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拉瓦锡是化学中的牛顿。他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被后人称为“近代化学之父”。本文探讨了拉瓦锡的理论贡献以及拉瓦锡的思想、方法与我国的创新教育的关系,分析了学习拉瓦锡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拉瓦锡;理论贡献;现实意义
拉瓦锡是化学中的牛顿。他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被后人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是恩格斯意义上的“巨人时代的巨人”,造成了化学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本文主要介绍拉瓦锡在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及其对我国当代创新教育的影响。
一、拉瓦锡的理论贡献
(一)燃素学说的和氧化学说的建立。
燃烧是自然界发生的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历史上出现过不少阐述燃烧现象的学说。十七世纪下半叶,化学家们提出了用以解释燃烧现象的学说―“燃素说”。
燃素说不但解释了燃烧现象,而且能对许多化学现象作出说明,它几乎解答了当时生产实际和化学实验中所提出的全部理论问题,因此赢得了许多化学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然而,燃素说毕竟是一种错误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它便漏洞百出了。
1774年,拉瓦锡用锡和铅做了著名的金属煅烧实验,所得结论与燃素说完全对立。按照燃素说,燃烧是一种分解反应,金属分解,放出燃素,金属变成金属灰。但拉瓦锡却完全否认了这一点,他认为燃烧是一种结合反应,金属与空气结合变成属灰。后来,拉瓦锡通过小鼠和燃烧的实验认识到空气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一种是能助燃,有助于呼吸的气体,拉瓦锡将它命名为“氧”;另一种不助燃,无助于生命的气体,拉瓦锡命名为“氮”。
1777年9月,拉瓦锡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一篇名为《燃烧概论》的论文,建立了氧化作用的燃烧理论。拉瓦锡氧化学说的建立,在化学上以其真实的物质―氧,取代了神秘虚幻的燃素,使过去以燃素说形式倒立着的化学正立过来了。
(二)拉瓦锡与无素概念。
在化学学科的诸多概念中,元素概念在化学发展中的巨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代元素概念首先是由波义耳提出的,他指出的元素是“那些原始的和简单的物体,混合的物体由它们组成并且最终分解成它们”。从现代化学的观点看,波义耳定义的元素实际上是单质。
18世纪气体化学的发展给波义耳的元素概念带来了冲击。1787年,拉瓦锡在一篇题为“论改革和完善化学***的必要性”的论文中,给元素下了一个清晰明确的操作定义:“元素是任何方法都不能分解的物质。”并且列出了历史上第一张包括33种符合其定义的元素的元素表。这就不仅从概念上,而且从实际存在的元素物质上最终确立了科学的元素说,从而能够在波义耳宣布化学***百余年后最终完成了科学化学的确定。
纵观化学发展的历史,使我们认识到:拉瓦锡才真正是近代元素学说的奠定者。他不仅典范的通过实验了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水和空气是元素的错误说法,而且给元素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并进行分类,澄清了元素概念的混乱思想。
二、拉瓦锡的思想、方法与我国的创新教育
(一)拉瓦锡的思想与方法。
科学的氧化理论的建立,被人们称为是一场全面的“化学***”,拉瓦锡在这场深刻的化学***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倡导者和推动者,是在于他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了一些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它们同化学***的成果一起,对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思想与方法,主要表现为:
1.强调实验作为认识的基础。
拉瓦锡的科学座右铭是“不靠猜想,而是根据事实”。他强调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正是由于拉瓦锡能够把科学实践摆在第一位,把它作为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才能“把以前人们所做的一切实验看作只是建议性质的”,才能有勇气敢于掀起化学***。
2.重视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思维。
拉瓦锡能够超过同时代化学家取重大成功的一个重要点,就是善于在运用大量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推理,提出新的思想。他虽然没有在实验中发现过什么新物质,但却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运用理论思想概括别人的气体化学成果,提出了氧化学说,从而能揭示出隐藏在可见的现象背后的不可见的真实的燃烧本质,完成了这个具有“从外观到实质”为特征的科学理论。
3.运用以量求质的研究方法。
运用天秤量进行定量研究在当时并不只是拉瓦锡一人,而拉瓦锡较之其他化学家略胜一筹的是,他不仅仅是停留在测定物质的重量、密度、体积和成分上,单纯地以量求量,而是以量的研究来证明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揭示反应过程的本质,即以量求质,建立新的科学理论。
(二)拉瓦锡的精神与我国的创新教育。
纵观拉瓦锡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既没有发现新物质,也没有提出新的实验项目,甚至没有改进实验手段或方法。但他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内容。而对于我国当前社会推行的创新教育,其勇于批判和创新的精神更是值我们借鉴。
三、伟大的一生,不朽的绩业
拉瓦锡化学***是化学史上的大事件,它扫清了化学发展的障碍,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指明了化学研究的方向和任务。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许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拉瓦锡不朽的功绩使他成为那个时代的巨人。
纵观我国社会教育制度的改革,它不仅对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我们这场教育制度改革中,尊重和中用自己及他人的创新精神,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这场***的推动者,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巨人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