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

我已经很久没有读外国小说了,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文化浮躁的时代,还有谁会孜孜于准确地、美妙地为我们呈现一部翻译经典呢?尤其是所谓的畅销小说,大多数难免于猎奇或寻求一种感官刺激,就连纳博科夫的名著《洛莉塔》都被国人渲染为一部“娈童癖”的作品,令人感到啼笑皆非。

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也是被宣传为描写一位中年女人与15岁少年“错爱”的故事。当然,由于涉及到纳粹题材,许多批评家认为它是“以人性和历史之维度演绎了充满罪责的爱情”。老实说,如果仅仅以这样的主题来敷陈一个爱情故事,我是提不起阅读兴趣的,如果不是一位眼光独到的老朋友的一再推荐,也许我会与这奇特的“生死朗读者”擦肩而过的。

我以为,这是德国当代文学中难得的一部杰作,它从二战后德国人的“精神创伤”入手,揭示了一个超越地域、民族、时代的大问题,深刻地触及到了我们的灵魂。难怪此书1995年一经出版就引起了世界的巨大轰动,“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德语书”,小说还在2008年被改编成电影并一举获得了世界电影金球奖和奥斯卡奖。

这部十三四万字的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蕴意却极为丰厚。小说讲述的是一个15岁德国少年米夏・伯格因意外患病而结识了一位比他大21岁的公共汽车售票员汉娜・施密茨,因性的萌动而沉浸在这位中年女人的怀抱中。他们的爱情基础在哪里?当然不在于他们所纵情的,在那种超越现实的畸形的“爱”后面,其实隐含着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巨大的生存危机――在米夏的眼中,一个风情万种的成熟女人给予了他性的满足;但在汉娜的角度,小说以“失语”的方式呈现了一个怪诞的现实:这个风情万种的女人醉心的却是从身体与文化都处于生长期的米夏那里听取各种知识,她更要求少年为她朗读各种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司汤达的《红与黑》、史诗《奥德赛》、莱辛或席勒的名剧《爱米丽亚・迦洛蒂》和《阴谋与爱情》以及歌德、里尔克、贝恩的诗歌等等,朗读声成为了他们“爱情”生活的独特组成部分。

随着米夏的长大,汉娜却在某一天神秘地失踪了。当他们再见面的时候,米夏因读法律而参与法庭实习,而汉娜却坐在了被告席上,她因为曾当过纳粹集中营女看守而成了一个纳粹战犯。这是怎样尴尬的场面!实际上,单纯、善良的汉娜并不是有心沦为战犯的,她的一切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和选择,其实是在掩盖一个被她视为高于一切、关乎生命尊严的真相――她是一个文盲!为了掩盖,她选择了一次又一次面对文化的逃离:离开米夏,因为这个文化少年在文化的海洋中长大了;甘心做一个纳粹女看守,其实是为了避免在西门子公司的文化拷问;在法庭上,她虽极力辩驳,终因自己是文盲,反而落入了别人构织的陷阱,最后为了隐瞒真相,不得不对本不属于她的谋杀罪予以痛苦的接受,走进监狱,失去自由……

《朗读者》最令人难忘的部分展开了。为了拯救一个文化虔敬者、文化尊严捍卫者的灵魂,主人公米夏不惜选择了在法庭上沉默以保全女主人公生命尊严、在“后法庭时期”以“朗读者”(磁带)身份出现重塑其文化尊严的奇特方式,用凄美的结局谱写了一曲惊心动魄、让人欲哭无泪的歌。这是救赎,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一生忏悔”,就这样,十几年间,文盲汉娜根据“朗读者”米夏的声音,学会了识字,甚至可以写出浑然天成的简单书信了,她走进了文化。通过努力,她还获得了减刑,即将释放,回归社会。一场救赎行动眼看就要完成,而内心充满喜悦与挣扎的汉娜却在释放当天的早晨,选择了悬梁自尽……

文化的伟大与无奈在女主人公自杀后,发出了巨大的回音,它振聋发聩,感人至深!一个以真诚、虔敬的心灵向往文化的女人的悲剧,难道不是文化的悲剧吗?《朗读者》正如作家曹文轩所指出的那样,是“一部庄重的文本”,一个提出庄重拷问的故事文本――小说的故事明线中,它呈现着、世俗的爱、纳粹、审判、赎罪与救赎等等,也许这一切只是叙述所需要的故事或现实元素,但“草蛇千里”的深处却是文化那超越时空、始终不渝、感人至深的深情“朗读”!作品丰满的艺术层次揭示了多维的思想之美:书中虽然有对于纳粹以及二战时期普通德国人所承担罪责的反思,但这并不是其真正的主题,施林克自己曾说,“《朗读者》不是关于纳粹或者屠犹的,它是一本关于战后一代和战争一代之间关系的书”,在描绘小说中因这些冲突而导致的男女主人公心理矛盾时他又说,“我希望这种矛盾心理就是米夏・伯格在书中体验的那种,是战后一代对战争一代所持有的内心冲突:好感和震惊、向往和厌恶、理解和审判”。换句话说,《朗读者》实际上是一部反映文化与民族、个人、国家关系的书。试问,一切战争都是怎样爆发的?面对战争(这已是上述所有关系中最激烈的方式了)等等,我们应怎样反思对待文化的方式:好的文化、没落的文化、先进文化、文化的矛盾、文化的冲突……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其核心还是“识字”的问题,用中国文化来表述,亦即蒙学教育的问题。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为了趋向于文化光明(即“识字”)而倾听的“朗读”,是真正撼人心魄的“生死朗读”,正如书中米夏的父亲无意中说到的那样,人“应该作为主体而存在,人不甘心沦为客体”。因“识字”问题而导致的汉娜的悲剧,早已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历史的悲剧!作为法律专家的小说作者,以无比悲悯的用心,为我们揭示了这一隐含的内容――《朗读者》其实是在呼唤一种能传之久远的文化秩序(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精心呵护、代代相传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小说宛然已成为了复调的“朗读者”:我们可以明白,小说一开始刻画的少年的病,其实是文化之“病”的隐喻;故事中多次出现“洗澡”场面的描写,其实也是文化清洗灵魂的一种隐喻;扭曲的与因文化而诞生的真正的爱情(米夏为什么总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爱情,因为他陷入了与汉娜的文化爱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即便因文化问题而不幸沦为纳粹罪犯,女主人公依然把集中营中的女孩子,指定成为了她的“朗读者”(这里与无关)……一句话,从“识字”开始就面临着的文化尊严,已超越了***治、性、死亡……它是“关于个人、自由和尊严的学问”,是人生中最大的主题!文化的尊严高于一切!

