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盲症是一种恐怖的病症,由于大村智和威廉・坎贝尔的偶然发现,默克公司研发生产了兽用伊维菌素,并进而研发出人用伊维菌素,对于减少河盲症的出现,消灭其背后的盘尾丝虫病,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默克公司长期捐赠免费药物的公益壮举,在拯救数千万生命的同时,也为企业本身赢得了积极正面的公众形象
盲人遍地的惨象背后,是黑蝇及恐怖的盘尾丝虫病
1893年前后,有欧美人士经过非洲与南美洲赤道附近的河流两岸村庄时,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村庄里的很多成年人,尤其是男性成为了盲人;其他成年男女的视力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在他们本该比较清澈的眼睛中泛起白色,有的还有丝状外凸的样子。很多成年人的皮肤也有不少问题,甚至青少年也深受皮肤病的困扰,皮肤瘙痒、白色斑秃、结节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流水潺潺、绿荫如盖的村子里,一个小孩用一根树枝牵着一个盲人走路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还有小孩牵着一串盲人。
这种病多发生在河流边,因此被命名为河盲症。河盲症是当地人的噩梦,最早发生的时期难以确定,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人员在西非赤道地带的一些河流两侧村子中,发现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以及约一半的40岁以上男子都是盲人。
可悲的是,村子里的人们并不清楚这种灾难发生的原因。很多人认为自己患上了疟疾、被蛇咬过,或者认为自己得了家庭遗传病、受到了巫术的蛊毒或命运的诅咒。得了疾病的村民生活非常艰难,被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不少人选择了自杀。也有村民感到了所处地点的危险,整村人舍弃了土地肥沃的沿河地带,逃往了内陆地区。但是,在内陆贫瘠干旱的土地上,食物短缺的问题接踵而至,生活中的新灾难再次开始。
长期以来,人们想了解这个病发生的原因,直到1926年前后,才揭开了它神秘恐怖的面纱,幕后凶手是河里生长的黑蝇及其传播的盘尾丝虫。黑蝇也称蚋,大批生长在这些村子旁的河流中,个体很小,但是数量惊人的它们在繁殖时期就成了吸血的杀手,成团寻找人、牲畜、野兽来吸血,以满足自己繁殖所需的营养。可恶的是,黑蝇吸血的同时,把自身携带极为微小的盘尾丝虫注射到了人体之中。
进入人体的幼虫在淋巴系统等处游走,最大的甚至能够长成约一英尺长的细长白虫。这些成虫在皮肤里就形成了一些结节,有的在体外也可以清晰看到,到眼睛里就逐渐毁坏眼球。这些成虫还在不停地生产极为微小的幼虫,整个人体成为了成虫和幼虫的乐园,幼虫使人瘙痒和病痛,在黑蝇再一次叮咬人体并吸走血液的时候,幼虫就进入了黑蝇体内,进入了黑蝇叮咬下一个人的轮回。可怕的是,相对于人的生命来说,盘尾丝虫的生命也很长,成虫一般能够生存8-10年,最高竟达18年。
黑蝇和盘尾丝虫病彻底毁了这些村民的生活,有统计表明,从赤道非洲、部分中南美地区、中东国家也门等地区的1800万人饱受这个疾病的折磨,其中约100万人的视力受到了损伤,几十万人失明。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统计显示,全球仍约有2700万人感染了盘尾丝虫,其中有近30万人因此失明,80万人患视觉障碍。尼日利亚代表了众多国家中的典型情况,通过1988至1989年的患病率抽样调查所做的估测显示,在全国的8800万人口中,感染此病的人约有330万。
大村智和威廉・坎贝尔发现了神奇的伊维菌素
为了***盘尾丝虫病,人们想了很多种方法。国际卫生组织以及当地***府和村民,组织过毒杀黑蝇的行动,剧毒的杀虫剂被大批量地投入河水中,黑蝇一度在这些地区减少,但是一直没有灭绝。而且,由于对杀虫剂抗药性的适应,黑蝇的数量并没有得到长期遏制。也有人发明了药物舒拉明来杀死成虫,但是,药物有令人难以忍受的毒副作用,且住院***费用昂贵,多数贫穷的村民无法承担。
