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印章在中国画中的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一副完整的艺术作品所不可或缺的,除了要恰当使用还要求其风格和作品风格相一致,相互呼应,做到画、款、印高度完美的统一,最后才能形成了艺术的整体。印章在艺术中所发挥的是点化、补充、调整的作用,所以必须和诗、书、画相协调、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印章;国画艺术
中***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23-01
印章是国画有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蕴育的精华,也是完成一幅国画作品最后一道工序,所以提到国画,就不得不提到印章艺术。俗话说:“画比龙,印点睛”,印章在国画中所起到的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印章这种艺术形式,在西方的所有绘画题材中是看不见的,它只出现在我们中国绘画中,诗、书、画、印构成了国画艺术的整体,是独一无二的标志。
据考证,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到秦汉时期非常盛行。印章在秦汉时期,是一种证信之物,是明守信约的标志。到了隋唐之后,将印章盖于名画上,起到对鉴赏结构的认定和负有责任。制作印章的材料以金属牙角为主,因其质地坚硬只能靠人工凿铸,所以难以广泛推广。据史料来看,在元代时,画家把印章引入到绘画之中。从此,印章具有了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艺术品。此印章同契约文字上的***章不同的是,国画作品中所使用的印章,都是经过考究的,充分的考虑到其在国画作品中的经营位置。因为印章在国画中的位置,会直接影响了画面的整体效果和画家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核情趣,所以印章对于完成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印章作为一种具有美的特征的形式感出现,并且被人们接受和喜爱,才能体现出它的美感意义和价值。在古代,画家意识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留下独属于自己的印记,这不是题款可以取代的。画家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盖上自己的名字章,以示身份的标识作用。当然,对于一些著名画家老说,也很好的起到了避免他人模仿造假的作用。而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就开始不断探索印章的作用,充分的认识到了印章在国画一束中的美感,作为对美的追求,于是才有了把其与绘画作品相结合。
国画是一种以墨色的变化、线条组织和色彩搭配进行绘制的,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的一大创举。历朝历代画家对于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描绘出的作品,显得单一苍素。但是,若盖上红印效果就非同一般了。在红印的衬托下,更加突出主体,墨色的浑厚感和层次感也更趋丰富,画面显得格外响亮。自元代以后,印章在国画中的使用和地位显著提高,因为画家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墨色和印章红色的结合是浑然天成的,使之成为国画作品中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体现出了很高的什么价值和社会价值。优秀的画家,可以从朱白二色的印章中引申出其他色调,例如近代绘画大师吴昌硕。吴昌硕的画用色大胆,作品中常常同时出现大红大绿甚至黄色,但他所表现的画面却不流于俗媚。融合浑厚核奇特为一体,这就是他的风格特点和主张。而吴昌硕的印章和诗句,大小不一、繁简不同,都是经过其反复琢磨思考,与画面结构相呼应。使之既错综复杂又和谐对应的效果,体现了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同样是身为绘画大师的潘天寿评论:“金石治印的古厚质朴的意趣,引用到绘画用色方面来,自然不落于清新平薄更不落于粉脂俗艳”。潘天寿明确说到了吴昌硕把印章用色引伸到绘画上的一个特征。自古诗、书、画、印一体,印章虽排在尾巴,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大。人们在欣赏名画、书法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一方别具匠心的印章。所以说,印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
印章在国画中的布局作用很巧妙的,印章除了要恰当使用,还要求印章的风格能与款书和国画作品的风格相互一致协调,才能使其艺术风格得到高度的完美统一。起初,印章的使用只是为了构***完整的一种补救的方式,但随着国画的进步和发展,逐步演变成为画面点睛的作用。例如清代画家朱聋,他的国画作品大都置主体于画面的偏上、偏下或偏左、偏右,使得画面相对出现一大片空白,这使得国画作品构***及其不均衡、失重。然而,他就使用一方小印,把原本大片空白,完美的填充,起到了骤然生辉的效果。不仅仅使得画面构***和谐均衡、还使得主体活泼、生气、不呆板。一方红印,不仅点睛醒目,还与画面中主体相互辉映,富有精神,印章方正规矩和主体形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效果。
国画讲究“气”,天地浑然一气。“气”有内在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谢赫六法中,第一就是提到“气韵生动”,是指作品中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节,显得富有生气。气韵是画面中主体和客体融合一体的形式并且体现出物我合一的生动的气韵,也是国画的最高目标之一。外在的表现形式,要把握到位也着实不易,它需要很强的功力和应变能力。主要靠笔墨线条的变化来达到应变,但可能到最后还不能达到心目中的效果,这时候就需要印章来补救。例如,有的画面没有做到一物与一物相互对应,造型古板,没有气韵。此时,若在中间加盖印章就打破原本古板没有气韵的局面,两物之间有了呼应,称作——接气。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用笔张弛过度使得画面涣散,这种情况时候,在角落、边角加盖印章,就能达到聚拢、集中的效果,称作——敛气。
国画中的一大特色—题款。题款必须充分考虑到画面整体的大效果以后,再进行内容、书体、位置、布局的描绘,如此绘制出来的作品才具有审美价值。当然,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离不开印章的配合使用。国画作品中,题款的格局要融合到画面的整体效果中,而印章的使用也要统一到题款的格局。因此,印章和题款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名字章一般跟随于题款的字尾,起到凝神聚气、稳定大局的效果。名字章的大小选择最好接近于题款的字体大小,倘若,题款字体或大或小,则参考年号和签名。书法艺术讲究——起首印,旨在加强格局的节奏感和完善题款的不足。例如,有的题款过于工整、古板,毫无生气;或有的杂乱无章,疏密无度,太过随意;在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起首印的效果就显现出来。因此,印章和题款的关系也就是和整幅作品的关系,所以印章的使用和安排就必须统一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
印章配合使用在国画作品中的“留白”上也很出色。国画的“留白”并不是空洞、虚无,而是一种玄妙之气、贯通之气。在绘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太注重笔墨写形的变化和造型,导致留白不当;或一气呵成的作品与留白处的交接部分的结构、形体不是非常理想;巧妙的运用印章,就可改善这些问题。留白处的位置形体太过工整、呆板、不够生气,就可用印章—破之;留白处缺少内容,就可加盖印章,丰富—充之;留白处不够整体、局部琐碎,就可用印章—连之;总之,画面中会出现的留白处的不满意,都可用印章巧妙的处理,具有美感。
综上所述,印章是中国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印章的使用无论是修补不足或有意为之,都是为了丰富画面内容,增加作品的节奏感和生气,印章总是和诗、书、画高度统一,合为一体,形成了艺术的整体。印章在国画作品中的使用,必须和诗、书、画相结合,才能在创作中显示出自身的艺术生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国画中的印章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