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被边缘化、妖魔化、娱乐化、功利化,而道德教育的肤浅化也是令我们忧心的东西。中国文化的尊严何在?正像德国有纳粹一样,中国的“”现实同样为我们提出了最严厉的诘问:在中国,汉娜这样的悲剧还少吗?但反思这种悲剧的作品却远远不够!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中国国学的复兴,我们欣悦地发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平平仄仄、深入我们民族心灵的朗读声,从来就没有消失过……

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

学习

介孔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介孔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内容包括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与应用,介孔材料的应用背景。摘要:现代社会发展的非常快,各种各样的材料层出不穷,而介孔材料在化工,生物,医疗,环境保护等上面都有着不同的重要作用!

学习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赏析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赏析,内容包括贝多芬春天奏鸣曲赏析,悲怆奏鸣曲贝多芬赏析。摘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是一首热烈、狂奔、激情大气,并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奏,倍受人们青睐的作品。作品通篇都充满戏剧性,既有狂风怒吼

学习

《亡人逸事》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亡人逸事》,内容包括亡人逸事全文阅读,亡人逸事全文分为几部分。1.品读细节欣赏人性美、真情美。

学习

东尼·西里巴:机会主义者

阅读(29)

1978年西里巴踏入芝加哥期权市场,担任了半年文员后,一位从前雇过他的老板,在交易所有一个席位,由于自己有高血压受不了刺激,交给他5万美元让西里巴帮他操刀。一开始西里巴做得很顺,两周内5万美元就变成了7万5千美元。西里巴暗暗得意,在胜利冲昏

学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情怀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情怀,内容包括一代人的情怀全文,我永远的情怀原文。简而言之,“情”是感情,“怀”是胸怀。我们自身的情怀决定了我们的气质,决定了我们的格局。气质越大,格局越大。举个例子,大家都熟悉的孔子,他在20岁之前立志做

学习

配电自动化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配电自动化,内容包括配电自动化最新文件,配电自动化教材。摘要:对衡水城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系统配置、与其它相关设备的功能接口等,指出配电自动化系统应形成一套适合我国配网国情的综合配电自动化管理

学习

常用翻译方法简介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常用翻译方法简介,内容包括出国常用的翻译软件,翻译时常用的翻译策略。摘要:翻译(Translation)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此外,翻译是一种跨越两种或更多语言之间的交际行为,英语和汉语

学习

论中音号的基本吹奏法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论中音号的基本吹奏法,内容包括吹中音号入门,中音号吹奏姿势。关键词:口型呼吸运用演奏者

学习

善良的母亲柏瑞桐

阅读(30)

2013年2月14日,正月初五。一早起来,我就开始给几位我一直牵挂着的身体不太好的老同志打问候电话。

学习

何谓管理哲学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何谓管理哲学,内容包括何谓管理哲学,管理哲学感悟。摘要:目前国内外学界对于管理哲学内涵的界定总的说来可以概括为经典式、学院式、系统论和实践观四类,在对四种管理哲学内涵的解读方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从逻辑与价值二元结合

学习

铅笔的故事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铅笔的故事,内容包括一支铅笔的故事,我和铅笔的故事。一切事情都是从铅笔开始的,从我们开始学习写字,到一幅名画的完成,再到一个理论的形成……铅笔都留下了它不平凡的印迹。

学习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内容包括文学作品中多余人形象,中国文学的多余人形象。[摘要]“多余人”形象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现象,提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多余人”,人们往往局限于‘零余者”,实际上,中国现代作家塑造众多

学习

解读巴文化

阅读(100)

本文为您介绍解读巴文化,内容包括巴文化电影公园,巴文化研究。四川,自古称巴蜀之地。这个名称的由来大有渊源。其中,“蜀”指古蜀国,而“巴”就是指巴国。在巴国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学习

徐继畲与《瀛寰志略》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徐继畲与《瀛寰志略》,内容包括徐继畲瀛寰志略怎么读,徐继畲撰写瀛寰志略。一位惊世骇谷的破荒之作。

学习

开学第一课主要内容范文精选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开学第一课主要内容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开学第一课2022观后感范文,开学第一课2022观后感600字范文。开学第一课主要内容篇1《开学第一课》先播放了《我的梦,中国梦》,然后就说了关于梦的演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每

学习

什么是『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什么是『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内容包括学生有表情朗读课文,为什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思考与练习”中,仍然能看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的字句,对此我很不解。教学改革这么些年了,怎么还有这个“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