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调查整理了近五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的一组数据:2007年98道文题中全命题作文50道,约占50.1%;2008年116道文题中全命题作文59道,约占50.8%;2009年94道文题中全命题作文48道,约占51%;2010年108道文题中全命题作文57道,约占52.7%;2011年132道文题中全命题作文72道,约占54.5%。分析这组数据不难发现:全命题作文已经连续五年稳居中考作文的“半壁江山”,而且逐年升温。笔者大胆预测,2012年中考全命题作文仍会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有继续“领跑”的可能。写好全命题作文,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备考策略一:了解题型,把握特点。笔者细心审读了2011年中考70多道全命题作文题,发现其类型多样,百花齐放。
其一,从语法角度上来分,主要有三种类型:①词语式命题,即文题是一个词语。譬如2011年江苏盐城题《歌声》、广东广州题《游戏》、四川成都题《拥抱》、湖南益阳题《微笑》、山东德州题《风筝》等。②短语式命题,即文题是一个短语(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譬如2011年北京题《日积月累》、上海题《悄悄地提醒》、重庆题《善良的魅力》、济南题《阳光灿烂的日子》、浙江杭州题《为了自己的梦想》、四川绵阳题《收获快乐》等。③句子式命题,文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譬如2011年江苏苏州题《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山东青岛题《我还是有潜力的》等都是用单句命题的。福建福州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等是用复句来命题的。山东枣庄题《原来,没那么简单》等是用否定句来命题的。浙江湖州题《温暖,就是那么简单》、辽宁本溪题《嘿!加油》等是用感叹句来命题的。
其二,从形式上来分,主要有两种类型:①直接式命题,即所谓“裸题”,题干由题目+要求组成,题意明确,要求所记的事、所写的人、所说的理、所状的物一目了然。所以既能减少审题时间,避免考生进入审题游移不定之误区,也能留给考生打开思维的足够空间。2011年这种“裸题”也越来越多,约占59.6%。②材料式命题,此类文题由“导语+题目+要求”或“题目+要求+提示语”组成,导语或提示语指引考生消除审题障碍,打开行文思路,拓展写作范围,从而准确把握题旨。譬如2011年重庆题《善良的魅力》的提示语:“病中的老王送的香油和鸡蛋,温暖了杨绛苦难的岁月;阿长奔波于街巷买来的《山海经》,快乐了鲁迅的童年;信容忍受风尘苦旅的艰辛,传递着城市和乡村的期盼。善良就如三月的春雨,在岁月的长河里浇灌出生命的花朵。”课本中的三个有关善良的小故事,有助于唤醒考生阅读和情感的积累,解说文意,渲染气氛,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
其三,从内涵上来分,主要有四种类型:①观点式命题,此类文题就是文章要表达的观点,譬如2011年浙江金华题《欢乐一家亲》中的“欢乐”限制了名词“家”的情境,提示考生要写出“家”的欢乐、温馨。山东临沂题《守护诚信》是一个动宾短语,隐藏了一个主语,要求考生应理解为“我”“你”“他”或“我们”“你们”“他们”“守护诚信”。此类题还有山东济宁题《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湖州题《温暖,就是那么简单》等。②论题式命题,即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譬如2011年上海题《悄悄地提醒》、安徽题《在我们这个年龄》、福建三明题《我的收藏》、山东滨州题《我的那一片天空》、山东日照题《我长大了》、江苏淮安题《面对规则》、四川达州题《远航》等。③含蓄式命题,即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多的是指其中的比喻、象征等隐含意义。譬如2011年湖南长沙题《给自己一个拥抱》,这道题选材范围很大,关键是理解“拥抱”的引申义,拥抱可以是鼓励、安慰,也可以是对自我的肯定与接纳。如果作文时只是简单地介绍生活中一次拥抱的经过,文意肯定会非常肤浅,思路也难以展开。又如2011年广东佛山题《每天都是一首诗》、山东潍坊题《升起心中的太阳》、浙江杭州题《为了自己的梦想》、浙江绍兴题《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湖北荆州题《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湖北黄石题《这些花儿》、广西贵港题《心中的明灯》、湖南邵阳题《冬天里的一缕阳光》、贵州铜仁题《一朵美丽的浪花》等都能引发考生审美联想,极大地激起考生写作激情。④关系式命题,即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譬如2011年四川南充题《我和别人不一样》、四川巴中题《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广东清远题《顺流逆流》、黑龙江大庆题《请让我走近你》等。
