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薇的工作室在东风艺术区内,从他指路的利落就可以感受到他思维的敏捷和语言的精准。8月最热的几天里,一进工作室一股热浪扑面而来,黎薇正与两个光着膀子的男孩儿准备他9月份在上海展览的新作品。
话题总是围绕不开趴在工作室里的三只狗,黎薇说,遛狗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毛毛跟了他9年,从大三开始,最难的日子都陪着,是只特别“仁义”的小狗。另两只也是流浪狗。黎薇喜欢和不会说话的狗呆在一起。
蜗居和“演”
黎薇的生活状态其实只有两种,一种就是窝在工作室里,每天甚至不洗脸不梳头,早上七八点钟起床,干活,一整天干到夜里好几点钟才睡,睡眠时间很短。黎薇天生精力充沛,觉少,这在普遍下午起床、晚上活动的艺术家圈子里,他是为数不多的早上就能接电话的人。这种不说话的蜗居状态,其实很耗精力,至于黎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干劲,他说他其实很珍惜艺术家这个职业,也感谢艺术的存在。做其他职业都不能脱离语言来表达思想,并且还能被旁人理解,但是艺术可以,“作品就是全部,其实作品就是艺术家这个人,别人一看你作品,就明白了你的想法”。
黎薇对旁人展现的是另外一个状态,一种截然相反的状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出去“演”。
一旦在外面,黎薇就像变了个人,语速快、反应快、爱讲笑话、烘托气氛,不论到哪个场子,都成为众人谈话的焦点。最常见的状态是,话说完他不笑,而周围的人已经笑趴下了。尤其是他招牌的发型,哥特风的着装,总让人会多看几眼。
有次一个服装设计师朋友要办个活动,打电话邀他。本来黎薇特别讨厌这种场合,但因为给哥们儿捧场,还是满口应承下来。“他说我们这好多姑娘可喜欢你了,你能不能穿得骚点儿?”于是黎薇各种打扮,“穿了一个那种小坎儿,手上戴得叮铃桄榔。”他深知这种场合需要什么,各种配合把朋友满意得不行,而且夸他这么有个性,“这跟个性没关系,这是给哥们儿捧场,如果是不认识的人,说破天儿我也不去,浪费不起那时间。我觉得人家要的就是你这样,那你就别装孙子了,而且那衣服也是我喜欢的。活时候一个样,我出去混的时候另外一个样。”
这种出去“演”的状态并不会累,因为知道哥们会高兴。在这种场合下,黎薇基本上是配合别人,并非为了凸显自己。
不同的人 不同的说话方式
在作品中,黎薇则一定要表达态度,绝不含糊。世界上有一部分人需要别人的注目,有一部分人只要自己把思路想清楚了,干好就可以了。黎薇属于后者,作品和展览始终是最重要的,因为他就是干这个的。大多数艺术家因为厌恶学文化课而画画。但黎薇非常聪明,不是那种不善言辞的木讷类型,本可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
黎薇觉得自己和老一辈的艺术家们很不同,老一辈人只存活在自己构想出来的乌托邦里,那里只有艺术理想,但是那个世界太窄、太小,没有别人的存在。时间一长,就和世界脱节了。黎薇很现实地选择做装置,因为能跟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也可以把自己变成各行各业的人,用他们的方式想事情,这样自己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黎薇可以在接触不同行业的人时,随意转换说话方式。这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从小在姥姥家生活的他不爱讲话,就爱观察,这是他成为艺术家的先决条件。就像他的作品空心人,15个雕塑的每一个模特都有不同的职业,看过作品的人会立刻被直指人心的现实感和细节把握能力所冲击。
我难道不成功吗?
黎薇对于语言很敏感,在谈话过程中他不时地纠正我的用词,加上一些“相对”等字眼,也会用几句不同的话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试***找寻更准确的说法与用词。与他聊天时不得不全神贯注,并心存戒备。这种头脑风暴式的谈话,对用词的苛刻以及快于常人的语速,与他对语言的敏感形成很有趣的对照。
例如当说到“成功”这个词时,黎薇立即进行了反驳。“普世价值观的成功非常廉价。活到现在挺高兴的,因为我用我的方式在生活,我没有为谁改变。没有去为一些东西做出人性上的牺牲,我难道不成功吗?”
黎薇只有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是最真实的。完全不受外界影响不太可能,但20分钟之后再转念一想,还是会走回自己的那条路,不太会遵照别人的方向。所谓内心强大、有自己的标准,守住自我就是一种成功。
他还很有经验地告诉我,人在面对任何其他人的时候,都不太可能完全真实,连脸上的微表情也会有变化。一个人冷静地呆着的时候是没有表情的,是完全不防备的。只要有外人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一定会做出微调,这是灵魂深处特别本能的一种反应,不用过脑子。
和人打交道累
黎薇从没想过要进什么圈子。所谓的艺术圈、文化圈、娱乐圈,只要一听这几个字,他就头疼。“人类社会就够了,为什么还要分成各种更小的圈子?艺术真正体现出来的公平,就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能做到把他的人格魅力完全展现出来。”
黎薇打小不愿意跟别的小孩玩儿,4岁时突然发现画画这个事不用跟人打交道。现在因为画画黎薇发觉自己具备了和人打交道的能力,虽然有时候还是会歇斯底里,会在聚会上喝多,然后冷静地跟人家再见,自己走路回家。“路上自己发神经病,没有人会看得见。和人打交道还是会累、会痛苦、会特别难过。”
自己承担风险
黎薇没签约画廊,也没经纪人。第一次在798做个展,是自己拿着作品光盘挨个找的画廊。最终,接受他作品的是世纪翰墨。黎薇很感谢老板林松,认为这是他接触的画廊老板里面聪明、有头脑的人,而且会为自己认为有希望的人去付出。
第二次个展是在今日美术馆,因为恰逢美术馆想做年轻艺术家的展览,黎薇把方案报上去之后,结果一拍即合。黎薇的个展也都没有策展人,因为不会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但是他也认为,策展人比艺术家还要重要。而对一个策展人的要求便是:把这层身份去掉,策展人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真实和血性非常重要。
所有的风险自己承担,做人做艺术,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