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日,去北京医院就诊,挂完号往门诊部走。刚一拐弯,就看见迎面楼道墙上贴着一则倡议。题目是:用作揖代替握手,可预防甲肝(谈预防甲肝之一)内文是:上海一带曾流行甲型肝炎。大家怕传染,所以尽量减少皮肤接触,这是合理的。亲人见面、朋友相会,按惯例握手。有时一对一,有时一个人要同几个、十几个人握手,时间很长,费力不小,谁也不知道谁患有甲肝。如果见面作揖,岂不省时省力!作揖,是中国的传统礼节,不仅卫生而且省事。当然,这类事也不必强求一律,只要做的人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在肝炎流行季节用作揖代替握手是有益的。下面落款是:北京医院门诊办公室。
看了这则倡议,不觉心头一热,深觉北京医院此一倡议的确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同时一种心酸涌上心头。因为提倡“见面致礼举手一揖”的主张早就有了。1961年,当时任北京市文教书记的邓拓同志就曾作杂文《握手与作揖》,发表在北京晚报上,他之所以提出这个主张“首先是由卫生的角度提出的”,指出“握手毕竟是传染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看来,朋友之间见面握手的举动,实在是有害无益的举动。我们对待朋友,本来是为了表示友谊而握手,结果反而给朋友的健康以不利的影响,这岂不是违背了友爱的精神吗?因此,如果没有特殊的必要,一般朋友见面还是不握手的好。”邓拓同志将握手的害处从卫生和友谊的角度说得非常透彻之后提倡:“有什么可以代替握手,来表达友情的呢?”“我们从古礼中唯一可以斟酌采用的便是‘作揖’。作揖既能表示礼貌、友情,又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心理;既切断一个病菌传染源,且实行起来简便易行。实在是大可提倡的。”邓拓同志的这篇杂文于1963年收集在他的杂文合集《燕山夜话》里。
可是中,邓拓同志却遭到“”的残酷迫害,《燕山夜话》亦被打成“黑文”,他的一些合情合理的主张也被说成是“宣扬迷信,提倡复古”邓拓同志面对打击诬陷,宁折不屈,以死抗争,命归黄泉也不能暝目。
近年来,随着肝炎在我国逐渐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肝炎对人民的危害越来越大。除了采取其它的预防措施外,重新呼吁重视邓拓同志当年的倡议实在是大有必要。喜人的是,现在这种主张已由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作为“广而告之”的卫生宣传材料向社会、向大家提倡了,并且此一主张和理由也已心平气和地被人们所理解、所承认。
黑龙江省副省长黄枫同志在1988年曾大力倡导“拱手不握手,敬酒不劝酒,分餐不聚餐,献茶不备烟”。他在谈到行为与健康的问题时,认为“人们必须采取更为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行为”。这就是从更高的角度提出了“拱手”(即作揖)等等健康文明行为的意义。
其实,熟人朋友之间,甚至正式社交场合之间,早已有人这样做了。在1989年新年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央团拜会上,***同志一进门就高高举手,向人们抱拳一揖,然后微微转身,向左右分别拱手致意。这一亲切风趣的举动顿时引起了全场一片笑声。
让我们再来提倡一下拱手致礼,作揖传情吧。人人都从我做起,习惯了,也就成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