备考策略二:细心审题,抓住重点。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降低审题难度,但因为全命题题目的信息已经全部到位,没有考生自己输入的信息,故准确理解和全面掌握题意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全命题作文的审题过程包括“品读题目――领悟命题主旨――确立表达中心”。其审题方法与技巧主要有:
其一,逐字扫描,两“不放过”。一是虚词不放过。譬如2011年南京题《也是一堂语文课》中的副词“也”表示这不是一堂普通语文课,其开放度大,人、事、物、景、理均可入文,一本好书、一段经历、一组镜头、一番思考等,只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价值,都能写成佳作。同时“语文课”又限制考生不能写其它课,要写出语文的特点。又如2011年福州题《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再”、山东济宁题《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中的“最”、广东湛江题《总有离开的时候》中的“总”等副词都是命题者设置的一个“小陷阱”,考生定要留神。二是表时间、地点或场景的词语不放过。譬如2011年江苏南通题《那一刻,我心里春暖花开》和湖北荆州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中的“那一刻”表示时间极短暂的词语,它使得“春暖花开”“长大”有“顿悟”的意味,这就规定了“我心里春暖花开”“我长大”必须具有突发性,“春暖花开”“长大”之前的记叙要有足够的铺垫,呈蓄势待发之势,有水到渠成之妙。
其二,添加语素,化大为小。由于词语式或短语式全命题的立意范围过于宽泛,有可能造成写作时“东一榔头西一斧”的现象。因此,审题时,可以运用添加语素、化大为小的办法,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2011年江苏盐城题《歌声》是一道不设导语的“裸题”,命题者故意设置迷惑,藏头去尾。审题时只要在“歌声”上适当添加新的条件,题目就会显露出来。譬如在题目前或后加上“我的”“老师的”“校园里的”“敬老院里的”或“悠扬”“串串”“嘹亮”等词语,使题目成为“我的歌声”“老师的歌声”“校园里的歌声”“敬老院里的歌声”或“歌声悠扬”“歌声串串”“歌声嘹亮”等。这样,你就可以紧扣“歌声”,具体形象地写一写心情的放飞、郁闷的排遣、斗志的激励、希望的寄托等。不过,运用添
加法要注意不能改变原题,补充的位置可前可后,而且只可在草稿纸上或心中填补。
其三,抓准题眼,化暗为明。审视题眼的方法主要有三:①从标题的语言结构关系着手找出作为“题眼”的关键词语。如果标题是偏正短语,题眼一般是处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因其直接规定了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起限制作用。譬如2011年上海题《悄悄地提醒》的中心词“提醒”是题眼,行文的重点应落在“提醒”上。“提醒”不是空泛的说教,更非书刊影视作品内容给“我”的启迪。“提醒”是一句提示、一语忠告、一份关爱,可以是有声的语言,也可以是无声的行为。“悄悄”是题目中的修饰词,它与“提醒”相辅相成,“悄悄”并非“提醒”言行的轻重强弱,而应体现出不狂、不张、不扬的氛围。如果标题是主谓短语,题眼一般是谓语,譬如2011年湖北襄阳题《一言一行总关情》,题眼应在谓语“总关情”上。“关情”之前的修饰语“总”,审题时更不能忽略。如果我们只抓住某些人的“一言一行”大谈特谈,而把“总关情”置之度外,就离题了。如果标题是动宾短语,题眼一般是动词。譬如2011年江苏淮安题《面对规则》,题眼应是“面对”,重在写“面对”规则所持的态度、看法。②标题“记……”“谈……”“聊……”中的动词已限定了文体,题眼应该在后面的关键词语上。譬如2011年贵州安顺题《聊一聊快乐的往事》,题眼就在“往事”上。③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作为题目,由于其修饰补充成分较多,题眼并不限于一个,可以有两个或以上,只是侧重点不同,审题要特别注意。譬如2011年江苏苏州题《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是个单句,题眼应为“熟悉”和“风景”,写作时既要突出“熟悉”,更要突出“风景”。“熟悉的地方”也许是从小到大生活的水乡小镇,也可能是日日走过的小河小溪,甚至有点“厌恶”的校园等;“风景”的外延和内涵都是相当丰富的。