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
摘来沽酒君肯否?
一起来赏析
被誉为“边塞诗人”的岑参,写了许多知名的边塞诗篇。这一首《戏问花门酒家翁》是其中一首,诗中的遣词造句,就像白描画卷一般,为我们展现出极富生活趣味的边塞日常生活。
开头两句,用清淡又细腻的文字,写出了花门楼前一间小酒家飘来的阵阵美酒香味,以及卖酒老翁招待宾客的情形。字里行间渗透出的安定边塞生活,也为下文中的“戏问”做了铺垫。
后三、四句,诗人在描写买酒付钱的情形时,巧用了生动诙谐的语句,那
边春色联想到的趣味情形。诗人用这样的语气,笑问那位当垆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这样的描写,代入感十足,让人不由得会心一笑。
边塞认子
有一日,岑参在武威办完***务,赶回西域。经过赤亭时,稍事休息,为接下来的赶路做准备。
因为与此处驻守的士兵十分熟悉,所以当被要求题词、赋诗时,岑参并不推拒,提笔便来。由于他穿着官服,又在题字,很快便引来了周围人的围观。就在岑参题完第一首诗时,一声清脆的吟诵声便从他身后传来。转头一看,不得了!刚刚吟诗的竟然是个小男孩。
岑参对此十分意外,在这个贫困的边境,他没料到竟然会出现一个会汉语的孩子。士兵瞧出了他的疑惑,急忙解释道:“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凭着经验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为了感谢他,我们便同意他在这里放羊了。
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
放羊娃说:“是父亲。”
另一个士兵帮忙解释:“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
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放羊娃说:“是爷爷抄的《论语》。”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队很缺翻译,这孩子是个可塑之才,便答应了他的请求,还为孩子取名为“岑鹘”。
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国王。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屠苏酒
屠苏酒,起源于晋朝,是过去过年必备的节令物品之一。
相传,古人居住的房屋上有屠苏草(一种茅草),屋子便被冠名为屠苏屋。当时的人们,在除夕时会将配置好的药囊放入井中,元日时候将其取出泡酒。因为这种药酒是在屠苏屋里制作完成的,所以就借用了屋子的名字为酒名。
每当元日来临,全家便会聚一堂,面向东方,按照从幼至长的顺序轮番饮用此酒。饮用完毕后,将药渣放入井水中,一年之内这种井水都能辟除一切瘟***及不正之气。
古籍中曾提到,这种泡酒的药方源自华佗,有驱除寒湿、辅助肾火、健胃消食、温和中气的功效。唐代名医孙思邈,也曾写下过屠苏酒的配方。宋朝诗人王安石还曾作诗赞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而大词人苏轼也写下过“但把穷愁博善健,不辞最后醉屠苏”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