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传奇色彩的摇滚师、当代艺术家,同时又是诗人、小说家和电影配乐人。这位昔日的地下摇滚先锋、前卫艺术家群落“北京东村”的第一批人物和缔造者,如今已成为前卫青年、文艺青年心目中的偶像。
推动中国摇滚乐的功劳,有很多要归到一些乐评人身上,不光是在推广上,他们的存在也给了中国摇滚乐一个比较明确的位置,虽然现在的局面令他们很失望。
在上海街头我认识了孙孟晋。我那时候卖打口磁带,他一下子买了我几百块钱的东西,差点把内裤都跟我换了磁带。第二次,我就把他领到了我的小屋子里面,送了他一堆磁带。我觉得这个人对我很有用,因为他懂英语,非常热爱音乐,还很懂音乐。当时资讯匮乏,碰上个这样的好心人,真是太好了。他家是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在国外,家里有一套高级音响,还有CD,真是吓死人了,我们那时候哪见过CD啊。虽然对西方音乐他也不完全了解,但是根源的东西他知道,他是一个鲍勃·迪伦、披头士的狂迷,还系统研究过他们,而我听到的音乐全是空中掉下来的,摸不着门道。所以第二次去进货,我就带他一起去了。之前我的小生意是和一个朋友一块儿干的,他从女友那儿弄了一千块钱,我们就开始倒带子,很快就赚了一万块钱。他懂英语,进货的时候就负责看英文,但是他是个听Beyond的人,不太懂,就帮我看怪封面,我给他一副耳机,告诉他听到特别吵的、奇怪的、自己吃不准的,再给我听。孟晋去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大大地减轻了我的工作负担,他太有利用价值了,到现在他都是我的吹鼓手,虽然有时他讨厌我的胡说八道。
我们进货那个地方在潮州的三利街,有几家黑咕隆咚的小店,我们在那儿拿到了很多的打口带,一般我们在那儿拿货,一张只要一块钱,回来就卖到十块八块的样子,最高的卖到过120块,是杨波买的,他也是被我宰的一个大户,宰得头破血流。那时候卖得最好的就是英格玛,一天能卖好多盘,这可不得了,一张都翻好几倍的价钱,挣得挺厉害的,跟卖粉儿差不多吧。
在上海的时候,我是个脾气很坏的小孩,经常打架,也不怎么读书。我告诉过孟晋,我也没上过什么学,可他觉得我是个好苗子,就说你一定要多读书,还拿很多文言文的书给我看。后来他到我住的地方去玩,发现我根本没看,都是在那儿听音乐、修磁带,那时候我在孟晋心目中肯定是个无药可救的家伙,就是一个街头上的古惑仔。他没想到我最后真搞起了音乐,搞起了“文化”。后来我来了北京,他也去电台工作了,我给他寄了我录的歌,他很喜欢,就在电台里放。他是在调频台放的,我是用录音机录的,放出来肯定效果很差。开始的时候他在电台,也就放一些恩雅之类的东西,后来就越来越放肆了,经常放一些很怪的音乐,没少折磨上海人的耳朵,对中国摇滚乐的贡献不同一般。北京这边有张有待,那年是他在北京广播电台放了我的《正宗》这首歌,沈黎晖在收音机上听到了,给我打电话,这才出版了《走失的主人》大陆版。
只要我出了唱片,孙孟晋都会第一个出来写评论。他有很多的评论都不是理性的,他很感性,听得激动了才会写,但他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想让他激动也没那么容易。郝舫跟孙孟晋不一样,他很理性,我们关系也很好,对我也是有什么就说什么。那时候他说我的音乐“全部***了也没几句像样的旋律”,我就当这句话是一句鼓励的话。不过后来他也跟我说过:“我没有看错你。”2008年我出了《你知道东方在哪一边》,就给他打电话说要送他唱片,他说已经买过了,孙孟晋也是自己买,其实我都会送给他们的,他们心里面还是有那种感觉,要支持我。后来我见了郝舫,想让他给我支点招儿,问他以后我的音乐往哪儿走会更好玩儿,我一直很重视他的建议。他当时只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已经做到在你发片的时候,批评家都不敢批评你了,批评你之前都得先看看别人怎么骂你,才敢下手。你还要怎么样?”
颜峻我们也很熟,他原来写的评论很荷尔蒙,《走失的主人》他就写了评论,这张专辑确实也挺荷尔蒙的。我的小说《狂犬吠墓》是他写的序,“忧郁的狂犬”就是他最先说的,后来很多人都拿这个词形容我。现在他自己做音乐之后,写的东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更有味道了。他的文字很有天赋。
黄燎原作为乐评人实在是太不及格了,作为一个摇滚策划人非常不错,他组织的演出质量比较高。李皖我一直没有见过,他写过大量的乐评,是个很好的鉴赏家。总之,这些人在我们这批人刚出来的时候帮我们摇旗呐喊,为我们中的一些人从地下来到地面上出了不少力。歌手会唱歌,乐手会弹吉他,但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干的事情在怎样一个位置,也不知道怎么向别人说,但乐评人却可以把这些东西缕清,就是给听众一个说法。也许现在有乐迷已经不那么喜欢他们了,但他们确实为大家做过很多事儿,现在还一直在做。像杨波,那个整天被我折磨的摇滚作家,非常了得的乐评人,对我只爱说一句话:“祖大,你吃呀!”还有张晓舟啊,他在美学上有些偏激,是目前最有热情,也是粉丝最多的一个,还开了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