大村智在日本的一块土壤中发现了希望,大村智是2015年与美国的威廉・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1975年,大村智从静冈县伊东市川奈的一个高尔夫球场收集了一袋土壤,拿回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培育,成功培养出了新型的放线菌,并从这些放线菌中培育出几百种新的菌株。因为与默克公司的默克研究所的威廉・坎贝尔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大村智将其中约50种最有可能有药效的菌株,寄送给了他。幸运的是,威廉・坎贝尔从中发现了对多种寄生虫具有强烈杀伤力的药物,并命名为阿维菌素,在此基础上,默克研究所又生产出了毒副作用更低、药效更好的半合成抗生素伊维菌素。
对于制药的默克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开始。1981年,伊维菌素作为兽用杀虫药被投入市场,从1983年开始,成为世界动物用药冠***长达二十多年,给默克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人们还发现,伊维菌素***马的盘尾丝虫病效果很好,由于马的盘尾丝虫与引起河盲症的盘尾丝虫的亲缘关系接近,默克公司的科学家们开始尝试生产人类可以使用的药品。
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协助下,默克公司开始了伊维菌素***人盘尾丝虫病的临床试验。1983 年,在法国一个非洲前殖民地的盘尾丝虫病高危地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盘丝尾虫成虫虽然不能被杀死,但是可以被抑制,成虫繁殖的幼虫则可以被杀死。令人振奋的是,伊维菌素并不需要很大的剂量,一年服用一两次药片即可达到预期效果,药片可以室温保存、用水送服。如果长期服用此药,人们身体内的盘尾丝虫幼虫基本可以被消灭,这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黑蝇四处传播幼虫带来的灾难。不过,在早期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伊维菌素存在一些负面疗效,在人类实验时,有的科学家也担心如果在***区使用不当,可能会也有别的问题。
无法收回成本的研发,与不计成本的慷慨捐赠
默克公司非常强大,1978年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药品生产厂商之一。这家最早发源于德国的公司,如今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雇佣了约28000人,项目遍及世界各地。通过连续多年的研发投入,默克公司的产品已经获得约2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1978年,默克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19.8亿美元,净利润则达到了3.07亿美元。人类和动物所用药,几乎贡献了84%的公司销售额。其他有关环境卫生的产品和服务,则贡献了14%的销售额。默克公司在海外的销售额增加迅速,在1978年占到其总销售额中的47%。
同时,默克公司进行产品研发的成本也十分浩大。一般来说,平均需要12年的时间,以及2亿美元的投入,才能带来一种畅销新药的上市。从1975年到1978年,默克公司投入了将近十亿美元用于产品研发。每一个投入都需要相应的回报,兽用伊维菌素的研发给默克公司带来了丰厚回报,但是人用伊维菌素的研发,则令其在销售上遇到很大的麻烦。
河盲症的病人基本都在贫穷的赤道非洲、中南美洲,即使成本价销售的药品,对于当地人来说都是非常昂贵。当时美国国会也通过法案鼓励制药公司对稀有病症进行研究***。如1978年制定了新的立法,许可制药公司可以获得税收上的优惠,以及七年的专营权利,但是条件是必须生产那些患者不超过20万的美国罕见病的***药物。可惜这些优惠***策不适用河盲症,制药公司明显是在做亏本生意。
