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二战后法国陷入时间最久、战况最为艰难的战争,阿尔及利亚***战争因其高度的***治敏感性而不常成为电影表现的对象,其中堪称精品的更是凤毛麟角。
由意大利导演吉洛・庞蒂科沃导演的《阿尔及尔之战》拍摄于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不久,彼时在法国国内关于这场战争的道义是非尚无公断,因此即便本片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在法国依然只有长期被禁的待遇。
《阿尔及尔之战》继承的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庞蒂科沃像他的前辈罗西里尼、维斯康蒂等人一样,采用了大量的非职业演员,扛着摄影机在阿尔及尔穿街过巷地进行新闻纪实类的街拍,将杂乱无序的真实境况做了高度还原的呈现。本片尤为难得的是采用了战争片中颇为罕见的中立视角与观点,不带偏见地去审视战争的双方。庞蒂科沃用碎片化的细节,拼贴出当时阿尔及利亚民族的生存处境,同时也详细地描画出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 法国驻阿尔及利亚部队指挥官若无其事地走过当地的示威人群,他向人群发问:“你们到底想要什么?”得到的回答是――“自由!”
这场战争的暧昧之处在于,阿尔及利亚民族***阵线为了谋求***,不惜动用各种残暴的手段,包括暗杀法国***警、虐杀法裔的家庭成员与妇孺等近乎恐怖主义的行为,来对抗法国当局。法国当局在受到这样强烈的刺激后,继而以变本加厉的强力镇压作为回应。在几次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就连原本属于温和派的总督也放弃了怀柔战略,允许***警无限制镇压民族***阵线,大批逮捕、刑讯逼供、秘密审讯快速处决,乃至为了报复,对怀疑支持***阵线或者疑犯藏身的村落统统进行无差别轰炸。法国***队所到之处,对平民的屠杀与***屡见不鲜。如此一来,法国当局可谓用的手段打击,双方的矛盾与对立日益严重,整个阿尔及利亚陷入以暴制暴的循环怪圈。
双方的如许暴行,都在《阿尔及尔之战》中得到了充分反映,庞蒂科沃显然无意去美化战争中的任何一方,但他也未对双方做出夸大的丑化,那些令人震慑的暴行又像是基于各自的***治和民族立场所做出的“不得已的行为”。这场战争的复杂暧昧性在影片中得以凸显,它像是互不讲理的殖民主义与恐怖主义的蛮横对抗,遭殃最深的,还是无辜的民众。
最终,1962年3月18日,法国当局与阿尔及利亚民族***阵线签署了埃维昂协议,同意停战,并由阿尔及利亚举行公民投票决定是否***。结果1962年7月1日,阿尔及利亚选民在投票中几乎一面倒地赞成***,法国遂于7月3日正式承认阿尔及利亚为一个***国家。在这场战争中丧生的法***士兵有近25000人,阿尔及利亚民族***阵线一方则多到难以准确估量,从30万到100万不等。遭到迫害和屠杀的平民同样难以计数,还有无数平民在战时流亡国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阿尔及尔之战》殖民主义遭遇恐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