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教学风格?有人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教学风格是这种表演的艺术特色。由于观察重点是教学活动的表演性或表现性,揭示的只是教学风格的“风范”“格局”的特征,弱化了教师个性对教学风格的影响。因此,这种描述忽视了教学风格具有的其他内涵,很难全面地揭示教学风格的含义。有人从教学论角度来研究教学风格,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诸要素的操作特点。把教师行为符合教学规律作为教学风格的前提,揭示出了教学风格的合规律性。但这只涉及到了教学风格的最基本层面,忽视了风格与教学个体的同一关系,很难从本质上揭示出不同教学风格的区别。有人从心理学角度来定义教学风格。强调了个性对教学风格的决定性,从而弱化了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的作用,未能反映出教学风格的教学意义和作用。
以上从不同角度对教学风格的含义给予了揭示,对全面认识教学风格的含义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可从中汲取如下观点:教学风格受教师个性特征制约,是个性的表征;教学风格的形成前提是教学活动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要在教学中充分显示其有用性;教学风格是教师内在的特征与外在的特征的统一,其实质是一种功能形式。从全面的完整的角度来理解,教学风格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个性化理解,以及特有的处理方式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具体而稳定的体现,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相一致的外部表现。
二
因此,对教学风格特征的认识既应从“风格”出发,又要依据风格创造者的主体特征来分析。
1.个体性:个体性是教学风格的根本属性,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他人的行为方式区别,其核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个体性。它是由教师主体的个体性决定的。由于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习惯,因而,对教学规律的理解与运用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不同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就形成了教师教学风格上的个体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并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受到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的特殊性,也必然会反映在教师的教学风格上。
2.模式性:教师的教学风格一旦形成,就将以相对稳定的形式或“行为模式”表现在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中,一般表现为教学行为的模式。教学规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师采取相对稳定的教学行为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教师教学行为的模式性也是学习者的需要。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运行过程,没有相对的稳定状态,它的内部就会出现紊乱,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转。
3.效率性:教学风格的高效性,是由风格的“风范”“格局”决定的。因为,构成教学“格局”的主要特征是由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把握决定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富有变化的教学节奏,是保证效率的基本前提。而效率的高低,反过来可以印证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由于教学风格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对教学情境具有渲染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更加高效。高效性是构成教学风格的基本内涵,是教学风格的功能所在。
4.发展性:任何事物的稳定性都是相对的,而发展和变化是绝对的。教学风格的模式,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风格相对稳定时,局部则处在变化之中,因为一切都不变,教学风格就会僵化、老化,进而失去风格色彩。只有局部的不断变化,才使得教学风格不断完善。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教学的创造性,没有创造就没有风格。而这种创造既表现为对原有风格的局部变革与完善,使其精益求精,对教学行为求新,进行风格的转换。
三
教师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教学实践,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组织、教学语言、教学境界是构成教学风格的主要因素。
1.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以保持学生适宜的学习行为而进行的操作活动,是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总体把握,是构成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构成了教师教学风格的“格局”。教学的组织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由于是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的重要标志,是教师对教学深度、坡度、密度、速度等因素的独特处理。教学进度的适宜性,教学内容重复的科学性和变化中的艺术性,课堂结构的连续性,以及教学停顿的必要性,共同构成了协调、均匀的教学格局。教学组织还是教师机敏、风趣、机智的表现,在面对教学中各种偶发事件的干扰时,以其充满智慧、幽默、极富教育影响力的教学机智,构成了教学风格的独特魅力。
2.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一种语言。首先,教学语言具有专业性,是教学风格区别与其他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教学语言的专业性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科学性是学科学术性与教学规律的完美结合,是教师在对所教学科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符合教学规律的再创造。艺术性则是以学生迅速理解所讲内容为前提,由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灵活性所形成的极具感染力和主体特征的语言特色。其次,教学语言是构成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是通过语言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而语言的组织方式、表现形式与特色既制约着沟通的效率,又反映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第三,教学语言还是创造和推动教学风格形成的动力。教学语言是创造性的产物,其创造性表现为课前的创造与即兴发挥。在教师教学风格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教学语言的更加科学化和艺术化,反过来,教学语言无时不在昭示着教学风格的成熟水平与特色。
3.教学境界。课堂教学境界是对课堂教学情境和效果的描述。它是以学生学习状态为标志,以课堂教学气氛为烘托,师生共同达到的一种教学状态。它是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学习潜能的体现。课堂教学境界所反映的是教师独特的“教”与学生自主的“学”所形成的一种课堂氛围,是构成教学风格的又一重要因素。教师是教学境界的创造者和调控者,学生的情绪体验和学习状态是其标志和体现。这种创造与调控不仅体现为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更主要的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它是由教师的角色对科学的追求和对学生的爱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对学生的学习的推动作用,因而使得教学更加有效。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方式、方法是对教师的“教”的回应,这种回应不是被动的。它是在课堂氛围刺激之下引起,随着教学进程而不断自我增强的,是教师、学生交相呼应的结果。因此,这种“回应”明显带有教师“教”的痕迹。课堂教学境界是教学风格的功能体现。教师为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