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而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起点,所以低年级理解课文的方法主要是朗读,朗读活动不仅可以振奋精神,组织教学,还可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那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呢?下面我就浅谈几点。
1.比较法。如《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一至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教学时,我重点指导第一自然段,通过看***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非常高兴、又大又多、掰、扔”这些词语应该读重音。学、三、四自然段时,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些词语与第一自然段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了哪些词语应该读重音。
2.揭示法。教学时,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展开想象,进行检验。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司马光》一课中的“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这句话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插***,想象体会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的情景。提示从哪里可以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再让学生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些词应该怎样读呢?通过提示,学生对“哭、叫、喊、跑”等动作有了真切的了解,就容易读出重音了。
3.提问法。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一步理解词句和段落的内容,找出重音,安排停顿,确定语调和速度等,叫提问法。如朗读《司马光》中的“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出重音。
师:为什么缸破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生:因为缸里的水流出来了。
师: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结果怎样?
生: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师:要重读哪些词语才能让人听懂这些内容?
生:要重读“流”和“得救”两个词语。
4.借助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可以帮助确定停顿和语调。各种标点符号都有一定的读法,要教会学生掌握这种技巧。如《两只小狮子》中狮子妈妈说的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中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刻苦练功。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第一句是问号,带有启发性,应该读疑问语气。第二句是句号,是叙述,应该读肯定语气。第三句是感叹句,应该读出妈妈的语重心长。
5.角色表演法。喜爱表演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创设情境、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相机诱导,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表演的乐趣,学生会越读越爱读。教学《四季》一课时学生提出喜欢读春天,教师就让学生读春天这一节,学生开始只是平淡地读,教师就进行引导:“小朋友,我有个问题不明白?谁愿意帮帮我?”学生都表示愿意帮忙。教师问:“草芽是什么?”“为什么草芽说我是春天?”当学生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时,学生已经知道春天,小草芽刚刚从地里钻出来,很高兴,很自豪,应读出既高兴又自豪的语气。学生试着读,当教师发现有的学生边读边做出了草芽尖尖的动作时,就说:“这个小草芽不仅读出了高兴、自豪的语气,还加上了动作,好美呀!哪个小草芽还想读?”又有孩子带动作读得很好,这时许多孩子都想边读边演,于是老师就顺水推舟说:“小草芽们一起带动作美美地读一读吧!”此时此刻所有的学生都站起来,边读边和老师一起双手合掌做起了“草芽尖尖”往上钻的动作,又拍拍胸脯,竖起了拇指说“我是春天”。这时的学生好像都成为了小草芽,已经完全沉浸在快乐之中了,读书成了学生的一种美妙的享受。读后面的“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两节时学生又鞠躬,又鼓肚子,边读边演,感情完全融入其中,兴趣盎然,简直把人陶醉了!不知不觉中全诗已经全会背了。表演把学生带入了情境,表演融入了学生的感情,表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表演使学生喜欢上了阅读,表演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