从实着墨,可以是某时某地所见之风景,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亦见其趣;从虚下笔,一人一事,一种好的风尚,一种精神、品质,在我们的内心也会形成一种风景,这种风景因为浸染了浓郁的人文色彩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意义。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兼而有之。“也有”表明陌生的地方。受到大家关注的、期待的地方如风景名胜固然有“风景”,但你的身边,平常、普通的地方也有风景,只是你可能匆忙,可能不留心,经常忽略,同时也在提醒人们关乎眼前,留意脚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其四,虚实结合,化实为虚。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譬如2011年四川巴中题《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或是一个抽象的事物。如由虚处着墨,或写某位历史名人“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或写“诚信”“节约”“青春”等“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其五,理清关系,化繁为简。对于关系式全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挖掘作文的深层含义及内在逻辑关系。譬如2011年广东清远题《顺流逆流》是一个思辩性话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在一定条件下,顺流与逆流可以互相转化。又如2011年福州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思辨性、哲理性强,这“走一步”与“再走一步”的深层含义是启发成长期的孩子思考坚持与成功、积累与突破、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其核心意思应该是“善于积累,贵在坚持”,题目的立意指向性较鲜明,除了写坚持不懈、积少成多、循序渐进、不断尝试,还可以写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各个击破等。
其六,凭借转换,化虚为实。含蓄式全命题作文题语意含蓄,往往包含引申、比喻或象征等意义。审题时需要将该类文题转换成直接型全命题作文题,即把题目中含蓄而富有哲理的文字转换成简明直白的语句,概括出蕴涵其中的内涵后再运思行文。譬如2011年山东潍坊题《我心中的太阳》中的“太阳”,如果作文时只是简单地描写自然界中的“太阳”,文意肯定会非常肤浅,思路也难以展开。“太阳”前用“心中”加以修饰,内涵就非常丰富了。我们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拓展作文的立意范畴,挖掘出“太阳”的引申、比喻、象征意义,即指引自己人生前进的方向,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温暖希望,丰盈自己的精神力量等。这样,就将含蓄式全命题作文转换成直接型全命题作文,自然就能挖掘到题旨了。具体到写作中,应化虚为实,可实写自己主持一次主题班会时感受到融入班级大家庭的快乐;也可实写与作家以及书中人物的精神对话,并由此展开的一场心灵遨游等。
其七,审读材料,化隐为显。对材料式全命题作文,千万不可忽略对材料的审读,一定要读出隐含在其中的限制要求。当所给材料只有一个中心时,可直接将其提炼出来作为作文的主旨;当同时有多个要点时,则须首先选择一点作为写作中心,然后再化大为小地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譬如2011年安徽题《在我们这个年龄》是由“导人语+题目+要求”三部分组成。审题时要认真推敲导入语,因为这段导人语有提示作用,启发我们从哪些角度人手进行思考。“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一句提示我们可以写这些方面的“性格”;“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一句提示我们可以写这些人物(对象);“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又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一句提示了写作的内容。如果我们围绕着导人语去思考、联想,化隐为显,就会很快明确:这道题可以写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和心路历程,可以写青春的感悟和收获,也可以写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展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等。这样紧扣题目和提示语去写作,一般都不会出现跑题的现象。
