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热情、好斗、善辩的企业家,他创下过用3分钟说服一个人跳槽的“成绩”,但更多的时候,他被员工津津乐道的是温和与耐性;他手下几千名员工都知道他的***码,并被告之这是一条畅通的“问题热线”。
在过去的2003年里,他频繁出现在包括“CCTV10大年度经济人物”在内的各种领奖台上,成为当年在中国通讯业和IT业风头最键的企业家之一。
他的名气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一把大胡子和目前已经在国内占据约2100万用户的“小灵通”。
能拉拢人 善于放权
实际上,“小灵通”的这个名字在刚推出的时候可没这么好听,那时,它的名字叫无线社区电话。把这个毫无感彩的名字和《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可爱的小灵通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该书作者、著名作家叶永烈的儿子。叶永烈的两个儿子都在UT斯达康公司供职,小儿子是做研究和开发,大儿子推广产品,当他背着一个包四处推广时,没有人愿意听他讲,于是,他就给当时刚推出的第一款手机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小灵通。
连吴鹰的女儿也喜欢小灵通,天天问吴鹰,北京什么时候可以用小灵通。2003年,当吴鹰女儿所读书的地方顺义放号后,吴鹰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女儿配了一个号,用上了小灵通。
小灵通除了带给吴鹰愉快之外,也使得UT斯达康的业绩不断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吴鹰也感到了压力,他承认,“我自己的压力在于,以前的管理经验可能都不够来支撑管理了,2003年我们公司业务增长100%,我个人实力当然没有增长100%。”实际上,吴鹰从不忌讳谈论自己的缺点,他认为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现在已经达到了90%。
而吴鹰的手下显然不这么认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吴鹰视为UT斯达康中国的灵魂,“他具有领袖气质”一位员工这么说,“优点实在太多,个人魅力很大。”
而增强管理方面,吴鹰认为自己依靠的是大家的力量:“公司整个团队很优秀,在不断成长”。吴鹰给自己总结的优点之一是“能拉拢人”,实际上,善于团结人是众人对吴鹰交口称赞的一点,UT斯达康公司的周韶宁认为,吴鹰很善于放权,“具体事情几乎全部放手”。对于吴鹰而言,管理的艺术就在于找对人,然后去鼓励他做好事情。
只要办公室里,吴鹰几乎用去一半的时间来思考。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于他而言是沟通,了解员工、客户的想法。只要在北京,吴鹰中午都会约上一两个中高层员工一起吃饭,用来和他们聊天。他能够从短时间得到更多讯息的方法是:倾听。
UT斯达康内深受美国文化熏陶的管理层做事都往往直接而简洁,公司的文化提倡的就是“开放”和“简单”。“头儿”们为工作起争执甚至吵起来是公司很多员工都看见过的。 周韶宁说“吴鹰很大气,我有时候冲他发脾气,他不往心里去。” UT斯达康高层团队间的信任正由吴鹰这种秉性而来。
工作之外,性格豪爽的吴鹰和一起打天下的公司高层都是很好的朋友,可以一起吃喝打闹,五六个人挤在一辆车上,打开车窗一路狂吼着去唱卡拉OK。而普通的员工见到的吴鹰,则少了棱角多了亲和。他休息时总爱和员工们打成一片,而且常常成为年轻人恶作剧的对象。而随和的吴鹰工作中却毫不含糊,不讲友谊,只针对事情。
吴鹰的雄心是,让UT斯达康公司成为一个世界级企业。对于熟悉吴鹰的人而言,这显然不是他的异想天开。周韶宁对吴鹰这种思维印象颇深:“吴鹰5年前说,我们现在应该有60亿美金,我说1个亿、2个亿就差不多了,他太夸张了。”现在,他对吴鹰的“异想天开”则不再怀疑。
在美国受辱
尽管总是乐于倾听,态度温和,对朋友几乎有求必应,喜欢与家人共度时光。但吴鹰绝不是一个守旧的好好先生。相反,他做事从不拖沓,该冒重大风险之时也从不退缩。
