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东辛油田作为国内外极为经典的复杂断块油气田,在多年的滚动勘探和开发中,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对于沙一段而言,其基本地质规律研究较为薄弱,油气勘探程度较低。有必要弄清该地区沙一段油气成藏条件,以挖掘沙一段的勘探潜力,来指导该地区的滚动勘探开发。本文通过对东辛地区沙一段烃源岩条件、储集条件、盖层条件和油气运移及圈闭条件的分析,阐明该区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因素及油气藏类型,为该区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关键词]东辛油田 沙一段 烃源岩 成藏条件
中***分类号:TE3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043-01
前言
东辛油田是我国发现最早、储量最大的复杂断块油气田,构造上处于济阳坳陷内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中东段。已开发的沙一段油藏储量占总储量的5.6%,虽然少,但在纵横向上处于油气运移成藏的主要环节,它的含油气分布特点与其他油藏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弄清该地区沙一段油气成藏条件,以挖掘沙一段的勘探潜力,来指导该地区的滚动勘探开发。
1.油源及烃源岩条件
东辛油田的西部为利津洼陷,南部为牛庄洼陷,北部为民丰洼陷,呈三面邻洼之势,这些生油条件极好的一类生油洼陷可向本区提供大量油气,除此之外,位于沙三、沙四段的烃源岩也能为沙一段提供油气。
在沙一段晚期,湖平面快速上升,湖水加深,形成一套分布全区的半深湖相油页岩、钙质泥岩。这套分布广泛的油页岩、生物灰岩和钙质泥岩,厚度在20~300m左右,目前埋深在1500m左右,处于未成熟阶段。
沙一段烃源岩岩性与沙三段相似,主要由灰质油泥岩、油页岩钙质泥岩和下部的生物灰岩组成。该层段TOC含量2.8%~7.5%,氯仿沥青“A”含量0.44%~2.6%,泥岩纹层中颗石藻化石丰富,干酪根类型为Ⅰ型,生油潜力大,但是成熟度较低,Ro在0.3~0.5左右。
由于沙一段烃源岩形成于咸水-半咸水的湖泊环境,因此与沙三段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不同。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和高伽马蜡烷含量。Pr/PhC29甾烷,重排甾烷及4-甲基甾烷含量很低,发育C26甾烷和甲藻甾烷。甾烷异构化参数C2920S/(20S+20R)小于0.32,Ts/Tm在0.10~0.79之间,反映出沙一段烃源岩处于未熟低成熟阶段。
2.储集条件
东辛油田沙一段地层厚度一般为210~320m,以大套灰绿、灰色泥岩为主,上部夹中-厚层细砂岩及生物灰岩,中部夹针孔灰岩,下部为白云岩。顶部的“豆状砂岩”在全区分布,一般为10~15m,厚者可达20m,薄者可达5~6m,由于分布稳定,砂层物性好,所以油层产能高。沙一段中其它薄砂体虽然厚度较薄,一般为1~2.5m,但由于分布较稳定,储油物性好,也是高产油层。砂层厚度与地层厚度比值较小,一般为20~30%。沙一段储层以中、高渗透为主,但层间渗透性差别仍明显存在。东辛油田断块间、层系间原油性质变化较大,据统计地层原油粘度变化范围在1.8~63.2mPa・s,地面原油粘度为15~4800mPa・s,总的情况是沙一段以低粘度稀油为主。
东辛油田沙三上-沙一段三角洲砂体、河流相砂体发育体分布广泛,物性好,为油气运移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沙一段的滨湖区、浅湖区及深湖区都有碳酸盐岩分布,也屡见高产油气。但总体来看,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厚度不大,物性非均质显著。孔隙度及渗透率变化很大,有些物性很好,可以和砂岩相比。渗透率一般为35×10-3~200×10-3μm2,孔隙度一般为14%~34%,最高可接近50%。东辛油田沙一段碳酸盐岩的主要储集层是生物灰岩和鲕粒灰岩。