备考策略三:扣题而作,突破难点。全命题的题目万万不可改动,并且一定要扣题写作。一般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其一,关键之处必点题。①开头点题,就是说文章开门见山,直击题目,从而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譬如2011年山东潍坊满分作文《升起心中的太阳》的开头写道:“人生如画,浓墨泼洒,淡泊与浓烈交相辉映;人生如歌,高低迷离,噪杂与清脆皆成曲目;人生如酒,婉转悠长,醇厚与平淡均沉醉。行走于漫漫人生路,前途迷茫而危险。而我们只有升起心中的太阳,才能不被痛苦击倒,被无助嘲笑,因艰险哭泣,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开篇运用排比句寓意深刻,紧扣主题,导入自然,使读者一目了然地明白作者的写作意***。②段中点题。写记叙文可以描写几个场景,在场景
描写前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来切题,或在场景描写后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来点明中心。写议论文可以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放于每段醒目的位置,不断强化题旨,保证了文章依轨而行。譬如2011年江苏苏州满分佳作《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描写了江南小镇清晨所见到的三幅风俗画:阿婆用蒲扇扇风侍弄煤炉,老公公喝着茶看守斑驳的铁门,早点师傅带着憨笑赠送“我”早点。并在这三幅熟悉的晨景***后分别用“这熟悉的煤炉和蒲扇不也是一道清新的风景”“这熟悉的铁门和茶壶不也是一道温馨的风景”“这熟悉的早点师傅的憨笑不也是一道温暖的风景”等感叹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熟悉的小镇的热爱之情。文中反复点题,读后令人回味无穷。③结尾点题。开头点题并不是必须的,但是结尾必须点题。譬如2011年北京满分佳作《日积月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紧扣法国巴尔扎克面对一次一次退稿而不放弃写作,凭借顽强的毅力,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的例子,篇末用“成长路上需要一点毅力,拥有毅力的人生会更加精彩!”适时而准确地点题,体现了作者思考深入。
其二,多种方式巧点题。在全命题写作中,可根据文体与中心的需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点题。①叙述点题。譬如2011年南京满分作文《也是一堂语文课》记叙了一次难忘的语文实践活动“观察蒜头的成长情况”,文章的结尾是:“老师笑了:‘对,这就是语文,它从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走过,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真切记录,才会学好它。’此时,我才恍然大悟,老师让我们栽蒜头,原来是这呵!”考生在叙述中点明本文的题旨,十分贴切。②议论点题。譬如2011年广州满分佳作《游戏》活灵活现地描写小孩游戏的过程后,用“童年时的这些游戏,既给我带来了无限的童趣和快乐,也让我明白了一个游戏也要巧干的道理”这一议论句揭示出文章的主题思想。③描写点题。譬如2011年广东佛山满分佳作《每天都是一首诗》用排比段的结构形式,将自己诗意化的人生之路有条不紊地描述了出来。尤其是“春天给我们演奏华丽的诗,夏天给我们演奏奔放的诗,金秋给我们演奏丰收的诗,寒冬给我们演奏浪漫的诗。沉浸在诗的海洋,我们吟诵着动人的诗、奋斗的诗、充满希望的诗。每天都是一首诗,”这段文字在描写中巧妙点题,给人以深深的启迪。④抒情点题。譬如2011年河北中考满分作文《陪伴》的结尾:“今天在考场上,我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下了我的心声:十分感激这三年来您的陪伴。我想说:老班,您的陪伴如花,姹紫嫣红;如歌,美妙动听;如酒,芳香清醇;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作者借抒情之笔突出了赞颂老师的主题。
考场上,要想让自己的全命题作文脱颖而出,审题、切题是“魔法石”。此外,同学们还可以在内容上下工夫,寻找新颖独特的材料;可以在情节上做文章,构思出人意料的情节;可以在形式上巧布局,妆扮出显示个性、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熟练掌握了这些方法,相信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会文质兼美、避众脱俗、标新立异、一枝独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慧眼识真意 妙手著华章