吴鹰的第一次选择发生在1985年。这位来自朴素的农民家庭的儿子前往美国新泽西州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他刚踏上异乡土地时全部家当只有30美元。当他拎着行李准备走出机场时,一个为非洲儿童募捐的美国女孩向吴鹰展示了一张当地儿童的照片,吴鹰被打动了,掏出几十美分准备投入募捐箱。然而,他的手却被美国女孩挡住了,她带着不屑的语气和神情对他说:“我们最低标准是2美元,原来你不是日本人,是中国人啊。”说完,转身就走。吴鹰被刺痛了,他追上女孩,拿出2美元投入了募捐箱。他对这位女孩子说:“我只想告诉你,不错,我是中国人,但中国人更有爱心。”
之后,吴鹰打工赚钱,他曾经扛过大包,也曾清理过仓库里粘在老鼠胶上的死老鼠。1986年,吴鹰加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在这里,他再一次受到来自美国人的羞辱。1987年4月,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电讯代表团到贝尔实验室参观、考察,吴鹰参与接待工作。席间,一名中方代表提出了一个专业的技术问题,可美方人员听后只是含糊应付。坐在一旁的吴鹰为同胞被糊弄而感到不平,于是准备自己开口解答。这时,吴鹰的上司突然站了起来说:“吴,你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可以出去工作了。”屋内的空气顿时凝固了,吴鹰脸上挂不住了。
在通讯领域,贝尔实验室领导着世界潮流,正因为这样,对中国的技术交流和出口受到多方限制。这一点,吴鹰早有所闻,可他万万没料到如此严重,这一次,他无法对抗自己的上司。在上司彬彬有礼的催促声中,在其他同事的冷漠表情中,在中方代表团成员复杂的目光中,吴鹰无奈地站起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在冲出房门的一瞬间,刚强的吴鹰流下了屈辱的泪水。
在贝尔实验室后吴鹰眼界更加宽广,他决定要做自己的公司。4年后吴鹰实现了这个想法,创办了自己的公司。1995年,吴鹰和另一名台湾留学生陆弘亮将双方的公司合并而为UT斯达康公司。该公司最早的业务是有线接入网方面。
到1996年,吴鹰盯准了“小灵通”市场,这两位踌躇满志的归国留学生准备将他们在硅谷创办的公司移师中国大陆。为寻求资金,他们在一个机场咖啡厅里同日本的一位投资人匆匆会面,这位投资人正是因投资雅虎而一举成名的日本软银公司董事长孙正义,交谈30分钟后,孙正义承诺注资3000万美金。
小灵通风行隐情
正是从这30分钟开始,中国的小灵通开始悄然起步。吴鹰后来也被人冠上“小灵通之父”的称呼。
直到现在,一些人也把吴鹰投入小灵通归结于幸运,而事实上在当时几乎没有人会理会这种“端不上台面”的技术。同时,在***策层面上,小灵通也并不被看好。信息产业部当时的共识是将移动通信定位在高端用户,而小灵通技术是过渡技术,其本身存在许多技术缺点。在这些问题之下,小灵通一开始的发展并不顺利。
直到1997年底,小灵通终于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浙江余杭一个批发市场搬迁,为避免固定电话拆线的麻烦,当地电信公司和UT斯达康开始合作,利用当地交换机的多余容量,在当地做小灵通试验网。小灵通被定位成了解决一些中小城市低成本通信的服务方案被市场接受。
而真正的转机出现在1998年,当时,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出来后,固定话务量的分流渐渐让中国电信前所未有地感到了市场压力,这时小灵通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开始被接受。
小灵通的发展可以被形容为如履薄冰。它遇到的第一个红灯是在2000年5月,国家出台第一个暂停小灵通业务并对其进行调查的文件。UT斯达康市值在一天之内跌去200亿元人民币之巨。一个月后,被监管当局验明正身的小灵通才再次上路,但很快又被运营商搁置一旁,这次是因为电信业的分拆。而这次的拖延似乎成了能量的储备――2002年,分拆结束后,小灵通似乎在一夜之间爆发能力,全国用户从几百万猛增到1500万;覆盖范围也从中小城市向大中型城市延伸,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灵通”之父――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