东辛油田三面与洼陷相接,构造面貌复杂,断裂活动导致本区沙一段晚期湖盆收缩时,局部湖泊偏碱性而沉积碳酸盐岩,其后随着物源的涌入及断裂疏导体系的进一步发育,来自下伏地层的烃类二次运移至沙一段,导致本区沙一段局部生物灰岩含油性良好,甚至达到油层标准。
3.盖层条件
对于东辛油田这样的复杂断块油田来说,稳定分布的泥岩盖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至关重要。在断裂极其发育的沙一段,区域性盖层与断层配合,是形成富集含油断块的重要条件。
沙一段盖层夹有数层薄层灰岩、白云岩,大大增强了这套地层的致密性,它对自身含油气层位、下伏沙二段主要聚油层位的形成,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控油断层沟通了沙河街组与上覆东营组及馆陶组、明化镇组的垂向通道,但由于沙一段区域盖层的封堵,仅有部分油气进入到沙一段以上地层,所以大多数油气被封盖在沙一段及以下地层中。沙一段以上发现的石油储量仅占该区石油总储量的8%。
4.油气运移及圈闭条件
沙一段错综复杂的断层导致深部烃源岩层的油气及沙二、沙三已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可通过纵向断层向沙一段运移。断层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不仅在纵向上沟通了深部油藏与浅部油藏,形成沿断裂分布,呈“梳状”纵向多套含油气层系,同时断层还是油气穿越断块、呈阶梯状运移或直接穿越断层两侧并置储层运移的通道。在横向上,沙一段中连片分布的大厚度的针孔状砂岩和豆状砂岩,是沟通洼陷与中央构造带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本区油气横向运移距离较短,一般在15km以内。较远的运移可能是利津洼陷生成的油气,沿构造轴向东的运移。
东辛油田东营与辛镇两个堑式背斜被断层切割得支离破碎,已没有油气聚集的完整的背斜圈闭,绝大多数是受断层控制的断层圈闭。沙一段的圈闭大多数为断块圈闭,由二三条甚至多条断层切割形成,其中又以断层切割的反向屋脊断块占优势。
5.油气藏类型
5.1 断层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是复杂断块油气田的最主要油气藏类型。在东辛油田中,断块油气藏占主导地位,且大多数为两条或多条不同延伸方向的断层切割相交形成不规则断块。如营8、营14、辛l1等断块区沙一段中的扇形断块油气藏,在辛镇构造的南翼辛111断块区也有分布。
断鼻油气藏主要见于东营构造两翼及辛镇构造南翼,在地层与断层总体呈带状东西向展布的构造背景上,局部地段地层的弯曲与平直断层构造圈闭条件,有些与条带型断块油藏极为相似。
5.2 岩性油气藏
由于沉积条件的不同,导致沉积物岩性和物性横向变化,形成岩性圈闭。包括岩性上倾尖灭和透镜体两种类型。本区沙一段稳定发育的湖相碳酸盐岩是岩性油气藏的主体,并且主要产能集中在滨浅湖相。这些岩性油藏普遍具有异常高压,原始油藏压力系数可达1.57~1.65。这类油藏的储集砂体的周围均为泥岩,少数局部被断层切割遮挡,基本没有边水,砂层单层厚10m左右。
沙一段岩性油气藏由于处于断块之中,普遍规模较小,物性较好。比较令人注意的是局部鲕滩夹杂生物礁,构成良好的储层,油气广泛富集于生物骨架孔隙、鲕粒粒间孔隙、粒内孔等空间。这种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于辛镇构造南部及过渡带东段。
6.结论
东辛地区沙一段油源丰富,其烃源岩的生油潜力大,但是成熟度较低,处于未熟低成熟阶段;沙一段发育的生物灰岩及鲕粒灰岩含油性较好;由于断裂极其发育,沙一段作为区域性盖层与断层配合,可以有效地封堵油气;断层作为油气运移通道,使油气从纵向上向沙一段运移,并且在断块圈闭中聚集成藏;断块油气藏是沙一段的主要油藏类型,且发育少数岩性油藏。
参考文献
[1] 李阳.复杂断块油藏构造表征[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2.
[2] 蒋有录.东辛地区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1998,20(4):368~37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东辛复杂断块油田沙一段油气成藏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