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科学的方法全面认识金融
在一般传统的教科书和大多数金融工具书中,金融被人们习惯性地定义为货币资金的融通,焦点聚集在货币及基于其上的资金融通上。粗粗想来,这个定义简明扼要,似无须疑。但任何理论和范畴均提炼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仔细琢磨,用这个定义理解金融,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又难以解释。例如,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在货币出现之前就有实物借贷行为出现,但其明显不在典型的金融定义范畴内。再如,现代社会中的单位及家庭的财务活动,不在金融标准定义之列,但偏有人写书开课谓之为公司金融、家庭金融,等等。还有,***府的财务活动即财***,传统的财***收支以无偿为标志,有实物收支,也有货币收支,但在现代,随着经济货币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财***收支有偿的比重日益提高,突出表现在***府债务收支上,新近的例证是欧债危机和美国的财***悬崖。在英语中,Finance一词,有时指金融,有时指财***,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很难按字面含义来理解。这使初学者时常犯晕。但认真思考,也不无道理,即现代财***活动和金融活动日益相互渗透。
这使我想起亲身经历过的两则对话。一则是1998年7月我带领人民银行调查统计部门宏观经济分析考察团赴法兰克福与德意志联邦银行(德国中央银行)的同行交流座谈。我问对方,欧元马上要启动,将来欧元区的货币***策是统一的,而欧元区内各个国家的财******策却是分散的,将怎样协调财******策与货币***策的矛盾呢?对方回答不知道,并说但愿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再则是时隔13年的2011年10月,我再度访问该行,当时欧元区仅因希腊债务危机发酵而受到关注,欧洲债务危机还未蔓延,我与德国同行再次谈到1998年的那次对话,并问对方对欧元的前景怎么看。对方认真地回答,各国不同的财******策对欧元是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必须支持***府担负起对欧元的相关责任,但从他个人的感情来说,很怀念马克(原德国货币)。在欧猪(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国家债务危机加重的时日,人们担心希腊退出欧元区带来多米诺效应,加之美国的财***悬崖问题,人们普遍认为这是2007年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反映,有人据此判断这轮金融危机还未结束。这到底是金融问题,还是财***问题,抑或是同一个问题在两个不同方面的反映,在理论上还有待厘清。
在实践中,人们目前在***策、管理和业务操控中,大多将金融界定为存(款)、贷(款)、汇(兑)、银(行)证(券)、保(险),将财***界定为收(税费收缴)、分(国库资金分配)拨、(拨付款项)、财(各级***门)、国(国税部门)、地(地税部门)。特别是分税制改革后,普遍反映财权与事权相脱节。人们现今很少像过去那样,谈论财***与银行的协调平衡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在不同级次上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混沌状态,英语单词Finance有时指财***,有时指金融,却不失为机敏圆滑的英国人一大语言智慧。
但财***和金融在形式上虽都是跟钱打交道,有许多共同点,但两者在本质上和运行机理上不同,所以不能等同。这就需要在理论上做些深入的研究工作,并用正确的理论指导纷繁复杂的实践。与国内迅猛发展的金融实践相比,金融理论研究相对生涩。一些金融著作和理论成果,描述金融活动及其业务操作的居多,对金融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并总结规律的少之又少。在报刊发表金融学术论文,都以文中带有数理公式、模型和曲线为上,如无这些,再好的文章也很难发表。这是极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大可不必深究。需深究的是,即便文章充斥着公式和模型,也鲜见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从检索出的资料看,有些文章中的数学模型和公式推理,甚至是照搬国外文献的初级产品,不仅没有任何深加工,且错误百出,连作者自己也解释不清其中意思,这能算“成果”吗?!
金融业要科学发展,首先必须科学地认识金融!多少年来,科学这面旗帜常被人们扛着到处插。但到底什么是科学,却少有人深究。所谓科学,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有条理的知识,以及关于这些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关系的理性研究。科学的方法,主要是对一些现象作出分析性的解释。科学的概念,就是从人们的心灵给表面上一团混乱的现象给出简单的秩序约定。只有按这个思路,才有可能出产理论大家。有人曾不无感慨地唏嘘,当代中国有大学,但没有大师,与中国当今的地位太不相称,这不能不说是当今学人的悲哀。
忽视理论思考的社会,是个没有希望的社会。善于思考的民族,才是有竞争实力的民族。如前文所说,有学者评估,美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经济学家对美国利益的贡献,要大于美国航母舰队的总和。在历史上,也不乏这种先例,在特定历史时期,思想的力量要远远大于***治、经济和***事的力量。英国著名历史学家G.P·古奇在其《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一书中指出:“在形成德意志帝国事业中,相当大的责任落在了一群教授肩上,他们以口头和笔杆来宣传民族主义的信条”,并最终在19世纪60年代推动了德国的统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经济社会成就惊人,但人们的理论思考严重滞后,该是研究中国特色理论的时候了!
金融的逻辑前提与主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理论无疑也是现代经济理论的核心。在当今经济学教科书和相关著述中,货币及其相关的财***金融问题在内容上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无疑是科学的。问题是,金融本身作为一门相对***的学科,应研究哪些内容,怎样研究,怎样指导实践,则见仁见智。浏览目前国内的金融学教科书,大多还是存、贷、汇、银、证、保这个模式,区别只在于各有侧重和某些领域描述程度上的深浅,从原理上进行全面系统深入著述的不多。理论的肤浅往往带来对现实问题评估的偏激,之前提到的江湖学者不懂金融大谈金融,大体属于这类。
当今社会金融现象日新月异,用调剂资金余缺的融资这个概念来研究金融,是一元论的研究方式,迟早会陷入片面。对金融问题应进行多维思考。实际上,现代经济学有三个基本假设前提,即资源稀缺、消费者自由和效用,而金融学需不需要假设前提,其假设前提是什么,这在一般金融教科书和著述中,鲜有涉及。
从科学方***来讲,研究金融,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前提,否则,就没有边界,没有动力。我认为,研究金融凶或金融学的基本前提是逐利,这是一切金融理论、***策和业务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金融主张都会迟早出丑,一切金融活动都不具有可持续性。在实践中,人们经常谈论金融业的社会责任以及赤道信贷原则等,但除了有宣传上的***治影响效果外,约束力并不大。认真反思会明白,一切要求金融业增进社会福利的道德准则,若脱离金融业自身的利益诉求,则会变得苍白无力。只有在金融业的自身利益追求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而这个社会氛围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营造时,金融业才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这就像美国“股神”巴菲特和美国爱国百万富翁协会成员在美国财***悬崖前,主动吁请奥巴马***府对其增税一样,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若将金融的逻辑前提定位于逐利,则其逻辑主线就是货币。追逐货币的手段有三,一是定价,再是借贷,三是买卖,后者人们常称之为金融投资。为了这种逐利目标的可得性与可行性,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规制和机制,来保障逐到利(收益)与逐不到利(风险)之间的大体均衡。若按照这种内在的联系来进一步认识金融,则金融各部分之间就无法分割;虽然市场和产品之间有基本的分工,但市场和产品更可以相互转换。这样,金融综合经营就是合乎规律的,分业经营就不能不是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