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各国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全球化引发了文化全球化,多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文化在国家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因此,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竞争力的要求更加紧迫。本文旨在指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中,面临当今社会所存在的主客观问题,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通过哪些具体途径来解决问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途径
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否则是不可能取得文化建设的最终胜利的。只有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有效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最伟大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是确保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思想基础。”
(一)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
从意识形态领域来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看作是一项工程,明确地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地位,其他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都不足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殷切期望。从巩固执******的地位来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看作是一项工程,关系到***能否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带领人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是***的建设的根本,为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确保能够在复杂的形势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制定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的正确的决策。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并且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的理论体系,永远不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首先,为我们分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其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方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中,促进各方面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再次,有利于加强***的建设,提高***的执***能力,使我们***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永葆青春。
二、增强文化竞争力,有效应对文化全球化的冲击
“随着当今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文化全球化在目前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
在文化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文化软实力成为了国家间竞争的重要因素。如何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中华文化的竞争力,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文化正确发展方向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代表着世界上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如果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或者是动摇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会产生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中国的文化建设也将面临巨大的威胁。由此可见,我们只能也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二)坚持为我所用原则,正确处理文化的全球化和本土化
文化的全球化和本土化是辩证存在着的两个方面,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在文化全球化的形势下,允许各个国家文化本土化的存在,同时,各国本土文化的繁荣进步又有利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在一个多元文明世界的交往中,文化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必须而且也允许差异性的存在,才能达成更多的文化共识,创造、发展出更多的共同面。”文化不同于其他,具有吸收性原则,可以在坚持本土文化原则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从而丰富并发展自身的文化形式。“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做的还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要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于今天我们用的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三)坚持创新性原则,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文化全球化导致各国之间的文化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形式下,哪个国家有创新精神,创造出独特的文化形式,就会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全球化的后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中心’与‘边缘’的对立,发达的中心成为全球化的发源地,容易产生文化霸权主义;不发达边缘则成为民族主义的发源地,容易导致文化保守主义……一方面,你不进入主流,只能永远居于边缘,永远落后;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时代的‘话语霸权’已经确立,游戏规则也已经制定,因而在进入主流和中心的过程中,就可能不得不受制于人。”
文化在当今国家间的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文化上的实力代表着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国家形象。因此,为了不被文化边缘化,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必须在文化创新方面加大力度,力争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有一席高地。
三、把握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以宣传信息和新闻舆论为主体的社会舆论作用越来越突出。”坚持正确的导向,提高舆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引导能力,是目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引领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社会情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也呈现出日益复杂的情形。“当前,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人们思想活动的***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观指引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举止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积极的价值观能够使人奋发***强,积极向上,反之,消极的价值观则会阻碍人们的进步。由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消极的社会思潮将成为整个社会进步发展的障碍,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正确导向,引领社会思潮,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同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并不是单纯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唯一追求,应当充分尊重差异,兼容并包,只要不是低级的、腐朽的等有悖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意识,都可以成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要正确看待差异,寻找并存方式,在社会意识形态多变的形势下,坚持并唱响主旋律。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正气
“以新闻报道为代表的舆论宣传工作,关系到***和国家工作全局,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否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和舆论导向息息相关。这不仅对新闻报道的数量,更对舆论报道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报道是人民群众最普遍,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信息来源,新闻报道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引导作用,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会受到新闻报道的重要影响。“因此,新闻宣传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精神,切实做到坚持***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抵制不良信息
21 世界是科技的时代,与人类历史的其他时期相比,生产力有了飞跃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随着科技化的不断提高而发生着激烈的变革。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工具等科技产品极大的缩短了信息交换的时间,互联网平台、移动手机平台等成为了公共交流的重要媒介。“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急剧的增加,截止 2012 年 6 月,网民数量达到 5.38 亿,是 15 年前的 867 倍,网民数量排名世界第一位。”这些惊人的数字都表明,我国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国的网络市场发展迅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在中国必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群众生活的必需品,网络普及必将成为发展趋势,我们不能限制群众使用网络的权利,但是应当充分净化网络空间,使其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用,网络文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
网络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正确方向”,“以共同理想为思想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感召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增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道德建设”,“弘扬民族和时代精神,体现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在虚拟的空间内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导的网络文化,抵制不良信息,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增强广大网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归属感。
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的十七大提出要构建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是从西方国家引入的概念,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创造和共同享有的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其实质就是发展以公益文化为基础的文化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其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引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打破文化事业单位资源的行***化分割和部门单位的所有制,改变各地方和各单位各部门的“各自为***”的管理局面,以集约化的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和资源管理,建立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具有公益性的基础平台,最终实现布局合理、体系健全的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源的配置。
(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行机制
各级***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大力度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并对其各个方面的运作加以全程指导,使其按照健康的程序进行,从而保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正常运行,保证其文化传播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还要建立相应的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适合于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考核标准,严格要求和管理,对有突出表现的机构实行相应的奖励***策,奖惩结合,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管理,不断健全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评估系统和考核机制。
(三)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扶持力度
在我国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尤其是西部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还很落后,需要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扶持。***府一方面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整合当地的有效资源,如文化教育、广播电视、科学技术等部门,形成一个有效的资源合理配置的系统。应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当地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尤其是与中央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战略结合起来,如新农村建设、扶贫工程、科技普及教育等,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考虑。
(四)广泛发掘人民群众的创造才能
在坚持***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应充分尊重全社会广大群众的创造才能,并建立相应的机制,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事业当中来,充分调动广大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民间开办***书馆、博物馆等,引导社会力量提供更多的积极向上的公共文化服务,千方百计的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来满足广大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倡导少数民族群众发扬自身的传统的民族文化,并不断创新多种民间文化活动,充分调动民间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他们组织到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群众不仅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者,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大家其乐融融,在休闲娱乐中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满足了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简介:钱燕娜,南京***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哲学教研室,讲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