般认为由传播学但奠基人卢因(Kurt Lewin)在1947年提出。其实,把关人概念最早出于与1943年卢因的著作《心理生态学》(Psychological Ecology)一书中。卢因研究战争对人们的影响,尤其是战时家庭主妇购买食物的习惯。在研究事物来源的过程中,卢因提出了“渠道理论”(channel theory),也就是事物是通过不同渠道一步步来到饭桌上的,而食物进入或不进入一个渠道,从渠道的这一环到另外一环,都要受到“把关人”的影响。卢因虽然着眼于事物采购,但是他认为任何具有渠道、门和把关人特点的社会现象都可以做同样的分析。
所谓“把关人”就是指具有让某一种东西近来或出去的个人或团体。把关人理论认为,媒介在信息传送的过程中,有重大的过滤作用。就新闻而言,通讯社决定的新闻,只占已发生的新闻的一小部分;而读者最后在报纸上读到的新闻,有只是通讯社的新闻的一小部分。所以,让读者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媒介起决定性的作用。
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再次阐释了“把关人”理论。卢因的把关人理论有以下几个要点:卢因的“把关人”概念是建立在“渠道理论”的基础上的。因为事物必须通过渠道来运动,而渠道并不是平坦光滑的,存在各种各样的关卡,即“把关人”。卢因认为“把关”行为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最终还是由人来掌握。所以,“把关人”主要是针对人,尤其是个人。研究“把关人”实际上就是研究导致把关人做出某一决定的因素,也就是探析隐藏于“关”的开、闭行为中的各种因素。卢因认为,影响把关的是人的心理因素。所以,研究个人的心理因素在把关中的作用就是他的主要动机和目的。
1949年怀特(White)进行了一项个案调查以验证卢因的理论。怀特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有25年新闻工作经验的必报编辑,观察他在一周时间内对所收集到的通讯社电讯稿的处理,并了解他这么处理稿件的原因,由此来证实一些预先就有的关于电讯稿编辑选择和过滤稿子的想法,并因此获得有关在大众传播中把关人的基本角色和作用的一些可验证的概念。通过调查他发现,这位编辑的把关作用是非常明显的。1950年怀特根据此项调查撰写了报告《“把关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The Gatekeeper:A Case Study in the Selection of News)。该报告首次为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存在及作用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和证据,同时也为“把关人”概念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955年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沃伦·布里德(Warren Breed)为了研究社会对新闻的控制,采访了大约120名报业工作人员。研究了编辑内部的官僚机构和实际流程,在《新闻编辑部的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 in the Newsroom)指出:“记者必须以编辑的要求为最后的底线,消息最后的采用是通过主编或者负责人以及控制此媒体的***治机构决定的。并指出编辑方针是指体现在社论、新闻专栏、新闻标题中的取向。即在编辑和记者之间的工作流程是由编辑来决定的,记者虽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去向来选择,却不能保证消息在媒体的实际被选择传播,他们必须首先了解编辑的思路和想法,或者和编辑讨论协商,从而决定选题或者方案。”[1]该研究深入到媒体机构内部,对新闻消息的最后被采用的过程做了探索,在实践意义上的社会学价值和心理学价值更值得我们重视。
1969年学者巴斯(Bass)将“把关人”研究推进一步,他在《新闻学季刊》上发文指出:“怀特所谓的‘把关人’与卢因的原意不符。因为卢因所指的‘把关人’是小群体中的一员,直接握有某一物件是否允许被自己的这一群体所使用的决定权,而电讯稿编辑是在现成的新闻稿中挑选,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把关人’。巴斯从信源的角度即新闻产生的角度看问题,将新闻流动过程分为‘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两个阶段,他认为,真正的‘把关人’是从事新闻采集的人或组织。”[1]
1980年Gertrude Joch Robinson通过对南斯拉夫一家新闻社的调查,得出有有关消息控制理论的几个观点:“第一,内部的组织和外部的因素构成一种相互呼应的关系,对新闻的选择和采访写作构成了恰如其分的控制。第二,通过对新闻的选择的影响以造成对受众群体的需求的影响。第三,机构内部的控制关系已经形成产规划的形式。第四,所获得的消息资料是带有中立性的和内部文化性的。”[2]Robinson对消息控制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南斯拉夫的新闻体制和***治文化背景有自己的特色。其次,该国家的新闻社的模式是在该国的媒介体系里产生的,具有很强的民族和历史文化背景。再次,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1992年Pamela J. Shoemaker将前人关于守门人理论加以总结概括为五个层面,“即个体层面、传播常规层面、组织机构层面、超强媒体、社会机构层面和社会系统层面进行了分析。Shoemaker将守门人理论引向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和媒介社会学的研究,因而将其延伸到对人际传播***治传播和组织传播的过程中,从而使得守门人理论的发展蔓延向了更广阔和复杂的学科领域。”[3]
守门人个案研究
守门人个案研究是波士顿大学新闻学教授怀特(White)对一个编辑对通讯社电讯稿的取舍所作的个案研究。这篇研究报告的题目是《守门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The Gatekeeper:A Case Study in the Selection of News)。
怀特的个案研究所选择的“守门人”是一名40岁出头的中年人,有25年代新闻从业经历,曾担任记者和编辑,在美国中西部一个十万人口的高度化的工业城市担任一家发行量大约为三万份左右的日报的电讯编辑。此项研究旨在决定某些初步意见,即对这位电讯稿编辑对三家通讯社提供的新闻决定为什么选用或不用,进而对“守门人”在大众传播领域中所担任的角色获得诊断性认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媒介生产中的把关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