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更是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主要包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此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的前提。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以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力源泉。坚持实践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与实践创新
中***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016-03
恩格斯曾指出:“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1]628,“‘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443。在这里恩格斯告诉了我们对待社会主义的正确态度,即要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规律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变化,并通过创新把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更是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不仅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的内在要求,更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对此做一探讨。
一、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此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的前提
思想路线,是一个******的行动指南,其实质是一个***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国***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立***的哲学根据,并逐渐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于纠正中国***在***时期严重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开创了中国独特的***道路并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强调实事求是。但是,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实际工作中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遭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1978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此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这一思想路线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第一,强调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系到***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第二,突出强调了蕴含于这一思想路线中的***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一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3]143他认为,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思想仍然非常僵化、迷信仍然非常盛行的情况下,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思想,***思想就是真正的坚持实事求是。正因为这样,他把***思想上升至了***治的高度,指出:“***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治问题。”“***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思想。”[3]141那么,什么是***思想呢?他从如何***思想的角度指出:“***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3]279***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和发展,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当时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进行。***还指出:“不***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3]312由此可见,这对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特别强调了***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实践在发展,改革在深化,社会在前进。***思想、实事求是没有止境,要一以贯之。”[4]24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了新要求,从而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路线。他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的思想路线,***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5]537他把蕴含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的与时俱进进一步强调了出来,成为发展***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这一发展了的思想路线是增强***的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创造力最为重要的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六大后,不断强调坚持和发展***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2004年1月,他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必须“在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6]724。2007年10月,他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7]1。这些论述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只有求真务实,只有不断***思想,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打破了对社会主义教条化的认识,才突破了不顾国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做法,才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进程,也才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的前提。
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以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力源泉
所谓创新力,就是创造新的东西的能力,说到底就是创造力。为了与本文所讨论的“创新”一致起来,这里用了“创新力”这一提法。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尽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但是,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始终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中国***把群众路线提到了突出位置,在强调要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各种新鲜经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的实践基础。***多次表示,改革开放中的许多新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曾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8]382他还概括性地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好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9]1350指出:“现在,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不少,好办法从哪里来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多彩的实践。”[4]637-638这生动地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指出:我们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7]576。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创新力,并以此作为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的重要方面,才使人们的创新才能迸发出来,才使我国社会充满活力,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三、坚持实践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就是通过制定新的方针***策、采取新的措施,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的道路。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实践角度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曾在相当长的时间中照搬在战争与***的时代主题下形成的“苏联模式”。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又在比较长的时间中犯了“左”倾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坚持实践创新,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新的道路可以从以下方面认识。
1.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总方针、总***策。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就明确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征程中,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时,这三个方面被作为中国***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并被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从而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总揽全局的总方针、总***策确定下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抛弃了过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坚持改革开放,改变了过去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发达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套用到我国不发达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并人为地割裂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以及在方针***策上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征不相适应的错误做法,不断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举措;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明确规定我国走什么路、建立什么样的***治制度、以谁作为领导核心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的重大问题。“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途径。
2.把***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其实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因此,确立这一根本任务理应不难。但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只从生产关系方面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忽视生产力的***和发展,割裂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适应的错误做法,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创新。
3.把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根本要求。这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基本性质基础上做出的正确抉择。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刚刚确立时,就指出,在我国虽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矛盾,但这种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矛盾。改革开放后,***指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这种改革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但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在这里,把改革的对象与社会主义制度严格区别开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要改革,又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实践创新。
4.从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上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探索的结果。***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的十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0]这种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创新的具体体现。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7]9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高评价,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的最好说明。
四、坚持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作为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在实践创新过程中,必然要对实践创新的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并将其上升为科学理论。因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与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统一的,没有创新理论的指导,实践创新也难以为继。正因为此,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进而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治国之道。”[6]10由此可见理论创新的重要功能和重大作用。
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过相关理论。列宁、在领导本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只是提出过个别观点,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尤其是以及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其他领导人,尽管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过一些正确观点,但是,总体上又被当时违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左”倾观点和理论所遮蔽,使理论创新被窒息了。改革开放后,在重新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以***为核心的中国***主要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进行探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理论。以为核心的中国***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怎样建设***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为***的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这一新的主题进行探索,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理论创新继续推向前进。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最可宝贵的***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7]9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评价,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创新的最好说明。
总之,正是因为创新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要通过继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5]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8]***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0].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