为了收回成本,默克公司也联络过一些国际基金、国际组织、第三世界国家,希望有国家或者组织为此买单,但都无功而返。默克公司的高层为此发生了争论,有人认为在人用伊维菌素的研发中,因为有了兽用伊维菌素的研发基础,研发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产品可以较为廉价的生产,可以因此实施慈善式的药品免费或打折发放,以救助患者。有人则从公司利益的角度出发,反对亏本经营,而且谈到即使药品免费送出去,也可能给默克公司造成了大麻烦,因为人用伊维菌素同样可以作为兽药使用,如果药品被截留、进入黑市,冲击的还是默克公司兽用伊维菌素的销售和巨额利润。
在救助生命还是保障利润的矛盾时刻,默克公司总裁乔治・默克( George W. Merck)最终做出了决定,他说:“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药是为人服务的,不是首先为了利润的,利润是之后的事情。如果我们一直牢记这些原则,这些原则就永远不会在我们公司消失。我们把这些原则记得越牢固,我们产品发挥的作用就越大。”由此默克公司决定,从1987年开始,免费生产和配送人用伊维菌素到河盲症***区,同时默克公司也请求国际组织、当地***府和私人组织帮助建立药品配送系统。作为伊维菌素发现者的两名科学家大村智和威廉・坎贝尔,也做出了高尚的举动,在1987年主动放弃了伊维菌素的专利权,以便伊维菌素无偿提供给河盲症苦难中的人们。而默克公司良好的财务状况,也足以支撑这一拯救千万生命的花销,实现公司这一利己利人的公益壮举。
生命的希望救助与公益的公司形象
从1987年到2003年的16年时间中,有统计表明,默克公司捐赠了超过7亿片伊维菌素药片,伴随着这些药品的发放,还有相应社会网络的建立,从默克公司到国际组织、相应国家、城市、乡村、志愿者、村民,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不断延伸的网络,使得治病救人的药片可以投放到所需要的地区和个人。世界卫生组织1988年的一份调查认为,默克公司的壮举,每年救助了数以千万的生命,使得60万人免于失明。
1991年,在美洲由泛美卫生组织启动的美洲地区的消除盘尾丝虫病的计划中,默克公司参与了由六个国家、泛美卫生组织、卡特中心、美洲发展银行在内的这一计划。1998年11月,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第八次美洲国家盘尾丝虫病国际会议期间,报告显示行动已经出现了积极的效果。1998年,在危地马拉有362个村庄接受了***,患盘尾丝虫病的高危人群减少了5000人。在墨西哥953个***源地村庄的相关村民接受了每半年一次的***,个别地区盘尾丝虫病已经基本消除。
在非洲,默克公司积极参与了盘尾丝虫病控制项目。这个项目由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管理,有 20 个援助国和国际组织提供经济援助,向病区直接发放默克公司提供的免费药物。以尼日利亚的项目实施地区塔拉巴州为例,这项从 1997 年开始的项目,到 2009 年已经可以覆盖到全部农村地区,在2011年的统计中发现,***人口覆盖率达到了83%,有169.8 万人得到了药物。
接受药物***和预防的人们直接感受到了药物的好处。有人谈到:“我过去一直眼睛疼,吃了药后感觉有东西从眼睛里面出来了,视力变好了”。有人说自己吃了药以后力气大多了,可以再去种地了。随着项目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从拒绝到怀疑,到主动要求药物治病。在不断增长的需求面前,由志愿者为基础组织的基层网络显露了一定的不足,由于没有报酬、工作量偏大,维持志愿者的热情,让每个人都得到需要的药物,就显得相当困难。
总体来说,这一救护生命的长期公益行动,使得默克公司在世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获得了长远的公司战略发展力量。美国卡特总统曾高度赞扬道:“默克证明企业界确实可以帮助人类解除痛苦”,他还认为默克公司已经在世界为社会责任立下了标准。不过,也存在异议的声音,有人认为默克公司的慷慨背后,是对利润丰富的兽用伊维菌素的保护,和对企业利益的曲折追逐。但是,相对于默克公司的善行,这些认识的确显得有些渺小。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救治河盲症,确立了默克公司的公益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